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致敬!3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揭晓 10人入选

2022-04-02 20:42    青岛新闻网

资料图。

青岛新闻网4月2日讯(记者 孙志文 通讯员 邱建军)日前,青岛市文明办公布了2022年3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共有10人入选。

他们当中,有累计献血8400毫升的“热血英雄”,有救军嫂于危难关头的图书馆工程师,有设立爱心基金积极回馈社会的企业经理,有捡到7.5万元工程款驱车40分钟物归原主的女公交司机,有二十多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教书育人的乡村教师,有罹患肝癌但仍坚守市场监管工作一线的基层干部,还有常年侍候瘫痪公公、照料智障婆婆的家庭主妇……他们用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动着这座城市,也彰显着青岛的文明风采。

根据评选结果,青岛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胶州中队志愿者李刚、市北区辽宁路街道大连路社区居民衣学珍获评助人为乐“文明市民”;青岛市图书馆助理工程师刘子兴、即墨区移风店镇大兰家庄网格村民杨立兴获评见义勇为“文明市民”;青岛谢记食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谢云常、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有限公司6路驾驶员薛冰洁获评诚实守信“文明市民”;平度市门村小学桑杭校区教师范梅、市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和广告监督管理科原科长刘军红、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公司第五分公司304路驾驶员王勇获评敬业奉献“文明市民”;城阳区红岛街道萧家社区居民李王王获评孝老爱亲“文明市民”。

附:三月份文明市民事迹简介

【助人为乐】

李刚,男,汉族,1989年10月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青岛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胶州中队志愿者。

主要事迹

李刚从19岁开始第一次献血,累计献血次数已达21次,献血量达8400毫升。2015年6月,李刚在献血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他毫不犹豫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华造血干细胞资料库,随时准备用自己的血液去挽救其他患者的生命。2021年11月,经过了2340多天的漫长等待,李刚与一位26岁的白血病女孩初步配型成功,当胶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征求他的捐献意愿时,他毫不犹豫同意。尽管与那位患者素不相识,可是只要能救人,需要他做什么都可以。他说血液病患者饱受病痛折磨,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能够挽救她生命的最好办法,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在确定捐献时间后,他唯一要问的就是:捐献前是否可以献血?捐献后多长时间可以献血?他说,等半年以后可以献血了,他会继续去无偿献血。

造血干细胞捐献要经历报名登记、采集血样、数据入库、等待配型、初次配型、高分辨配型、捐献前体检、造血干细胞捐献、捐献随访共九个环节。一开始,李刚的父母、姐姐因为担心他的健康,并不支持捐献。他明白,家人是因为关心他,为了他的身体健康着想,不支持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患者的病情不能等,晚一分就多有一分危险。于是,李刚查找资料,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将整个捐献过程了解清楚,并将自己想救人的迫切心情说了出来,他告诉家里人,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式安全、科学,不会影响他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越早捐献越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听到李刚的一番恳切之语后,她的父母和姐姐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再有所顾虑,全家支持他捐献救人,她的姐姐还详细咨询了造血干细胞留样入库的全过程,也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留样。为了保持最佳的捐献状态,李刚开始戒酒戒烟、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他说:“我要以最佳的状态,成功捐献,用自己的热血挽救他人的生命。”

1月20日上午,李刚从胶州北站踏上前往济南的路程。按照捐献采集计划,经过4天动员剂注射,最终确定李刚采集干细胞的时间是1月25日,也就是农历小年。他毫无怨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虽然不能陪同家人,但做一件救死扶伤、传递生命希望的好事,让这个日子更加具有纪念意义。”他给患者写了简单的几句话:“希望你鼓起勇气与病魔作斗争,从今天起你和我流着同样的热血,我和你并肩作战,希望你早日康复!”患者在年后给李刚写来了感谢信:“您给我带来了全新的生命,也让我看到了对未来的向往和世界的温暖,您崇高的精神、博大的爱心,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是您用充满魅力的人格、高尚的品德,为我延续了生命。以后您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向您学习,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用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尽最大程度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努力让自己变得和您一样。让我的生命在您和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努力下得以更好的延续,有更多的时间去领略世界的丰富多彩。”

李刚非常低调,他表示:“作为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这样做是应该的,没有必要大肆宣传。在茫茫人海中能与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是一种缘分,我留样时就做好了救人的准备。”李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大爱,在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照亮他人生命之路的同时,也为社会树立起榜样,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到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李刚成为全国第12726例、山东省第1100例、青岛市第126例、胶州市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衣学珍,女,汉族,194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市北区辽宁路街道大连路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衣学珍是市北区大连路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社区最能干的单元中心户。今年已经72岁的她一点儿也不服老,干起活来赛过年轻人。衣学珍放弃退休后的休息时间,主动参与到社区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她说话办事儿风风火火、干脆利落,不断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急事难题。

2022年1月17日上午,御苑山水6号楼单元门前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摔倒在地迟迟不能起身,有居民发现了摔倒的老人,但一时不敢上前,危急关头,闻讯赶来的衣学珍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上前搀扶,其他居民见状也伸出援手,一同上前参与救护。衣学珍一边扶着老人一边拨打了120,在急救中心的指导下,衣学珍和热心市民们半跪着搀扶老人保持侧卧姿势,并密切观察老人的状态,直至急救人员到达。此时老人的家属也赶到了,向热心人连连道谢,并与老人一同乘上了救护车赶往附近医院,众人这才纷纷离开。“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之前就已经有居民开始联系120和老人家属了,这说明热心人还是很多的,大家的素养越来越高了。”衣学珍欣慰地说道。

提起衣学珍,大连路6号的居民们都露出了微笑:“衣大姐经常帮助大家,前年那次大暴雨也是多亏了她,我们才能顺利回到家中。”原来,在2020年6月13日的傍晚,青岛突降大雨冰雹,御苑山水小区的地势较低,路面上很快便存积了雨水,雨势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地势最低的地方积水已达半米多深。看到窗外的瓢泼大雨,想到小区的情况,正在家中照顾两个小孙女的衣学珍甚至连家居服都没来得及换,拿起雨伞便冲了出去。凭借对楼院的熟悉,衣学珍带领因积水而不知所措的居民绕开了许多积水较深的危险区域,顺利将他们送回了家。为防止发生意外,衣学珍又撑着伞回到危险区域旁充当起了警示牌,不断提醒经过的居民注意安全,雨水和冰雹的噪音几乎要盖过她的声音了,但衣学珍依旧坚持在风雨中保障着居民的出行安全。晚上8点,雨势终于渐渐减小,衣学珍顾不得回家换掉被雨水打湿的衣服,开始对小区受暴雨影响造成的的树木断裂、铁门倒塌、外墙破损等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并第一时间上报给社区。作为党员,衣学珍遇到险情不顾自身安危,心里装的是居民群众,正因为有像她这样甘于自我奉献的党员志愿者,社区的安全与和谐才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她是社区矛盾的调解员,居民心中的活雷锋。2021年8月,家住大连路12号的张女士向衣学珍求助:“我们家里有小孩,晚上睡觉比较早,但最近半夜里总能听到敲敲打打的声音,小孩子总被吓醒。我们找了楼上的邻居询问,楼上说不是他们家发出的噪音。听说遇到困难可以找衣大姐,我们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来了。”之前衣学珍已经帮助居民解决过很多噪音扰民的问题了,这一次衣学珍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果然,到达张女士家中不久,楼上就传来了啪啪的敲打声,衣学珍迅速顺着声音锁定了楼上一户,敲开门后却发现该户并没有在施工,也不可能是恶作剧,但细心的衣学珍很快便注意到楼上居民穿着一双沉重的拖鞋,走路时会发出较大的声音,经过试验,果真是拖鞋引起的噪音。楼上邻居也恍然大悟,表示会换一双轻软的拖鞋,问题得到了解决。面对张女士一家的感谢,衣学珍表示:“除了帮居民解决生活麻烦之外,矛盾调解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帮到大家,我很开心。”

