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省党代会报告中,济青“成对”出现三次的“山东厚望”

2022-05-29 14:11    青报观象山

最近,济南、青岛频频以“济青”的简称,“成对”出现。

在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济青”更是出现了三次之多——

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统领,促进济青都市圈高水平协作;

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培育济青科创制造廊带;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构建济青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新格局。

党代会报告篇幅有限,字斟句酌、言简意赅,不惜笔墨对“济青”作出部署安排,山东的用意是什么?

济南、青岛,一个是省会、一个是龙头,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而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主要空间形式的当下,济南、青岛在全省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责任更加重大。

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西有中原城市群,山东需要构建一个有较强能级、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城市群,来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撬动山东实现更大发展。

山东的选择是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山东看来,这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选择,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重大举措,是更好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作用的强力支撑,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加快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重点布局19个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列第二档,任务是“发展壮大”。

山东半岛城市群覆盖山东全域16市,对内承接南北、拱卫京畿、驻防海空,对外毗邻日韩、面向东北亚、联通“一带一路”。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3万亿元,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过亿”,均占全国的7%以上,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城市群这一“共同语言”下,山东半岛城市群正寻求加强与中原、关中等城市群协作发展,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合作。

山东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全面优化“一群两心三圈”的格局,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其中,“两心”就是济南、青岛,两城还分别是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的核心城市,肩负着发挥“核心引领”的重任。

济青强强联手,两点连成线,以线带面,是实现两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进而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提升实力能级的关键所在。

01

济青都市圈,“建圈”也要“破圈”

济青如何连点成线?都市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和通道。

都市圈和城市群一同成为国家“十四五”发展的重点。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分类部署了19个城市群;要求依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推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写入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都市圈规划之后,国家批复的第5个都市圈规划。

山东半岛城市群形成“三圈”的同时,也形成了都市圈这一形态,其中实力较强、同城化水平相对较高的要数青岛都市圈和济南都市圈。

作为一个有着14000亿+GDP、10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对周边城市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青岛都市圈由青岛、潍坊2市和烟台市莱阳市、海阳市构成,陆域面积为3.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2100万,GDP为22000亿元,以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五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超过全省四分之一(26.5%)的GDP。

青岛都市圈位于经济大省山东的核心区域,位于对外开放前沿,国家战略叠加,拥有一系列高水平高能级的发展载体平台,发展基础好,尤其是制造业水平较高,科研实力雄厚,总体实力位列全国都市圈上游水平。圈内城市地理空间相接,文化相亲,交往密切,认同感较强,资源禀赋相近,产业发展相融,具备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良好基础。

青岛都市圈有责任、有实力,在胶东经济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展现更大的作为。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规划建设青岛都市圈,加快与周边县市同城化发展。

目前,青岛正在多个方向上,加快与周边县市同城化发展步伐。向东,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率先起步;向西,青潍一体化加快推进,尤其是胶州市与高密市一体发展条件越来越成熟、愿望越来越强烈、方向越来越明确;向北,青岛平度市与烟台莱州市、潍坊昌邑市毗邻,三市以“绿色化工”为纽带,不断夯实同城化的根基。

在强省会战略引领下,济南集聚发展要素,加快能级提升,同时深化一体化发展机制,以济南为中心的都市圈正在不断破题起势。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以“一小时通勤圈”为半径,编制实施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以推进济淄、济泰、济德同城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重点干线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形成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国内领先的现代化都市圈,促进济青都市圈高水平协作联动发展。

山东对济青两个都市圈的规划发展十分重视。

山东去年印发实施的《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辐射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引领胶东经济圈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努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同步印发实施的《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省会经济圈将以济南为核心,推进淄博、泰安内核圈层同城化,辐射带动聊城、德州、滨州、东营联动圈层协同发展。

此次山东省党代会报告提出,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统领,促进济青都市圈高水平协作。

也就是说,济青要“建圈”,同时,也要“破圈”。建设都市圈的一个重要用意或者目标路径,就是要打破行政壁垒,促成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不能让“圈子固化”,形成新的壁垒。

促进济青都市圈高水平协作,是建设都市圈的需要,更是提前预防“圈子固化”的有效措施。

02

培育济青科创制造廊带,挺起山东“腰杆”

