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当一名“合格主播”?来看青岛首份直播教学指导规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7日讯 直播教学费时费力,效果也一般—这是疫情当下,不少老师和家长的感受。日前,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发布全市首份《直播教学技术应用指导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直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和执行标准,为教师高质量开展直播教学提供了“有力抓手”。
从直播环境到备用方案,各个环节都有细化标准
《规范》从定义入手,对直播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炼出直播教学的3个特性,总结出直播教学的两大类15项主要功能,完整勾画出直播教学的技术特性。《规范》的核心部分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方面,明确提出直播教学的11项具体技术标准,涉及基础环境、教学资源、直播环境、备用方案、课前组织、教学直播、微课利用、课堂互动、课堂反馈、课后作业和线上答疑,每一项内容都有对应的关键词,部分内容还有量化指标可供参考。此外,《标准》还为教师和学生分别提供了一首“直播教学小口诀”,便于师生迅速领会和掌握相关要求。
对于制定《规范》的初衷,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解育红介绍,本次居家教学伊始,为保障直播教学质量,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了多轮常态化技术保障、摸底测试、驻点巡课等工作,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在直播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容易手忙脚乱;有些教师想提高互动效率和课堂吸引力,却不知如何实现;还有一些教师对于究竟什么是直播教学、什么样的直播教学有利于教与学的有效达成等基本问题尚存在困扰……究其根本,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直播教学缺乏明确的技术规范。
高校专家一线教师参与制定,科学高度与实践深度兼具
“教学是一门科学,有很多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内容在里面。”解育红说,为了填补直播教学技术规范的空白,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电教信息办公室全体人员充分梳理各级政策文件、检索相关学术文献,从有限的资料中汲取经验,重点结合区域线上巡课实际、基层调研情况和高校专家建议,研究制定出这份《规范》。
据了解,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教授陈凯泉参与了《规范》的制定,并对《规范》的出台给予了高度评价:“《规范》明晰了直播教学的内涵,对直播教学的特性定位科学、准确,对直播教学技术功能的总结全面、细致,为教师开展直播教学提供了清晰、实用、细节把握精准的操作规范。《规范》保障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提升线上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充分体现出市南区在智慧教育、科学教研方面的深厚积淀。”他认为,《规范》对正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各个区市教师具有突出的示范意义和参考借鉴价值,建议在市级甚至更高范围内推广,以惠及更多学校和师生。
从缺乏章法到有章可循,老师直播教学心里更有底了
为保障《规范》的扎实落地,市南区面向全区初中、小学业务干部举办了《规范》线上发布会暨培训解读会,由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电教信息办公室负责对《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常用软件平台进行示范性演示和讲解,为各校具体实施提供了方法参考与优秀案例。全区各校也纷纷围绕《规范》和相关培训资源,迅速开启系列行动,通过自查反思、督导评价、共享经验等多种方式落实《规范》,切实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和线上教学执教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实际应用《规范》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也感到受益良多。青岛海信学校数学教师周好告诉记者,以前开展线上教学的时候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缺乏章法,例如经常遇到网络拥堵、必须切换直播软件的情况,老师面对这种突发性、无准备的状况就容易忙乱,浪费时间。学习《规范》之后,大家对直播教学有了系统性的把握,对各环节流程有了“掌控感”,日后开展直播教学心里更有底了。
据介绍,后期,市南区将与时俱进,持续完善和修订《规范》,力争在“后疫情时代”,将直播教学作为丰富传统课堂模式的创新手段,同时也为优质的课后服务提供经验参考。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