她是楼院环境的守护人,志愿服务的传播者。“前几天下水道堵塞,污水溢出,又脏又臭,进出不便,加上又下了小雨,这污水溢出得更厉害了,多亏衣大姐挺身而出,为大家解决了出行难题。”2021年11月,大连路12号老旧楼院下水管道由于口径窄小和淤泥、树叶、生活垃圾等杂物堆积发生了堵塞。买菜回家的衣学珍正好经过这儿,看到冒溢的污水她立刻联系了市政排水公司予以疏通,即便气味难闻,衣学珍也坚持留在现场协助疏通工作,她和工人师傅一起挖的挖、铲的铲、通的通,再用麻袋将疏通出的各种生活垃圾和堆积淤泥运走,不一会儿,衣学珍的额头上就沁出了汗珠。好在过路的居民认出了忙前忙后的衣学珍,也志愿加入到疏通工作中来,有道是人多力量大,经过近1个小时的忙碌,堵塞的下水道终于通畅了。

她是公益活动的带头人,邻里文化的领航员。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大连路社区以衣学珍为典型成立了“衣大姐暖心社”,作为社区服务居民、增强互动的品牌项目,进一步弘扬了文明新风。衣学珍始终加强学习,主动要求参加党员讲堂学习并带领网格支部党员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为民服务水平。她带领的业余老年舞蹈队日夜排练参加社区和街道纳凉晚会,不但使老人们强身健体、精神愉悦,还丰富了社区文化。她所在的小区是模范小区,邻居们都响应她的号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道德风尚。为增强楼院凝聚力,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衣学珍组织了“小院邻居节”,参与活动的家庭分享拿手好菜,聚在一起载歌载舞,邻居们的距离更近了,社区的凝聚力更强了。

古人云“每有患急,先人后己”,今人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为乐其实就是缘于人们内心善良的行为表达,热心的衣学珍正是这样一个善良、美好的人,愿她的善行会感染越来越多的人,让社会愈加和谐温暖。

【见义勇为】

刘子兴,男,汉族,1990年8月出生,山东菏泽人,青岛市图书馆助理工程师。

主要事迹

挺身而出,救军嫂于危难关头。被派驻外地参加省“四进”攻坚工作任务的刘子兴已经近两个月未曾回家看望家人,2021年8月13日凌晨三时许,由曹县开往青岛北的5028次列车上,旅客们大都已进入了梦乡,忽然从16号车厢里传来“啊……”的一声惊叫声,紧接着听到一位女士大喊:“列车员,列车员,有色狼!”正在11号车厢下铺休息的刘子兴被猛然惊醒,他腾地站起身往出事车厢赶去,只见一位女士在铺位上欲起身,一名身穿黑色T恤的男子拽住她说:“别喊,你别喊。”

“我睡着时他摸我、亲我。”这位女士看到有人过来便急切地说,刘子兴上前抓住那名男子的手腕将其制服,同时让该女士抓紧去找列车员和乘警。该男子正欲反抗逃走,刘子兴用力控制住他,隔壁铺位另一名男旅客也起身过来查看,刘子兴喊其过来帮忙,这时该黑衣男子才安静下来不再挣扎。随后,列车员赶到,刘子兴同列车员一起将该男子扭送到列车餐车处交给乘警处理。

这位女乘客是一名军嫂,回到家后,为表达自己对刘子兴同志的感谢之情,也为了鼓励更多人弘扬社会正义,她动笔写下了一封感谢信:“从凌晨三点出手相救一直到配合乘警同志写证明材料、做笔录,直到清晨列车到达青岛北站,并配合乘警同志将嫌疑人转交青岛北站值班民警同志后才悄悄离去。”这名军嫂在感谢信中说道,在此非常感谢刘子兴帮助自己逮住色狼,助力公安对该色狼依法惩处,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

没练过功夫但有见义勇为的心,刘子兴在列车上挺身擒色狼,救助受害军嫂的见义勇为事迹,被半岛都市报、青岛晚报、大众网、北京青年网、环球网等省内外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

临危不惧,多次助群众化险为夷。据了解,这并非刘子兴第一次“管闲事”,尽管是一名年轻的90后,但他凭借惊人的胆识与沉着,为陌生人及邻居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2017年9月13日晚上,刘子兴随父亲在老家菏泽赵王河公园散步,“凭着在城市管理部门工作的经验,发现一名正在盗窃公园景观设施的嫌疑人,我上前盘问时对方欲驾车逃窜,我扒住车窗探身进去将车钥匙拔了下来,我父亲赶紧报警,嫌疑人弃车向北逃窜,牡丹派出所民警赶到后通过车辆追查到嫌疑人信息,最终将嫌疑人缉拿,挽回损失几万元。”刘子兴回忆道,当时真的没想太多,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本能。

2019年3月20日凌晨四时许,刘子兴正在家休息,忽听到楼上噼里啪啦的东西掉落声,拉开窗帘一看,大团大团的火球正从楼上往下掉,“我立即喊醒家人快下楼,同时迅速跑到楼上查看险情现场,发现楼道里浓烟弥漫,和家中起火的邻居打开消防栓,却发现设施故障,便又赶紧挨家挨户敲门让大家赶紧下楼避险,好在后来消防队员赶来通过高压消防车扑灭火情。”刘子兴不仅心中有爱,而且面对险情勇于上前,行动敏捷,沉着冷静,让全楼百姓化险为夷,可敬可敬。

谈及这些见义勇为的事情,刘子兴表示,每当遇到这种事情,从没有来得及想太多,自己也有家庭和孩子,看到其他人遇到危险挺身而出是自己的本能反应,能为社会的稳定祥和贡献一份力量是责任也是义务。

