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岛日报专版聚焦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彩宜人之城”

2022-04-10 06:53    青岛日报

热点聚焦

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彩宜人之城”  

——代表热议“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

城市是美好生活的依托,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今年是青岛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局之年。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推动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提升宜居宜业宜游水平”被写入党代会报告。与会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展开了热烈讨论。

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促进要素高效流动集聚

“今后五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促进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统筹优化全市空间格局和生产力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德志代表说,聚焦三年攻坚行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强化土地要素支撑和规划服务保障,优化片区控规,加强招商推介,导入新兴业态,打造更多功能与品质地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区域增长极,促进各类要素高效流动和集聚,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满意度。

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作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八大领域攻坚任务之一,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强化区域统筹发展、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谈及地铁赋能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计划,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刚代表信心满满:“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以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为代表的沿线TOD开发项目,目前,创新创业活力区的首期工程——北客站东西广场已启动建设。此外,青岛地铁集团还积极开展了线路周边历史风貌恢复项目、科研创新和‘双碳’节能项目等,青岛地铁整体的建设、发展已经按下了‘快进键’‘加速键’。”

张建刚表示,未来五年,青岛地铁将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全面匹配城市战略,全力加快推进“轨道上的青岛”建设。同时,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功能复合”的原则,全域推进地铁沿线TOD综合开发,力争至2024年底实现21个TOD项目落地,带动投资1000亿元,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让更多的人工作和生活在地铁两侧,为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贡献地铁力量。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生活

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老旧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小街小巷、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加强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让市民生活更舒心。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毕维准代表表示,住建部门将继续加大市政道路、供热、燃气等市政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快速成网、节点立体、主干完善、次支贯通”的市政路网结构,以及“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市政公用设施体系。持续发力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配建为主、公共为辅、道路泊位为补充”的停车供给体系。“计划建设公共停车场160个、泊位8万余个,围绕‘全市一个停车场’信息平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商场、酒店、写字楼、住宅小区等停车场开放共享,盘活存量停车泊位50万以上。”毕维准说,“此外,我们还将在住房保障、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美丽村居、绿色城市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打造群众住房有保障、宜居宜业高品质、绿色发展可持续的城市新面貌。”

“这段时间,我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管护水平,持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南区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市南区绿化工程总公司经理凌朋代表说,“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市政基础设施持续发力,让居民的工作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凌朋表示,三年攻坚行动期间,将配合市南区有关部门,整治提升市政道路51条,改善市民出行环境,对41条背街小巷进行精细化养护维修。围绕公厕新建及升级改造工作开展踏勘论证,进一步加大所辖89座公厕的管理力度。按照“点上出精品、线上成绿廊、面上见景观”原则,精心营造人景相依、花开芳香的“花海市南”城区景色。实施滨海步行道提升工程,提升绿道品质,构建起亲海赏景的最美观光廊道。

聚力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城市品位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棚户区改造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改善城区人居环境,提升青岛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铁建工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红波代表表示,作为建设者,能够参与这项民生工程的建设,倍感责任重大,希望通过打造质量过硬、亮点突出的精品建筑,为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增添亮丽的一笔。“住上楼房是许多市民群众的夙愿,让他们拥有更宜居的居住环境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我们将以硬责任落实硬措施,以硬作风完成硬任务,保质保量按期交付,为百姓安居乐业作出贡献,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乡亲父老的期望和重托。”杨红波说。

“人民满不满意”是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的“硬标准”。市南区八大峡街道西藏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岳晓露代表对此的感受尤为深刻。“市南区结合辖区特点,按照‘一处一法,一楼一案’的原则细化设计方案,同步实现老旧小区绿化美化、飞线整治、老旧管网改造、外墙保温、加装电梯等工作。去年,我所在的西藏路社区第一批改造了4栋楼座,对楼顶的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在外墙加装了防水层和保温层,还对小区进行了整体美化。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居民的心气更高、更顺了,大家共同建设、维护居住环境的意愿,携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也更强了。”岳晓露说,“经过一系列改造,我们的社区干净有序、环境优美、生活安全便利,一些独居老人的子女纷纷表示,让老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居住,他们也更放心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报告关键词

