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足,预期稳!透过这几个关键数据,看青岛2022年开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季度的开局起步,关乎全年,关乎信心和预期。
转眼间,2022年一季度已近尾声。疫情多点频发,国际局势持续动荡,“三重压力”陆续显现……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开局起步困难重重。
青岛开局如何?近日,青岛市统计部门发布了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窥见”青岛的不易和努力、优势和信心,弱项与潜力。
张文博 摄
越是艰难越向前。连日来,青岛通过会议部署、调查研究、现场督导等形式,加强分析研判,查找问题,明确路径,狠抓落实,坚决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努力实现一季度经济平稳运行,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01
稳预期
观大势,才能谋全局。
从外部看,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地缘政治持续动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从内部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
来看看中国经济的开局表现。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就2022年1-2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呈现出了阵阵的暖意。综合来看,在宏观政策发力和市场主体努力的共同作用下,1-2月份我国经济恢复势头向好,为今年一季度开好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看几个宏观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一个是全社会用电量。1-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34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其中,2月份当月,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达到6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
用电量被称为经济运行情况的“晴雨表”,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温度与亮度。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表明经济活动正趋于活跃。
第二个指标是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1.6%和51.2%,持续位于扩张区间,高于上月0.1、0.5和0.2个百分点。
PMI涵盖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2月份,PMI持续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景气水平稳中有升。
第三个是指标是物流业景气指数(LPI)。2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2%,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1.3%,较上月回升3个百分点。
物流业景气指数反映物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预示物流活动企稳向好。
预期稳,信心就足。既要正视困难,也要坚定信心。尽管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但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青岛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青岛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工业增势平稳,投资稳步回升,进出口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02
扩需求
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2021年,三大需求——最终消费支出(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投资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外部需求)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居于首位的就是需求收缩,市场环境总体趋紧,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有效需求不足。当务之急,就是扩大总需求。
来看看今年以来,青岛三大需求的表现。
先看投资需求。1-2月份,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比2021年加快4.2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9%,制造业投资增长35.3%。民间投资增长14.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9.9%。1-2月份,全市在建项目3768个,同比增加128个。其中,产业类项目2514个,同比增加134个。
刘栋 摄
从速度看,今年以来,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等增速迅猛,对整体投资增长形成强势拉动。但也要看到,青岛固定资产投资整体速度仍慢于全国,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不高,亟待提高。
投资需求具有“乘数效应”和“加速数效应”,是稳增长的“关键一招”。受当前复杂严峻形势影响,投资意愿不强,投资内生动力弱,制造业投资后续增长基础不牢,扩大投资需求任务艰巨。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聚焦重大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领域,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同时释放信心。
当然,扩大投资需求不是盲目投资,而是要聚焦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再看消费需求。1-2月份,青岛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6.8%,比2021年加快1.9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分别高出10.1个百分点、8.9个百分点,增长态势良好。
本轮散发疫情对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的制约比较明显,文化旅游、交通客运、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比较困难,其影响将陆续显现。
但也要看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日渐平稳和常态化,消费需求将出现回补现象。应当顺势而为,适时、适度有序放开,并加大对餐饮、旅游、住宿等困难行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拓展新型服务消费,释放和挖掘消费潜力。
再来看外部(净出口)需求。1-2月份,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1321亿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00.9亿元,增长18.3%,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净出口为281亿元,比去年同期扩大70亿元。
世界经济尽管受到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等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不确定性,但总的来看,世界经济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对世界经济仍然会有一定的影响,世界经济循环还存在不畅的问题。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没有改变,对中国的产品需求仍然在扩大。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3.6%,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到50.8%,重回到扩张区间。
未来,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但我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不会改变,全球合作发展趋势也不会改变,青岛外贸仍将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总体而言,青岛三大需求持续回暖——尤其是消费需求和进出口增速处于高位运行区间,固定资产投资还有增长空间,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03
优供给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关键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供给侧的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和制度变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一种经济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我国一些领域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致使大量“需求外溢”。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居民每年境外旅行、留学或就医期间购买的非居民货物和服务高达上万亿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市场取向的综合创新,促进政府管理更科学,市场更有效,企业更有活力,进而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说。
工业作为产品的主要供给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工业稳,则经济稳。
1-2月份,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比2021年12月份加快7.9个百分点。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工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1-2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0.1%,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青岛工业增长态势良好,但总体增速慢于全国,还有提升空间。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中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原材料成本高企,劳动力短缺,资金紧张,尤其是,散发疫情导致开工不足、物流不畅、供应链不稳,对工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克服当前困难,需要政企联手。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有形的手”,用好政策工具包,不断提高政策惠企的可持续性和政策落实的精准性,及时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帮助企业解决眼前困难问题;
同时,坚持“长期主义”,着眼长远,发挥好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科学规划产业发展顺序,培育主导产业,振兴支柱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加快落后产能出清,持续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积极推动产业升级。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供给的主体,应当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增强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用主观努力的确定性,消除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把好的做得更好,把短板和弱项补齐,青岛一定可以实现良好开局,开创更好的明天。
(作者 观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