踏实勤勉,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生活中如此勇敢机智且大义凛然,工作中的刘子兴就更是令人竖大拇指。

2017年,怀揣着对大城市的憧憬,他通过公开招考进入青岛市图书馆工作,已有5年。青岛市图书馆馆长徐月霞印象最深刻的是,2020年,图书馆进行二线书库改造和一线书库架位优化的整理重建工作。作为部门里的两个男同事之一,刘子兴主动承担起下书这样的纯体力活儿,尤其是西三楼二线库,里面收藏的多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书,动一下就尘土飞扬,近18万册图书,为了赶工期,每天都是马不停蹄,他不仅任劳任怨,且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经常在一天工作结束时,幽默地说“又是充实的一天”。

五年来的兢兢业业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2021年5月,刘子兴被单位抽调到省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指挥部“四进”攻坚工作组,前往潍坊进驻工作组。到了潍坊工作组才知道,他的父亲也被其所在单位抽调到“四进”工作组,不过一个在聊城,一个在潍坊昌邑,父子俩相互勉励,共同促进,父子二人优异的表现得到了省里的认可,被“四进”工作组形成了材料,作为典型上报了省委“四进”工作专班。

在2021年开展的党史教育活动中,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刘子兴一次次被共产党人的英勇大义所震撼。“一幅幅记录革命斗争的画卷,一件件见证历史的器物,我的内心被感动着、冲击着。”刘子兴感慨地说,他的姥爷和三爷爷是老革命,解放前参加过八路军老八团,在冀鲁豫革命边区从事革命斗争工作,获得过“华北解放纪念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等荣誉。“老人在世时常听他们讲共产党带领穷苦百姓翻身闹革命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身上共产党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刘子兴说道。

正是如此良好的家风及党史教育的洗礼不断滋润着刘子兴的成长,让他在面对歹徒恶势力及危险情境时敢于直面出手,勇敢搏斗并机智应对,让人民群众的财产及个人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让正义因见义勇为而奔涌不息……

杨立兴,男,汉族,2002年9月生,即墨区移风店镇大兰家庄网格村民。

主要事迹

他孝顺父母,在家人眼中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刻苦学习,在老师眼中是一个上进的学生;他见义勇为,在乡亲眼中是一个热心的青年……他,就是杨立兴。说起2021年他勇救落水老人的事情,这个大男孩显得有些腼腆和害羞。

危急时刻伸援手。2021年6月27日,杨立兴的父母正在田地里忙碌着,正在暑假期间的杨立兴拿着做好了的饭菜骑车去地里给父母送饭,途中看到一辆三轮车歪倒在地,却不见人的踪影。杨立兴心里泛起了嘀咕:“这是出什么事了吗?”出于好奇,他停下电动车下车查看,不料,却看到一位老人摔落在村东的平塘里。平塘里的水已经没过老人的胸口,老人一动不动,嘴里喃喃自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见状,杨立兴赶紧大声寻问老人是哪个村的,掉下去多久了,现在有没有哪里不适,可老人嘴里还是不停地说着杨立兴根本听不懂的话。这可把杨立兴急坏了,额头上开始冒出豆大的汗珠。来不及多想,杨立兴决定先把老人拉上来再说。由于自己不熟悉水性,他不敢贸然下水,于是来到离老人相对较近的岸边,拽着老人的胳膊和衣袖使劲往上拉,这时他脚下一滑,一个趔趄差点掉了下去。这时的他顾不上害怕,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赶紧把老人救上来。于是,他一鼓作气,拼尽全身力气,硬是生拉硬拽把老人拉到了岸上。老人获救了,杨立兴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时的老人已经浑身湿透,杨立兴赶紧搀扶着老人来到附近村庄的村委办公室寻求帮助,在把老人交给村干部之后,杨立兴赶回家准备帮老人拿一身干净的换洗衣服,顺便自己也下了湿漉漉的衣服。等他再次回到村委后,村干部告诉他老人已经被送安全送回家了,他这才放心的走了。

几天后,杨立兴的父亲接到了一通电话,正是被救老人的儿子打来的,对方感谢杨立兴的父亲培养了一位如此优秀的儿子。这时,杨立兴才和家人诉说了事情的经过,父亲也才知道儿子竟然当了一次“小英雄”,为儿子感到骄傲的同时又不免为孩子当时的情况感到一丝后怕。“见义勇为好少年,谱写社会正能量”,鲜红锦旗上的几个黄灿灿的大字,表达了获救老人的家人对杨立兴诚挚的谢意,这也成为了杨立兴高考成人礼的最好的纪念。“谢谢小伙子救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今年都82岁了,而且患有轻度的精神障碍,我们真不敢相信要是没有小杨,我们的父亲还得在水中泡多久,是否还能安全。”

热心公益,品学兼优。事情发生一个多月后,杨立兴收到了自己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今的他已经迈入了大学生活,成为了鲁东大学的一名学生。在寒暑假期间,他主动向村庄申请加入防疫志愿者队伍和志愿巡防队伍,还帮助村里的孩子们免费辅导功课。根据学校老师同学的介绍,杨立兴在校期间表现优异,经常热心帮助同学,是一名品学双优的大学生。2021年12月28日,杨立兴被即墨区政法委授予“青岛市即墨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而杨立兴却憨笑着说道,比起那些用生命保护人民群众的英雄来说,自己做的事情微不足道。

【诚实守信】

谢云常,男,汉族,1973年2月出生,籍贯山东潍坊昌邑,中共党员,青岛谢记食品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主要事迹

白手起家诚信经营,打拼成为行业翘楚。1989年初中毕业后,谢云常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感召下,看好商机决定白手起家,在老家潍坊昌邑开办了一家以生鲜牛羊肉销售为主的小店,他不怕苦不怕累,每天很早开门、很晚关门,每天营业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秉持着“诚信为本”的理念,谢云常从不坑蒙顾客、缺斤少两、童叟无欺,也保证绝不出售任何一斤没有质量保证的商品,正因为如此,在从事个体经营的二十年间,谢云常的门店经营有方、顾客盈门,生意日渐红火。

2009年,谢云常来到青岛打拼,加入青岛谢记食品有限公司担任业务经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促发展”的经营原则,把商业信誉放在首位,坚持信用至上的经营理念,把守承诺重信用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遵纪守法,诚实信用,多年来,公司没有发生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

在谢云常的带领下,企业团队不断创造出色的经营业绩,使公司发展成为本行业内的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领先企业。他带领公司团队先后获得“消费者满意品牌”、“食安”青岛品牌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先进单位”、“食品生产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荣军联盟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先进单位”、“李沧区军民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单位”、山东省“文明诚信民营企业”、青岛市李沧区“文明单位”、“政府储备肉定点储备单位”等荣誉称号。

