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张晓斐的“侠肝义胆”,是怎样炼成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评论员 王学义
“张晓斐,这事儿干得漂亮!”这几天,青岛大学医学部的博士研究生张晓斐火了。因为近日在西海岸新区马路边跪地救助一位昏迷老人,无数人为她挑起了大拇指。《人民日报》也为她点赞。从她的身上,人们看见了“医者仁心,侠肝义胆”。
张晓斐救人,首先是见义勇为。当天,她开车路过香江路与五台山路交叉口,看到有老人倒在地上,她马上靠边停车,前去查看。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曾为“扶不扶”而争吵。而张晓斐心中没有片刻纠结,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和勇气。此时此刻,她可以挺身而出,而换做其他场合,相信她依旧会扶危济困。
作为医学生,张晓斐救人彰显的也是职业精神。她虽然还不是一名正式医生,却也时刻铭记着“希波克拉底誓言”。正如她自己所言,“治病救人是我的本职工作,这次救助只是地点不一样,如果再次遇到此类情况,我还是会尽自己的能力提供帮助的。”这次救人看似偶然,其实也是必然。早在三年多以前,她就曾参与了一位突发心跳骤停同学的急救工作。所以,她不仅有救人的强烈责任感,更有过硬的专业本领。
在张晓斐背后,还有一个见义勇为的群体。近年来,她所在的青岛大学医学部涌现了庞磊、张薛、李清、刘淦、刘浩然等一大批见义勇为学生。一个英雄的义举令人感动,而一群英雄的行动则令人感奋。这体现了一所高校、一个医院、一个行业的良好土壤,也是一座城市爱心与爱心、责任与责任的同频共振。
值得期待的是,今后还会有更多“张晓斐”涌现。人们将张晓斐比作“侠女”,赞扬的是她的勇气和热心肠。然而事实上,古代的侠客们行侠仗义之后,面对的往往是法律风险,而张晓斐救人是有法律“撑腰”的。今年3月1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正式落地实施,最大的亮点在于对生命至上的维护。其中明确规定,医师在公共场所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这对比之前按照执业地点管理医生,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改变,有助于让医生放下顾虑,勇敢施救,利用专业技能见义勇为。
在此,向张晓斐致敬,向胸怀仁心的医者们致敬。青岛这座“好人之城”,因你们而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