做强实体经济,夯实城市竞争“压舱石”

——党代会报告有关“筑牢实体经济根基”的论述引发代表热议

实体经济是城市立身之本,尤其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后疫情时代,城市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

党代会报告将“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放在未来5年青岛十方面重点工作的第一位,充分体现了青岛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围绕如何做强做优做实实体经济,代表们展开热议。

党代会报告提出,筑牢实体经济根基,要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是青岛将重点发力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对此,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毕建国代表深感责任重大。毕建国表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是我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核心承载区,集聚了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车辆、四方阿尔斯通等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未来要紧抓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两个关键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依托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优势基础,做强全球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二是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创新策源地。三是探索产业运营、投融资、资源配置新模式。”毕建国说。

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是主体。要坚持企业带动,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海信作为青岛土生土长的千亿级高科技产业集团备受鼓舞。“未来海信将以先进制造不断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纵深布局B2B产业并开拓海外市场,持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全球竞争力,继续书写好与青岛这座城市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故事。”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贾少谦代表表示。

贾少谦说,制造业是海信得以持续稳健发展的根基,可以说是制造业成就了海信,也让海信在带动青岛制造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海信集团在青岛带动了350多家结构件、元器件、包装等家电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目前,海信已正式把“引领以智能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写入海信的企业使命。同时,海信不断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B2B产业领域拓展发展新空间,也不断为青岛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以数字城市建设为例,由海信中标建设的青岛市城市云脑项目已接入41个单位的154个业务系统、297个场景,汇集了超13亿条数据,数据底座能力初步建成,崂山区、西海岸新区等区级城市云脑项目也次第推进,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城市云脑群建设,实现市、区(市)纵向贯通、横向业务联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利。

当前,城市间产业竞争已经由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生态间的竞争。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不断激发产业主体的活力。国家税务总局青岛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伍舫代表表示,对税务部门来说,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把中央关于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这一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确保减税降费直达快享。为此,青岛市税务局将持续不断推进退税减税“双十行动”,即通过实施“春风暖心润企”十大便民行动,把“轻松退、一键享、便捷办、云互动”等退减免缓税便利化措施贯穿办税服务全过程,让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提振市场发展信心;通过实施“作风能力提升”十大护航行动,把“严、真、细、实、快”的作风贯穿工作全过程,以优良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直达岛企”“赋美岛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各代表团分组审议市纪委工作报告

8日、9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各代表团分组审议了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府新大厦驻地,市直一团代表在审议党代会报告。于滈 摄

在八大关宾馆驻地,市直三团代表在审议党代会报告。贾臻 摄

在黄海饭店驻地,市南区代表团代表在审议党代会报告。锡复春 摄

审议中,代表们纷纷表示,完全赞同这个报告。大家一致认为,十二届市纪委工作报告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省纪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刻总结提炼了五年来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显著成效,系统全面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报告旗帜鲜明、重点突出、措施具体,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担当、坚定的斗争意识、真挚的为民情怀,为坚定不移推动我市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足了干劲。

代表们表示,今后五年是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也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五年。在今后工作中,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持久战,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薛华飞)

审议现场

做强上合“国际范”

在党代会报告中,“上合示范区”这一关键词多次出现,也成为胶州市代表团在审议报告时关注的焦点。

“党代会报告为上合示范区建设提出了要求、规划了路径、明确了举措,我们深感目标催人奋进、发展时不我待、更加充满信心。”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孟庆胜代表说,2021年,围绕“四个中心”建设,上合示范区推出35项制度创新案例,初步形成了富有上合特色的制度创新体系,目前正全力打造“智创上合”制度创新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做实、做好、做美、做响’的工作要求,做强上合示范区‘国际范’,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孟庆胜结合报告谈道。