实施信用管理制度,企业诚信风气越来越浓。为全力推动“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业文化理念,谢云常不断完善企业和员工的诚信工作水平,发布实施了一系列信用管理制度。比如,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信用管理责任制度,针对营销部门建立合同管理制度,针对企业员工诚信工作打造员工信用档案管理制度,针对财务部门建立完善商账管理制度等等。

特别是对员工的信用档案管理制度,是谢云常经缜密思考后打造的一项创新举措。在这项制度中,每当员工有诚信事迹,都会记录存档,作为员工年终考核的加分项,与员工的工资、福利提升相挂钩,在这个制度的激励下,企业诚信风气越来越浓厚,员工诚信守法的好典型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员工的信用档案管理制度还用于敦促企业员工在生活工作各方面都要诚实履信。有一次,企业一名员工住房漏水淹了楼下邻居,谢云常了解此事后,按照这一制度敦促监督员工及时对受损的邻居住户进行了赔付。如果员工有信用卡还款逾期了,或者车贷、房贷有异常,谢云常也会及时了解情况,如果证实是员工经济状况暂时有困难,会选择企业先行垫付,不允许员工有失信行为。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在谢云常看来,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是一体化的,只有企业和员工都讲诚信,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设立爱心基金,积极回馈社会。企业的生意兴隆让谢云常过上了好日子,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他深知自己能有今天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关爱支持,因此,谢云常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慈善活动,热心公益事业。

他反哺故乡,以企业的名义在老家设立了养殖基地和农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在甘肃定西,他积极响应东西协作扶贫的号召,与当地牛肉厂合作,将价值600多万元的优质牛肉引入青岛市场,展现了青企担当的同时,也带动了定西当地养殖户增收。在威海乳山,他代表企业与当地镇村建立了600多亩的农特产品基地,成立合作社盘活了当地农业资源,解决了当地近百名农民就业和增收。

除了响应政府号召协作扶贫、共同致富,谢云常还积极参加社会慈善,他捐助了春蕾女童,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积极吸纳残疾人士、退役军人等群体到企业就业。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企业成立了爱心基金,首批设立了10万元爱心款,通过发动捐款、企业盈利补充等多种形式不断壮大爱心基金,用于奖励企业员工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文明行为,并为生活出现困难的企业员工排忧解难。

谢云常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员工,把企业党组织的温暖传输给每一位同事,公司所有新入职的同事都接受过他岗位技能及生活上的帮助。作为一名党员,他深刻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周边同事,因此他在任何时候都努力起到党员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

近年来,谢云常先后当选中国肉类协会理事、青岛肉类协会副会长,获评潍坊昌邑市围子街道“先富带动后富”优秀个人、爱心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薛冰洁,女,汉族,1989年9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为青岛真情巴士集团有限公司6路驾驶员。

主要事迹

捡到7.5万元工程款不动心,驱车40分钟归还失主。2022年 2月23日14时许,青岛真情巴士6路驾驶员薛冰洁利用下班时间驾驶私家车40余分钟来到西海岸新区中冶东方大厦,将装有7.5万元大额工程款的钱包交到了失主刘先生手中。至此,这笔巨额工程款完璧归赵。

2月23日上午,薛冰洁像往常一样驾驶6路公交车执行由柳花泊西发往海上嘉年华东的运营任务。10:35左右,到达终点站进行车辆卫生消毒时,薛冰洁在车厢中部座位的夹缝中发现了一个黑色男士钱包。“哪位粗心的乘客又落下东西了。”薛冰洁心中想到。她拿起钱包,继续进行车厢的消杀工作。

消毒完成,就像以往无数次捡到乘客遗留物品一样,薛冰洁打开公司乘客遗留物品登记系统准备上传失物照片。当薛冰洁打开钱包查看包内有无乘客的联系方式时,顿时吓了一跳,里面竟然有厚厚的一摞现金,还有一张5.5万元的支票,支票上写着“机械费”。薛冰洁猜测这可能是失主的工程款。仔细清点后,钱包内共有2万元现金、5.5万元支票、6张银行卡和几张合同,却唯独没有失主的联系方式。

薛冰洁没有半点犹豫,果断联系分公司工作人员汇报这一情况,想尽快寻找到失主。因为此时已经到了薛冰洁的发车时间,为了安全起见,薛冰洁带着把钱包一起执行营运任务。12:30,薛冰洁驾驶公交车到达终点站柳花泊场站,刚要将钱包交给场站工作人员时,接到了公司客服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原来,失主刘先生到达公司后发现钱包不见了,急忙拨打了真情巴士的客服热线找寻钱包。工作人员通过查询,锁定了刘先生乘坐的是薛冰洁驾驶的公交车。在客服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薛冰洁与失主刘先生取得了联系。

得知刘先生手头有重要工作,一时走不开,已经下班的薛冰洁表示可以开车将钱款送过去。获得刘先生的地址后,薛冰洁没顾得上吃午饭,便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启程了。40多分钟后,薛冰洁来到刘先生所在的阿里山路中冶东方大厦。“真的不好意思,我因为有急事实在走不开,还麻烦你跑一趟。这笔钱是公司的工程款,丢了麻烦就大了,太谢谢你了!”刘先生激动地说道,并弯腰深深为薛冰洁鞠了个躬。薛冰洁表示:“谁丢了这样一大笔钱都会着急的,帮助乘客找回失物是我的本职工作。”

2月24日,薛冰洁拾金不昧的第二天,这一善举就在青岛日报、青岛早报、青岛电视台等媒体报道,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岗位中践承诺,于奉献中显担当。岗位在变,不变的是守护乘客的安全承诺。自2005年9月,19岁的薛冰洁进入真情巴士参加工作,迄今已经近17年了。薛冰洁先是从事乘务员工作,后于2016年6月转岗为一名公交驾驶员。岁月更迭,岗位更替,不变的是薛冰洁对乘客“热情服务 平安出行”的无声承诺。遇到错过末班车的赶集老人,她开私家车将老人安全送到家,收获老人儿子送来的感谢锦旗;遇到未带学生卡的小学生,她自掏腰包为孩子投币;遇到腿脚不便的乘客,她主动上前搀扶……这样微小却暖心的举动,在薛冰洁的车厢里每天都在发生。自2016年从事驾驶员岗位以来,薛冰洁安全行驶里程达16万公里,从未发生一起事故,从未出现一个投诉,累计接到乘客表扬480余次。

