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收集2247家次企业用工需求、发布近3.5万个岗位…青岛全力保障企业用工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一个半小时,我们就收到了500份简历,这多亏了市北区、青岛市两级人社部门的鼎力支持,提前将我们的用工需求定向推送至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0多所高校学生,还为我们提供了公益直播间。”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负责人刘懿宸表示,这一系列保障企业用工的举措也让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疫情反复带来的招工引才影响。
为了更好地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用工,3月底,青岛积极开展“抗疫稳岗援企复工”用工保障专项行动,当“月老”、牵“红线”、促“姻缘”,全市人社部门全力弥合企业与求职者间的信息“断层”,为用人主体稳岗留工、复工达产“输血送氧”。
进千企访万家,精准把脉对症开方
“作为全市重点产业项目,我们亟需引进招纳大批‘芯屏’产业领域人才。”今年初,“一筹莫展”的青岛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经理杨健成把自己的难处告诉了前来走访的西海岸新区人社部门。
了解到项目人才需求情况后,西海岸新区人社部门立即组建工作专班,联系驻区4所大专院校、6所中职院校和省内4所大专院校,点对点探索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及产业学院等合作模式,引导院校学生到京东方项目实习、就业。“现在我们已经储备京东方项目订单大中专学生870多人,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技能人才需求,这也让我们对接下来项目发展进度更有信心了。”杨健成表示。
据了解,结合青岛市委“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开展“人社服务进千企访万家”活动,先后走访了青岛利群集团、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医保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丽达购物中心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了解市场主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针对企业“招工难”“引才难”等问题,建立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和重点企业常态化互动协调机制,用好用足各项利民惠企政策,增强招才招工服务力度,帮助企业乃至行业缓解用工难题。4月份,全市共摸排收集2247家次企业用工需求,发布近3.5万个岗位。
想千方设百计,实招硬招倾智解难
受疫情影响,4月份全市人力资源(人才)市场现场招聘关闭,就业黄金期的“金三银四”遇冷,市场主体招工用工遭遇“倒春寒”。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积极延展服务模式,为企业送暖纾困。
搭平台,拓展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渠道。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创新搭建公益性直播平台,多频开展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专场“直播带岗”,收取简历5000余份。云端启动“青聚英才”春季招才引智行动,向高校定点推送岗位1.1万个,收取简历1.3万份。同时积极参与全省“才聚齐鲁职面未来”节目向高校毕业生发出来青、留青云上邀约。
巧借力,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桥梁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市场化、专业化作用,3月底,青岛出台《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新政,引导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机构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劳务输出、专场招聘、精准对接、创业指导等方式,全方位保障企业用工。同时,积极促成政企携手,由市人社部门联合前程无忧、海信集团共同举办智能制造校园直播对接活动,吸引4万余人线上参与,累计收到简历千余份。
抓千头理万绪,绩效导向闭环管理
“受疫情影响,3月份以来线下招聘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企业用工捉襟见肘。”天安数码城人力资源负责人冯海丽表示,作为中小企业集聚地的天安数码城,用工短缺已对园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
得知园区存在的招工难问题后,城阳区人社部门为园区专门“建账”,并根据企业特点“精准成像”,推出“安薪以待,城邀您来”专场直播带岗活动,累计推送100余家企业逾400个岗位需求,涵盖电商、营销、机械设计、金融等多个领域,接收简历数300余份,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建立企业用工保障推进台账,实施建账、分账、销账动态闭环管理,通过台账分化方式,将企业的政策需求推送至相关部门给予解决,并做好跟踪问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通过线上发布招聘计划、直播带岗以及对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形式解决。截至目前,全市已为365家企业建立保障台账,仅4月就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400余个。
建立工作台账外,全市也逐渐营造起一个涵盖了市(区)、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三级的企业用工服务专员队伍保障队伍,依托用工服务专员和网格化服务机制,最大程度拓展专项行动覆盖面,确保各项政策、各类活动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随着疫情缓解,全市线下人力资源市场放开,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招聘服务模式,除密集举办分行业、分群体、分类型的线上线下招聘会外,还会定期举办小型化、个性化、定制式的直播带岗和线下招聘活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依托青岛市急需紧缺用工对接平台,人社部门将对缺工30人以上的企业提供‘一对一’用工对接服务。同时,全面规范零工市场,争取每区市至少规范发展1家公益性质的零工市场,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免费基本公共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