说到上合示范区的“国际范”,胶州市人社局社会保险资金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晓娟代表也打开了话匣子。“建设上合示范区,人才是关键。我们正在打造上合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通过产业园集聚效应,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带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育上实现新突破,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到上合示范区创新创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代表关注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红兵代表:

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实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离不开财政的坚实支撑。“财政部门的各项工作将紧密围绕市党代会的安排部署来谋划和推进,积极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切实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红兵代表说。

突出“引领型”发展导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争取财政收入量质齐升,2022年突破1400亿元。发行500亿元以上政府债券,拉动项目投资4000亿元。做强“立体式”政府投资基金矩阵,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新增退税减税300亿元以上,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突出“创新型”发展导向,支持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我们将统筹资金100亿元以上支持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现代金融、航运贸易等重点产业发展。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李红兵说。

突出“枢纽型”发展导向,更好链接国内外资源要素。“我们将积极发挥财税政策优势,积极争取青岛前湾港成为北方首个启运港退税政策的离境港。运用好财政体制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上合示范区和自贸区建设。”李红兵说,财政部门还将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大力引进研发创新总部、进出口贸易总部、金融总部。

突出“共享型”发展导向,在为民理财中促进共同富裕。“主要是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市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0%左右,切实提升广大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红兵说,同时,市财政还将集中发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统筹资金1000亿元以上支持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旧城旧村改造、市政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点项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莱西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学照代表:

创新突破“双莱”一体化 勇探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共建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加快与周边县市同城化发展,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真抓实干,对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探索符合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的新发展路径。”莱西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学照代表说。

“规划引领,机制创新,重点突破,这是我们在推进莱西莱阳一体化建设上制定的‘突破三部曲’。”宋学照说,首先,在规划引领上,莱西要完成《莱西莱阳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方案》《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概念规划》《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产业规划》3个规划的编制,为先行区建设提供路径导航。其次,在机制创新上,设立青岛、烟台层面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青岛、烟台层面对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成立先行区管委会,统筹研究确定先行区发展规划、改革事项、支持政策、重大项目等,加快区域功能合理布局、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再次,在重点突破上,推进北京路和梅山路东延工程,实现市政道路互联互通,切实加强区域间沟通衔接和经济社会的有效融合;打造1个绿色化工园区,争取1000亩以上土地用于落户莱西市绿色高端化工项目;完成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强化高铁站、汽车客运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站场间公交衔接,实现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让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快捷、更通达的出行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打造“六个城市”代表谈

科创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代表热议“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决定发展。以科技创新壮大城市竞争力,是青岛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课题。

党代会报告提出,青岛要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构建联络海内外高端人才的全球引才网络体系,对接国际标准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城市创新能力保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前10名。

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青岛将在哪些领域和方向重点发力?审议中,代表们就此展开热议。

优化生态提升创新策源力

“报告站位高、思路清、落点准、举措实,廓清了今后五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奋斗目标与奋进路径。”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建代表表示,全市科协系统将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聚力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优化科创生态,为青岛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汇聚磅礴力量。

在黄海饭店驻地,即墨区代表团代表热议党代会报告。锡复春 摄

王建表示,要扎实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深化“科创”服务“双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相融合。“我们将力促企业创新。密切与全国学会等各级各类学术团体联系协作,汇聚创新资源,共建协同创新组织,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见实效。”王建说,市科协将充分发挥全省首家“山东院士之家”作用,通过完善柔性引才服务体系,吸引更多院士围绕青岛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开展学术交流、考察对接。同时,聚焦我市智能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引入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制冷学会等全国学会产业科技服务团,为企业开展精准服务,解决产业创新链中的堵点难点。

“此外,我们还将举办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国际水大会、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大赛等科技‘会展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引才引智平台,助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策源力。”王建表示。

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主体,在城市的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位置。因此,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释放创新活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裁封红雨代表看来,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创新生态建设、创新载体建设、产业链创新建设。