角色在变,不变的是甘于奉献的担当承诺。工作中,她是乘客眼中的“好司机”,工作之外,她是23位空巢老人的“好闺女”和1位春蕾女童的“好妈妈”。

2017年6月份,薛冰洁在与同事聊天过程中偶然得知灵珠山街道小南庄村有一位名叫侯朋良空巢老人生活的非常艰辛。老人患有帕金森综合征,一生没有娶妻也没有子女,生活又孤单又困难。薛冰洁了解情况后想帮助这位孤独的老人,于是在工作之余前去帮助和陪伴老人。听老人说外出理发是个难题,薛冰洁就联系会理发的同事每月去给侯大爷理一次发,渐渐地薛冰洁也学会了理发的手艺。随后,薛冰洁前往西海岸新区木厂口社区、大南庄村、刘家庄村、柳西村等多个村庄社区,服务其他像侯朋良老人一样的空巢老人。截止2022年2月份,薛冰洁和同事共帮助了23位空巢老人,除了为老人们爱心义剪、清理卫生,薛冰洁和同事还定期为老人们送来大米、花生油、牛奶等慰问品。4年多来,薛冰洁用600余次的爱心陪伴为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送去了温暖。

2021年5月份,薛冰洁通过同事介绍认识了家住西海岸新区柳北村12岁女孩小溪。小溪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奖状贴了满满一墙。但小溪的父亲已67岁,在家务农,母亲年轻时因患脑炎留下后遗症,无劳动能力。小溪家里还有个6岁的弟弟,生活比较困难。薛冰洁得知小溪的情况后,主动要求与小溪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从2021年5月起,薛冰洁每半个月去看望一次小溪,每次都会带去孩子喜欢的学习用品、零食、衣物等,陪伴孩子学习、玩耍、聊天。在薛冰洁看来,小溪早已如同她的亲生女儿一样,“我会一直尽心照顾孩子,直到她顺利完成学业!”薛冰洁说道。薛冰洁与小溪之间的感人故事多次在西海岸报、学习强国等媒体上报道。

薛冰洁这位充满正能量的八零后驾驶员,用自己朴实的行为演绎了一个个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感人故事,用一次次无声的行动阐述了承诺的真谛,虽不曾经历轰轰烈烈,但却在平凡中打造了一片属于她的不凡天地,彰显新时代诚信内涵,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敬业奉献】

范梅,女,汉族,1979年4月出生,平度市门村小学桑杭校区教师。

主要事迹

从参加工作那天起,范梅就扎根农村,二十多年如一日,安贫乐教,默默耕耘。她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职业信条,把爱的阳光洒向事业,洒向学生,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我都要让他们进步!”。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学生,范梅都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收获成长和进步。对成绩优秀的,她在常规课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精心选取拓展练习无偿辅导,鼓励他们,帮助他们优上加优;对于成绩较差甚至厌学的,她也从不放弃,坚持“一个也不能少”,精心为那些折断羽毛的“天使”缝补翅膀。班上有个叫小林的学生,因成绩差想辍学,电话动员、家长沟通都没有效果,但范老师不想放弃,当时她怀着身孕,一次又一次的去学生家里做工作,当她第五次挺着个大肚子来到学生家里时,学生显得有些激动,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说道:“老师,我跟您回学校吧,想大家了!”听到学生这么说,范梅既激动又欣慰,顺势给了学生一个拥抱,“在老师这里,永远不可能放弃你,现在跟我回去,一切都来得及!”回到学校后,范梅对小林倾注了更多关心,争取一切空余时间帮他补课,经常性找他谈心,渐渐地,小林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也变得自信阳光起来。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高中。小林的父亲动情地说:“范老师,真不敢相信我的孩子还能考上高中,您真是我们一家子的恩人啊!”范梅所任教的班级,英语成绩总是在全校乃至全平度市名列前茅,多次获得教学优秀奖,还荣获“平度市教学能手”“平度市英语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她像铁人一样,坚持了下来”。从教20多年,范梅始终坚守农村,对学生总是充满热情,对工作总是充满激情,但多年的劳累让她的身体严重透支。2020年,她被查出患有免疫系统缺陷的疾病,前前后后住过好几次院。住院期间,怕给孩子们落下太多课程,待状态稍微好一些,范梅就在小小的病床架起手机为孩子们补课。学校里英语老师短缺,病情稍一稳定,她便返回了工作岗位,重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课堂,努力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备课、上课、批改、指导……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2021年11月11日,期中学情检测中,学校考虑到范老师身体虚弱,没有给她安排监考,但她还是主动提出替老教师到外校监考。12日又坚持到外校参与阅卷,阅完卷回到学校后,还是因为身体虚弱昏倒在学校,被送往医院急救。“范老师这种敬业精神真的太让人钦佩了!”,同事们说道。因为大家都知道,范老师的公公婆婆皆有重病,对象还做过手术,家中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照顾公婆,操心丈夫,送孩子上学,到学校上课……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范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她像一个铁人一样,坚持了下来,更没有给学生耽误一节课。”学校领导说。

“帮我们家长解决了我们解决不了的难题”。在学校,范老师从不把自己当做一名病人,每天总是早早踏入校园,看看班级,观察学生,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顺便和学生聊天谈心,掌握一下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况。谁病了,谁情绪不好,谁吵架了,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学生脸庞嘴唇干裂,她买来滋润霜送给学生;学生感冒了,父母外出打工,她带着去买药去看医生;孩子放学在家不听话,家长管不了,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与孩子交流……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范老师对他们总是多了很多关爱和帮助。班里有一个小女孩,父母常年不在家,从小跟姥姥姥爷生活。由于长期缺乏父爱母爱,让这个小女孩心理出现了问题,总是藏着事儿,整天郁郁寡欢。范老师了解到后,就经常找她谈心,逗她开心,把自己闺女喜欢的小玩意都给她准备一份,上课鼓励她,课下带她参加课外活动。慢慢地,小姑娘心结解开了,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也能融入班集体了。

在学生心目中,范梅常常是一副笑脸。她是学生和家长口中的“范妈妈”,“范老师,孩子不听我们管教,就爱听您的,您做到了我们家长做不到的,帮我们解决了我们解决不了的难题,真的很感动。”学生家长说。她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传递了无限的爱,更用爱传递了她身上教师的责任。她甘愿当园丁,用汗水和爱心培育桃李芬芳,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里,默默地耕耘无悔人生。

刘军红(已故),男,汉族,1970年10月生,烟台莱阳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市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和广告监督管理科科长。

主要事迹

刘军红从事市场监管工作30年来,在同事眼里,他是“铁人”,是“硬汉”,是兢兢业业的楷模;在群众眼里,他是亲人,是朋友,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在家人眼里,他是孝顺的儿子,是温情的丈夫,是完美的父亲……在罹患肝癌但仍在工作岗位上坚守了两年有余的刘军红,不顾医生和亲人的劝阻,婉言谢绝了领导建议其休息的好意,执意重新穿上制服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满怀着对未竟事业的遗憾和牵挂,于2022年1月27日晚22时16分,将生命永恒定格在51岁。

病魔缠身,昂扬乐观,心系工作职责。“这个文件不对,应该还有一份,应该是2000年3、4月份发的,你我都找找。”这是2022年1月19日晚19:29,刘军红给科里同事发的微信。