经济走廊是依附铁路或公路而生的线性经济带,走廊上的城市在经济上保持紧密联系,产业发展相融,主导产业协作配套,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济青走廊是大陆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变的产物。胶东半岛,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地理上沿海,商贸便利,是我国较早接触外国文化的地区之一。

尤其是随着济青高速和济青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投入使用,济青走廊要素流动不断提速,配置效率显著提高,沿线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济青走廊是支持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关键所在,也是山东谋求更大发展的底气所在。山东正从顶层设计入手,加码济青走廊规划建设。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依托济青、鲁南通道和沿黄生态带,打造三大“黄金廊带”。济青科创制造廊带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济青科创制造廊带,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为主轴,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聚带。

2021年,六市GDP总和为48956亿元,占全省近六成,高于福建省的经济体量。全省GDP排名前四位的城市全部位于该廊道,可见其超强实力和对山东的无比重要性。

2022年1月发布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织密济南与青岛之间联系通道,构建济青科创制造廊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聚带。

此番,省党代会报告再次强调,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培育济青科创制造廊带。

其关键词是“科创”和“制造”。

青岛和济南拥有大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科创实力强劲,都是全省创新的高地。

在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获批组建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位列全国第10,进入第一梯队。

济南举全市之力谋创新、抓创新、强创新,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15家“中科系”院所落地布局,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3家省实验室加快建设,在全国创新型城市排名中居第14位。

济青拥有的科创要素资源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备优势互补的天然基础。《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就曾提出,探索济南、青岛、郑州、西安等市共享大科学装置,共担重大国家科技创新任务。

在制造上,青岛优势明显,济青走廊沿线的潍坊、淄博、烟台、威海等也都是制造业重镇,在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装备、海工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清洁能源、现代农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有着深厚的实力和广阔的协作空间。

03

增强济青引领力,昂起山东龙头

提升济南、青岛发展能级,坚持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以城带乡,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格局。

这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进阶”路径。

近年来,济南、青岛的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青岛生产总值五年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2021年突破1.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9万元;人均GDP已经超过2万美元;五年间增加了4853亿元,增长了五成多;常住人口从961万增加到1026万,增加了65万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成功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从全省看,青岛历来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2021年,青岛GDP为14136.4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7.01%,实现逐年提升。

但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全省的期待相比,青岛龙头作用还不够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青岛发展放在新发展格局中、放在山东发展全局中、放在城市新的历史方位中来审视和谋划,提出“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篇章。

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力争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台阶,努力打造拥有雄厚实力、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展现国家形象的高能级城市。

实现上述目标,青岛的城市能级就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龙头作用将进一步彰显。

再来看济南。济南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5个千亿大关,2021年达到11432.2亿元、位次提升至全国城市第1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07.6亿元、年均增长8.7%,形成了年GDP增量、财政收入“双千亿”结构,在全省的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

但也要看到,与全国省会城市相比,济南的首位度还偏低,对全省的引领还不足。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争一流,加速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以上,城市首位度大幅提升。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构建济青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新格局。

这是对济南、青岛的再赋能、再加压。作为一个有着过亿人口、8万亿级经济体量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需要强有力的核心城市作为引领。

济南、青岛,都要再加把劲,在实现自身更大发展的同时,联起手来,形成1+1>2的局面,以点带面,挺起山东发展的脊梁、昂起山东发展的龙头。(作者 沈默)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李干杰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作的报告(摘登)

2022-05-29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齐”动员,共“鲁”力!这个全省“大项目”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2022-05-29    青岛新闻网

青岛市发布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89条政策措施

2022-05-29    青岛新闻网

青岛"稳增长89条":真金白银 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

2022-05-29    青岛新闻网

29日下午到夜间,山东将出现强对流天气;山东减灾委发布风险预警提示

2022-05-2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稳增长89条":大学生10万及以下创业贷款免除反担保

2022-05-29    青岛新闻网

5月30日(周一),崂山区将进行新一轮区域核酸检测

2022-05-2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包粽子、做香囊……岛城市民用琴歌粽香迎端午

2022-05-29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