“橡胶产业是青岛的禀赋资源产业,有长期的产业创新积淀,在国内形成了优势。经历了11年的发展,橡胶谷集团已建成较为成熟的橡胶产业生态圈,聚集了软控、赛轮等品牌企业和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形成了国际领先的化工橡胶产业链和创新链。我们的科技创新模式也印证了‘三个要素’的重要意义。”封红雨表示,要建立和完善行业生态圈,将城市间的科技创新竞争,由产业高相似度的“红海竞争”转向以城市行业生态圈优势为导向的禀赋“蓝海竞争”。“此外,还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形成产业规模,抵抗风险。建成高效的创新链,以形成长效持续的创新成果涌现机制。”

在府新大厦驻地,市北区代表团代表在审议党代会报告。于滈 摄

“目前我们正高速走在高端制造和绿色制造的路上,取得了‘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山东省智能工厂等认证和荣誉。”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王际春代表认为,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企业持之以恒的创新,“之前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进口器件短缺限制了部分生产计划。我们从研发体系上发力,着力攻克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经过努力,一大批技术已经实现可替代性并且性能指标优于进口器件。”

增强人才集聚力支撑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学俊代表表示,聚焦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组织、人社等部门将以激发创新活力、打造人才高地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体制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激励、引进、使用和服务,大力锻造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引擎,让人才与青岛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刘学俊表示,要重点“抓好两支队伍,深化两项创新”。“抓好两支队伍”,一是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全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培训与自主评价衔接,稳步实施技工教育扩容行动,全力做好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备战和首届省职业技能大赛承办工作。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快递等新职业职称评审,聚焦破除“四唯”,加快教育、卫生等领域以贡献业绩为导向的职称改革,完善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促进政策,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深化两项创新”,一是不断创新人才招引机制。建立人才引进数据库和人才存量数据库,举办系列品牌引才活动,建立与重点高校常态化联系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二是创新人才服务模式。制定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优化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全面推行“一式四化”服务模式。“我们将建立重点项目人才服务专员定期驻点服务机制,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四港联动”,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代表热议“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青岛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屡屡被国家赋予“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发挥国际枢纽海港作用”“增强枢纽城市的国际门户作用”等重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突出“枢纽型”发展导向,放大开放通道作用,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是啥样?怎样建设?如何发挥资源优势放大开放通道作用?如何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审议中,代表们就此展开热议。

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

青岛作为全国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11个“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在长江以北地区东西共济、海陆并举的物流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的全新目标定位,为青岛交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虎成代表认为,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构建“立体、交叉、综合”的现代物流体系,全力建设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坚实支撑。

李虎成介绍,在空间布局层面,将巩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际枢纽海港”战略定位,构筑“国家物流枢纽、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和航运中心”的地位。组织模式层面,完善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支撑的“轴辐式”物流服务体系和“一体化”物流运作组织,提升“现代物流和多式联运组织中枢”的地位。着力提升设施联通水平,依托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和综合货运枢纽布局,形成统筹协调、组织精细的国际、区域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提高航海航空货运通达程度,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持续提升中亚、中欧方向国际铁路辐射能力。

以制度创新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平台制度型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对RCEP经贸规则应用形成示范效应……”在党代会报告上看到这些表述时,青岛自贸片区(前湾保税港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中德生态园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王莉代表十分振奋,倍感重任在肩:“建设自贸试验区、中德生态园是国家赋予青岛的重要使命。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中德生态园国际合作平台作用,放大多重国家功能政策叠加优势,以制度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在提升青岛国际化水平新征程上展现自贸新担当。”

王莉表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部署,青岛自贸片区将从提升港航资源带动力、提升国际贸易竞争力、提升先进制造集聚力、提升营商环境吸引力等四个方面发力,落地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助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航运物流是构建“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的重要支撑。“围绕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定位,青岛自贸片区将发挥青岛港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资源配置中心,全面提升港航资源带动力。探索海铁联运过境集拼监管,推动建设东北亚寄递物流中心,建设东北亚船舶交易中心,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打造国际海员中心、船员中心,提升综合海事服务保障能力。”王莉说,青岛自贸片区还将充分发挥大宗商品进口口岸优势,抢抓RCEP等重大开放机遇,探索建立国内首个开放式新型数字化易货贸易聚合平台,推动制定国际易货师标准和培训体系,争取实现新型跨境易货贸易首单通关。