当时他病情突然恶化入院治疗,即使躺在距离死神如此近的病床上,他仍然心系他的工作。2019年9月,刘军红到北京301医院确诊为恶性肝肿瘤(肝癌),并紧急作了介入手术。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这位坚强的汉子用乐观和微笑迎接了厄运。不到半月,刘军红便重新穿上制服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在之后长达两年半时间里,他忍受着癌症带来的巨大痛苦,不断安抚着妻子日益崩溃的情绪。从2019年9月肝癌确诊直至2022年1月8日不得不住院治疗期间内,刘军红从未因病请过假,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虽病魔缠身,但刘军红从不以病人自居。按医嘱,他需定期到医院复查,每到此时,他会一大早赶到医院,一检查完,便去上班,从不让身边同事知晓。在同事、家人面前,刘军红从不主动谈自己的病症。虽不忌讳自己的病情,但也不想让别人把自己当成病人看待。

直至最后因病情恶化不得不住院治疗期间,也仅有妻子、单位分管领导等几人知晓。自始至终,他从没有向组织和领导诉一次苦,没有一次寻求同事关照及单位救济帮助。

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因病痛折磨的身体迅速瘦脱,不到一月暴瘦30斤,面对同事朋友们的急切询问,他总是笑着说:“我最近在减肥啊!”在生命的最后18天时光里,躺在病床上的他仍心系工作,主动电话联系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局长,恐怕我干不了活了,明年的工作谋划请您多费心!”接到同事电话,仍旧耐心解答案件咨询,旁边大夫要求做检查的声音依稀传入同事耳中。

“就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星期,还念念不忘办理的案件,微信嘱咐我们务必要对接好有关业务科室……”刘军红科室的同事哽咽着说。

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刘军红仍旧怀有一种信念:一个人的价值不能以生命的长短来衡量,而要看他每一天的生存质量,看他对社会的生存态度。

爱岗敬业,表率在先,干一行专一行。刘军红是同事眼中的“铁人”、“硬汉”。机构改革后,他所在的知识产权和广告监督管理科(挂网络交易监督管理科牌子)虽然人员减少了,但工作量却成数倍的增加。科室不仅要对接市局五个业务处室全部业务,还要指导11个街道市场监管所开展工作。工作人员加上自己也仅有三人(实际工作两人,其中一人长期在外帮助工作),工作量在全局乃至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中都名列前茅,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妻子晨曦(化名)回忆说:“在我印象中,他(刘军红)把工作看得很重,经常加班加点。有段时间,科里只有他一个人,我很担心他的身体,劝他歇歇,他不听我的,现在想来也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在局领导坚决要求下,2022年1月7日他才同意去住院治疗,但仍咬牙坚持到单位,就案件办理细节与电视台记者进行约谈。那时的他,肝癌早已转移至肺部,步履蹒跚、咳嗽不止、全身无力,爬楼梯时只能一步三停,依靠楼体扶手一步一歇......刘军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爱岗敬业精神。

刘军红还是全局出名的办案专家能手。在办案工作中,无论是现场检查、询问,还是调查取证,他样样都拿得出手。业务的精通及业务技能的精湛保证了他所主办和参与指导的每一起案件都能高效准确地完成,使每一起案件都办成了“铁案”。

担任知识产权和广告监管科科长以来,在他的牵头下,加大了对辖区涉嫌非法集资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排查风险企业31次,参加研判会议18次,参加处置非法集资应急演练1次,圆满完成上级工作任务。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他多次带领科里的同志深入辖区大型商场、超市、市场进行执法巡查,对辖区内的户外广告进行系统的排查整顿,积极清理户外违法广告,维护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仅2021年,刘军红参与查处违法广告多达34件,收缴罚没款140.7万元。

他还长期负责各基层市场监管所商标广告案子的指导工作,无论何时何地,面对同事的案件咨询,他都第一时间热心解答,并全程参与指导,不厌其烦。

儿子有时不理解,说他在家里除了工作电话就是同事微信,经常吃饭点等着爸爸上桌,他却迟迟在电话中讲工作,很多时候吃饭吃一半说事儿去了。妻子更是抱怨,说和他出去看个电影,哪个同事来电话咨询事情,出去一说半天,回来电影演一半了……

乐于助人,不忘初心,服务基层群众。他淡泊名利,从不邀功,汇报工作从来不谈自己发挥的领导作用,谈的最多的是同志们的付出和领导的关心指导,还有就是工作改进的方向。同事家中有事需要调班,他总是说“我替你”,事后同事替他值班时,他总是说“多干点没什么”。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始终是市场监管人的工作目标和重要任务。在主动招商,热心助企方面,刘军红也是建树颇多,收获不少群众点赞。

2020年初,他得知青岛海星量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意迁到市南区,第一时间联系上海星公司董事长张胜进,并亲自赶往市北区企业所在地,现场推荐市南区软件园,介绍市南区的营商环境和法律政策,积极落实企业注册地。经过刘军红的努力,最终企业落户软件园。海星公司落户市南两年来,刘军红一直跟进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排忧解难,充分展现了市南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赢得了企业的认可和良好的口碑。

在网络市场专项行动期间,刘军红还主动对接,并应青岛海信广场、青岛电视台的邀请对企业进行了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企业守法经营的意识,规避了法律风险,受到企业普遍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重情重义,孝顺温情,家里的三好男人。工作之余,刘军红更是个重情重义有孝心的男人。刘军红家庭负担很重,老母亲2010年瘫痪卧床,直到2020年去世,老父亲因下肢瘫痪需长期坐轮椅。十年间,刘军红与妻子在工作之余,几乎都呆在床边侍候老母亲的吃喝拉撒,为母亲按摩、翻身、擦洗身体。由于他细心地照顾,母亲走时,全身没有一处褥疮发生。

自从查明自己患了癌症后,刘军红用那份坚强和乐观,担待着压向家人的不幸阴霾。2019年,面对刚踏入大学的儿子和年迈的双亲,刘军红选择了隐瞒他的病情。

“要相信爸爸的坚强,我不会轻易倒下的。”直到最后病情恶化,疼的直不起腰来时,他还在安慰儿子努力学习,好好争气,就是送给爸爸最好的药方。

“我坚信你不会轻易倒下,但是你为什么食言了……”刚上大三的儿子哭的泣不成声,令他没想到的是,从爸爸住院仅18天,他就永远失去了心中那个最敬重和最亲爱的人。

“家庭和亲情永远可贵。”这是大家公认的“三好男人”——刘军红的心声。他就是这样,以一种别样的心境,付出真情,收获感动,一点一滴地品味并享受着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快乐,把生命的真谛理解得如此透彻,把亲情演译得如此生动。

从21岁参加工作,到51岁猝然离世;从青岛市市北区工商局第一站,到青岛市市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最后一站,30年如一日,刘军红用赤胆忠心谱写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热爱……

王勇,男,汉族,1967年10月出生,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现为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公司第五分公司304路驾驶员。

