【对话更新者】邓庆尧:城市更新要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
【嘉宾介绍】
邓庆尧:青岛市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教授、青岛市虚拟现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青岛统战智库专家。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倍 摄影、视频 徐斌
旧城区是一座城市的“老家”,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这个城市发展的见证。
随着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展,旧城旧村改造建设作为一大主攻方向被写入行动方案。区别于以往的“大拆大建”模式,城市更新下的旧城改造该从哪里做文章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我认为,城市更新下的旧城改造应加强统筹规划,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邓庆尧说。
在他看来,城市更新既是一个工程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宗旨不仅是转变城市大拆大建的粗放建设方式,更是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建设宜居宜业、绿色生态、智慧高效、富有人文关怀的城市。
邓庆尧说,城市更新是涉及民生和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改善居住环境、更新市政设施,增加公共服务配套,加密城市路网......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居住、休闲、出行需求,才能让城市更新工作更有温情,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倍感幸福。
城市更新应推动城市结构优化 建设富有人文关怀的城市
建设城市新区本是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过往的城市新区往往建立在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腾退等多种“大拆大建”的模式上。
从过去的旧城改造、棚改,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拆除和重建,对此,邓庆尧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城市更新既是一个工程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宗旨不仅是转变城市大拆大建的粗放建设方式,更是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建设宜居宜业、绿色生态、智慧高效、富有人文关怀的城市。
“2018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了一批老旧小区改造,进行了外墙保温与粉刷、道路硬化、上下水改造、增加停车位、增加绿地等。这些工作虽然意义重大,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老城区公共服务配套短板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问题,没有推动形成城市发展的新动能。”邓庆尧说,“我市老城区由于建造年代早,规划、设计、建造标准低,加上人口密集,市民居住面积小,住宅房型差,缺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金融、体育健身、公共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成为市民呼声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所以,城市更新工作必须加强规划统筹,把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
发扬“钉钉子精神” 用“绣花”功夫进行城市精细化设计
“相比于建设新城区是在一张白纸上勾画蓝图,旧城更新则要在有限的腾挪空间中,在众多条件的约束下,解决长期积累的各种城市问题,显然,这项工作更加棘手,任务更加艰巨,如果一味地沿用习惯思维和传统办法肯定是行不通的。”邓庆尧说。
既要避免大拆大建,又要完善城市功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就需要筹划者拿出“绣花”功夫进行城市的精细化设计,通过“微更新”、“微改造”,让旧城区重新焕发活力。
“除传统的粉刷建筑外墙面、增加外保温、屋面整修外,我认为还应增加口袋公园、社区活动中心、阅览室、医疗点,通过微改造拓宽道路、增加人行步道系统、打通消防应急车道、多措并举改善停车问题、开行社区公交,以此来解决老城区居民生活工作的痛点难点问题。”邓庆尧说,“当然,在做这些之前,要先摸清城市‘家底儿’,找准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入实地调查,找出改造片区群众反映最强烈、呼声最集中、要求最迫切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制定科学的行动方案。”
此外,邓庆尧认为,城市更新还应直面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城市老龄化甚至高龄化问题,要积极倡导老年人居家养老,要结合城市更新对老旧住宅和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利用社区闲置房屋开设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服务站,让广大老年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在家庭温情中安度晚年。
“所以说,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单个项目的改造更新,更重要的是与城市结构优化相结合。应按照15分钟步行生活圈,配套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金融、活动绿地‘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这就要求城市更新工作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件接着一件干,干一件成功一件,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形成规模化改造效果。”邓庆尧说。
从百姓的“急难愁盼”出发 旧城改造应实现这些目标
从宏观上来讲,城市更新有助于建设宜居幸福家园,提高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而落到旧城改造领域,城市更新就是要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以此来打造人居环境更舒心、交通出行更顺畅、绿色生态更优美的温馨家园。
“改善老旧城区的居住环境、更新市政设施,增加公共服务配套,加密城市路网等等,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居住、休闲、出行需求,使城市更有活力。同时,要传承历史文化、强化自然特色,恢复街巷的市井烟火气,营造富有生活韵味、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时尚特点的城市空间环境。此外,还可以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使城市更智慧。”邓庆尧说,“现如今网络直播、远程教育和办公、电子商务等线上经济发展迅猛,芯片、显示屏、集成电路、虚拟仿真等高新产业正在取代落后产能,通过城市更新可以实现闲置或低效空间资源的重新配置,为新产业、新业态提供发展空间,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邓庆尧看来,旧城改造的城市更新工作虽不像新城区大开发那样轰轰烈烈,但它如同一股股涓涓细流,最终定能汇聚成巨大的能量,而这力量足以改变我们的城市,造福每一位市民。
加强统筹规划 让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配套设施“近在咫尺”
旧城区是一座城市的“老家”,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这个城市发展的见证。人们常说,城市总是在不断地进步,但无论如何,别抛下城市的“老家”。
要想让老旧城区焕发新活力,建成宜居幸福家园,邓庆尧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找准发力点。“在居住社区方面,我认为应继续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停车位、充电桩、无障碍设计等,打造15分钟步行生活圈,配置一站式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广TOD公共交通导向建设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则应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统筹布局停车场,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优化供水、供热、防洪、排涝系统。同时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建设海绵城市和公园城市。”邓庆尧说,“在城市文化方面,应加强历史建筑街区保护利用,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打造特色、时尚街区,实现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地域特色和现代时尚的完美统一;在产业更新方面,要将城市更新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能,建设新的产业格局。”
在邓庆尧看来,城市更新是涉及民生和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是让人民更幸福。因此要站在城市全局统筹谋划,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让百姓乐享更优质的公共空间,让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配套设施“近在咫尺”,以此才能让城市更新工作更有温情,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倍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