基本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国际贸易中心是一个国家参与世界竞争与全球化分工、进行资源配置、开拓世界市场的重要战略平台。党代会报告提出,内外贸一体化突破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基本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

“市贸促会是青岛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在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进程中责无旁贷。”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刘大川代表说,围绕落实市党代会部署,贸促工作将全面展开“会展经济全国彰显特色、招商引资全市勇站前排、贸易促进畅通越洋桥梁”三条主线,为全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刘大川说,在会展经济方面,将突出国际化、品牌化、产业化,积极谋划和引进一批重大会展活动,引导项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汇聚青岛。招商引资方面,突出项目信息服务,实施日韩、德欧、央企外迁和国际营商环境推介“四大突破行动”,力争一批国际化大项目接入城市并推动尽快落地。贸易促进方面,紧紧围绕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RCEP等国家战略,搭建经贸合作、市场开拓、政策服务和代言工商四大平台,助力企业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力支持全市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贡献力量。

西海岸新区是国家首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新区理应有更大的担当。”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招商中心常务副主任逄建辉代表表示,将紧紧围绕示范区“贸易促进、贸易创新”两大功能定位,创新监管制度,优化服务功能,凸显示范引领作用。对外充分借助毗邻日韩区位优势,抢抓RCEP生效机遇,扩大与日韩、东盟、澳新等地区的跨境电商贸易往来;对内深化落实黄河流域“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机制,发挥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对外贸的拉动促进作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周建亮)

代表心声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青林代表: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力助民营经济提质

“企业家是青岛建设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市党代会规划蓝图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对推动全市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不断弘扬‘厚道、创新、崇文、坚韧’的青岛民营企业家精神,完善教育引导、宣传推介、素质提升、导师帮带、挂职锻炼、基地见习、创新创意七个工作平台,不断夯实服务效能,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刘青林表示。

刘青林说,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青岛市工商联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全力推进“双招双引”和项目落地,紧盯全国工商联执常委企业、民营500强企业,开展招商走访活动。同时,加强与各级商会的联系交流,建立“双招双引”工作站和联络站,持续开展“三访两促”和为企业找资金、找人才、找订单、营环境,培育专精特新和诚信企业等工作。

“我们还要发挥工商联在民营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当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动健全政企沟通协商机制,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平等市场主体地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各方面建言献策。”刘青林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李沧区世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姜岱尧代表: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实现市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既要依靠练好“提升综合发展实力”等“硬功”,也离不开“做强基层社会治理”等“软功”。

从事基层工作多年的姜岱尧对此深有感触。“基层是大家对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最直观的感受。初来乍到刚落户的企业和人才,接触最多的就是街道和社区,街道和社区办事的难易、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看法。本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取决于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姜岱尧说,未来要按照市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基层社会治理上实现更多突破。

就世园街道而言,姜岱尧表示,未来将按照“1+5+N”发展思路,坚持党建引领总方针,根据街道社区承担的目标任务在阳光家园、活力家园、平安家园、文明家园、美丽家园建设等五项具体行动上取得突破。同时,将探索与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立“红色联盟”,通过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奋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审议党代会报告

2022-04-10    青岛日报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2022-04-0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2022-04-0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强力推进民生工程!青岛:项目“加码”,老旧小区改造提速

2022-04-10    青岛日报

阵风9级,沿海有雾!青岛今天晴间多云,市区最高气温16℃

2022-04-1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胶州:关于公布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结果的公告

2022-04-09    云上胶州

胶州发布紧急风险提示:这些人员请主动报备

2022-04-09    胶州疾控

突然被通知隔离,需要准备些什么?这份清单收好

2022-04-10    央视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