主要事迹

王勇是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隧道巴士公司304路线的一名驾驶员。他20岁开上公交车,30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他是公交304路线“开线人”,刻苦钻研驾驶技术、服务技巧,成长为公交驾驶员中的“大国工匠”、乘客眼里的“有心人”……王勇,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他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划出了不平凡的生命痕迹,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让党徽在“青年文明号”公交线上熠熠生辉。

安全驾驶不松懈 他是青岛公交行业安全行驶第一人。日前,在由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2021年度全国道路运输安全行车百万公里驾驶员劳动竞赛活动”中,王勇以累计安全驾驶144.4385万公里的骄人成绩,获得“全国道路运输安全行车百万公里优秀驾驶员”荣誉称号,成为青岛公交行业安全行驶第一人。

1989年,经过严格的培训考试,20岁的王勇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从手握方向盘的第一天起,“安全”两个字便时刻记在王勇心中。驾驶公交30多年,每天不论多早发车,王勇都会提前40分钟到岗,对车辆进行细致的“全身体检”,也让自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到了车前却不着急上车,而是先围着车辆走一圈,检查一下车皮、车窗等是否完好,已经成为了王勇多年来的习惯。“公交安全运行,车辆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状况缺一不可。”为此,大到车辆发动机,小到一把安全锤,从车厢外到车厢内,发车前,王勇都会细致检查,保证车辆以最佳的状态投入运行。

“车,只要你好好待它,关键时刻它才不给你掉链子。”王勇的车无论何时都保持着一贯的明亮整洁,甚至连车辆发动机也被他保养地清洁如新。翻开王勇的行车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车辆的保养时间、修车状况、行驶里程和加油情况,这本被王勇视为宝贝的小本子记录着大量的原始资料,也是王勇安全驾驶144余万公里的“独门秘籍”。除了细致的发车前检查外,每次运行结束后,王勇同样会细致地检查一遍车辆,一旦发现车有故障,无论多晚,他都要把故障排除后再下班,以此保证车辆安全运行,他的车也被称为“放心车”。

既会开车 也会修车 他钻研驾驶维修技术成“工匠”。1997年,304路线建线之初,因为崂山地势险峻,对驾驶技术要求很高,经过激烈的竞争,王勇成为了304路线的第一批优秀驾驶员。由于304路线线路的特殊性,王勇一直将“把每一位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运行中,他将304线路沿途76个信号灯,58个站点,26个危险路口、12处弯道、8个坡道一一牢记在心。每天迎来送往不同的乘客,起步、停车、疏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勇始终不忘初心,时刻严守安全防线。

从老旧的大通道车到汽油车、柴油车,再到现在的纯电动公交车,32年来,王勇先后驾驶过多种车型,为了尽快掌握车辆的性能、构造、原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王勇就在车前车后仔细琢磨,在车辆维修时更是不离左右,有时为了弄明白某个零件的原理,还会钻到车底研究好半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地学习、摸索,王勇掌握了基本的车辆维修、保养知识,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驾驶技术,也为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夏天,王勇驾驶304路线载着乘客行驶到海尔路时,车辆突然发生了故障停了下来。车外下着瓢泼大雨,看着乘客们紧皱的眉头,王勇没有任何犹豫,提着工具钻到了车下。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王勇排查出故障原因是油门拉线断了,等他将车辆修好,带着一身雨水、一身油污返回车厢再次发动车辆时,车厢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对王勇最好的褒奖和赞扬。

宣传“绿色出行”  无车日市民乘公交他来“买单”。9月是绿色出行宣传月,为进一步树立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共创文明和谐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王勇将其所驾驶的DD001号车打造为“绿色出行”主题宣传车,车厢内张贴了绿色出行海报,向乘客普及绿色出行相关知识,宣传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对节能减排、美化城市环境、缓解交通拥堵的积极作用,宣传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倡导市民积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出行的浓厚氛围。

“9月22日是无车日,请您主动放下私家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无车日当天,携带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乘车的乘客,将由公交驾驶员为您付乘车费,感谢您对公交出行的支持。”在304路线DD001号车窗上,张贴了这样一张“特殊”的通知单。为了倡导市民绿色出行,王勇自费为乘车卡充值并放在车厢内,无车日当天,市民乘坐他驾驶的DD001号公交车,出示驾驶证、机动车行驶证,便可由王勇为其打卡付费,享受免费乘车服务,以此感谢乘客对公交出行的支持。

驾驶公交30多年来,王勇始终扎根十米车厢,敬业奉献,一路成长为青岛市“劳动模范”、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王勇将9月22日定为自己的“党员奉献日”,自费邀请乘客免费乘公交,鼓励市民更多地关注和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营造绿色出行理念,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保持平常心 他用优质服务为安全行驶“加码”。王勇常说,要做到安全驾驶,除了不开“带病车”上路外,驾驶员的状态同样非常重要。“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一旦坐上驾驶室,就要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控制好情绪,保持心态平稳,精力集中。”公交运行中难免遇到道路拥堵等问题,每当这时,他都会以礼让为先,保持一颗平常心,坚决不让“路怒症”影响行车安全。

王勇行车的另一个诀窍在于车厢服务上。“服务和安全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不同乘客的不同需求,从优质服务入手,提前消除安全隐患。”公交车运行与长途客运不同,以304路线为例,单程停靠58个站点,每一站都有乘客上车、下车,乘客群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每到一站,他都会通过细心观察乘客的特点、状态,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乘客上车,从一声“您好”的问候开始,拉进和乘客的距离,营造温馨的乘车环境;车辆起步前,注意观察乘客动向,如果发现乘客还未站稳扶好,他就耐心等一会儿;当遇到老幼孕妇等特需乘客上车,他会主动搀扶一把,等他们坐好后才启动车辆;高峰时,他会耐心疏导乘客往车厢中间走,注意车门安全……王勇从每一个小细节入手,用心观察乘客需求,用优质服务为安全运行“加码”。

党员冲锋在前 公益路上始终有他的熟悉身影。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自从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王勇就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每天迎来送往,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从来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请过一天假,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迟到一次,别人不愿开的“不治车”他开、别人不愿上的班次他顶上。多少个风雪寒夜,王勇总是下班后主动要求值守在行车线路上,寒风中披着“银装”清除雪障,忙得满头大汗,为的是第二天出车的同事们能有一个畅通、安全的路程。多少次,王勇干了一夜,第二天又准时出现在驾驶岗位上,用热情的服务、平稳的驾驶运送着出行的人们。王勇还经常带领班组成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公益活动,擦站牌、除浒苔、捡垃圾、修山路……

2022年1月31日22时许,白天热闹的街道现在已归于平静,家家户户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分享着团圆的喜悦。王勇驾驶者304路最后一班车辆缓缓驶入四川路停车场,对车厢进行了细致地检查,将每一个角落打扫干净并消毒通风。今年的除夕夜,王勇像往常一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已经连续多少年驾驶除夕末班车了。为了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他和自己的搭档、乘务员张蕾一起将车厢装饰一新,还特意准备了虎年玩偶和“福”字送给乘客。王勇觉得,乘客上车后互道一声“过年好”,就是对他最好的褒奖。

每天迎来送往,起步、运行、停车,这是一份无比平凡的工作;32年、11680天、144.4385万公里,这又是一组极其不平凡的数字。坚守公交驾驶员岗位30多年,王勇以精湛的驾驶技术、优质的车厢服务,成为同事学习的榜样。王勇始终保持着一颗赤诚心,心系乘客,奉献社会,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孝老爱亲】

李王王,女,汉族,1987年7月生,城阳区红岛街道萧家社区居民。

主要事迹

突遇变故——她在10年间顽强生长。李王王像一棵压在乱石堆下的小草,艰难地掀开头顶的沉重石块,向着生活的阳光努力生长。

不论春夏秋冬,在城阳区红岛街道萧家社区的小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李王王推着轮椅上的婆婆出来散步,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看得出她对眼前的这个儿媳充满了爱意。李王王的婆婆今年近七十岁高龄,患有先天智障,李王王与丈夫成家时候,公公只是言语残疾,而这十年公公瘫痪,李王王依旧对老人们照顾有加,虽然他们的日子不富裕,但对李王王来说,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天有不测风云。10年前,李王王的公公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丈夫白天上班,晚上照顾不能自理的父亲,身体根本吃不消。这些画面都被当时年仅25岁的李王王看在眼里,为了不让丈夫那么劳累,年轻的李王王辞去工作,接过每天给公公端屎端尿擦拭身体的工作。“看到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我就想着外面钱再多也不挣了,自己留在家里侍候公公,儿媳和女儿是一样的,既然嫁到了这家,丈夫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侍候好老人就是我的责任”,李王王说。在她悉心照料下,公公2个月之后出院回家,她每天坚持给公公做康复锻炼、按摩。付出就有回报,在2012年下半年公公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打击和困难,李王王没有怨天尤人,喂饭穿衣、翻身按摩, 从未间断地照顾瘫痪的公公,孝敬智障的婆婆。她说自嫁到丈夫家以来对婚后生活很满意, 虽然家庭收入不多,公婆身体残疾,但一家人和谐美满。公公能自理的时候,还不需要人日夜伺候,她还可以打打小工,后来在工厂找点零活,增加一下家庭收入,一家三代人那时候生活很幸福。

可就在李王王夫妻俩觉得生活马上就要步入正轨的时候,2019年,李王王的公公再次突发脑溢血瘫痪卧床,本就身患残疾的老人命运如此多舛,他经常在病床上情绪崩溃和嚎啕大哭。那时候,李王王已经32岁了,她已经从一个二十几岁的少女成长为一个能担家庭重任的母亲、儿媳。她擦干眼泪,平复老人们的情绪,和丈夫一起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这些年,她公公大小便失禁,经常拉尿在被褥上,她从不嫌弃,尽心尽力的照顾,虽然公公瘫痪多年,但他的身上从未有过异味。

李王王每天都是这样无微不至的侍候着公婆。在红岛街道萧家社区的居民们都说这家的老人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饱尝了人间太多的辛酸,但是他们又是非常有福气的,因为他们有一位至孝至善的好儿媳。

不离不弃——那是心中有爱。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一个人常年侍候瘫痪公公、照料智障婆婆,说起来很容易,可做起来别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喂饭、洗澡、穿衣这些都是每日必须要做的。老人吞咽困难、牙口不好,每餐都要特意按照他们的口味做饭;李王王只好每餐变着花样给人蒸米糊、煮馄油、煮烂面条给他们吃。更难的是老人大小便失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尿湿弄脏了床铺,有的时候一天要换洗七八次。她的公公不仅行动不能自理,语言能力也存在障碍。李王王就仔细耐心的听公公的发音,参透老人的意思,并尽心满足老人需要。问及这几年来侍候公婆的经历,仅仅35岁的她却对老人极尽理解和包容,她说,“老人这辈子不容易,之前遭受病痛折磨瘫痪了,当晚辈的没有理由不好好照顾。”

对待婆婆,李王王同样尽心,天好的时候,她经常会推着老人出去走走,帮婆婆洗脸洗澡、梳头、剪指甲、捶背等从不厌烦。孝敬公婆她无怨无悔,在萧家社区都说她是“天下难找”的“最美媳妇”。她说,这些年来,在侍候公婆时,也流了很多泪。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躲在一边抹眼泪,而转过脸来,还是会对公婆满脸欢笑,以防止老人不安心养病。”但她自己因为巨大的生活压力患上了甲亢。

邻居们说:“李王王确实不容易,她把多数的时间都放在了给公婆尽孝,她还有两个幼小的孩子要拉扯,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挺过来的。”

自从结婚这些年来,李王王就很少回娘家,她的母亲去世早,父亲独自一人居住,好在老人的身体康健,尽管她分不开身去天天照顾,李王王心里也能踏实。但是提到李王王的父亲,她的愧疚情绪就再也抑制不住,她说,“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身患疾病,我们做儿女的都应该及时去尽我们的孝心,不能总是想着等父母老了、等父母病了再去孝顺,因为孝心不能等待,子欲养而亲不待。”

聊起这些年的过往,李王王几乎在每段快乐或是伤心的回忆之后,都缀上笑声收尾,就连眼眶湿润时,也边抹眼泪边嘴角上扬。因为,在苦难中顽强走过的她比谁都明白:平淡的日子其实最值得珍惜。

李王王的身上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赤子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儿女的孝顺、善良的光辉形象。瘦弱的身躯,她有大大的能量,照顾公婆抚养儿女,无怨无悔!对于自己孝老爱亲的事,李王王很少对外人讲起。她说:“这都是做儿女应该的,父母养咱们小,咱们给父母养老,谁都有老的时候,趁家里老人还在,做儿女的必须得珍惜当下啊!”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举行: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4月8日召开

2022-04-02    青岛日报

“及春雨”!青岛18部门联手推出42条,助企纾困一起向未来

2022-04-02    青报观象山

周知!明日起青岛市民乘坐公交车需扫“一码通”

2022-04-02    青岛新闻网

关于调整莱西市第七中学等区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风险等级的公告

2022-04-02    青岛新闻网

莱西市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已连续13天未检出阳性感染人员

2022-04-02    青岛新闻网

青岛:清明假期倡导人员就地休假,非必要不离青

2022-04-02    青岛新闻网

构筑新区南北大通道 204国道黄山隧道预计明年底通车

2022-04-02    青岛新闻网

西海岸新区下柴后河桥维修加固完工 泄洪能力明显改观

2022-04-02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