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韧性强,创新活力足!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
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发布
稳:经济韧性强进:创新活力足
3月17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联合发布2021年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经济总量增长到产业结构调整,从创新成果突破到能源效率提升……更全面、更详实的数据记录着过去一年青岛的一次次突破。它们构成了青岛经济“稳”的基本面和“进”的发力点,体现了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活力、新动能的涌现和变化。
青岛今年要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稳中求进”,尤其需要总结梳理过去一年经济运行中闪现的关键数据、释放的突出信号。
经济实现新突破市场活力再增强
生产总值(GDP)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监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尽管2021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断反复的全球疫情进一步加剧,然而青岛经济一路爬坡过坎,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136.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6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5070.33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8596.07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比例由2020年的3.4:35.3:61.3调整为3.3:35.9:60.8。
青岛持续拓展开放的范围、领域和层次,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谋发展。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498.4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其中,出口额4921.3亿元,增长27.0%;进口额3577.2亿元,增长40.7%。从贸易市场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640.0亿元,增长44.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1.1%;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196.5亿元,增长35.4%,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7.6%。
利用外资量稳质升。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08家,比上年增长4.4%;合同外资21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1%。全市实际使用外资6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
对外合作稳步推进。全年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5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出口额8550.6亿元,增长29.3%;进口额6616.8亿元,增长30.0%。全市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承揽项目43个,新签合同额31.2亿美元。新增中欧班列线路11条,开行中欧班列621列,增长54.9%。
青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助企纾困政策加快落实,市场活力稳步增强。
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2021年新登记市场主体30.1万户。年末,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95.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2%。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91.9万户,增长8.4%,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达到98.2%。
企业融资渠道更加丰富。截至2021年末,青岛本外币贷款余额24089.1亿元,比年初增加3024.3亿元。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4家,境内上市公司达到58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441家,管理基金规模1639.4亿元,比上年增长57.7%。
创新驱动新动能 绿色发展显成效
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投入运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超算升级项目投入运行,中车四方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2021年,青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创新主体活力,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不断进阶。
创新动力显著增强。2021年,青岛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8家,总数达2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554家,比上年增加1158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306家。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总数达97家。累计有13家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新引进集聚人才26.1万人,人才总量突破251.1万人。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初步统计,2021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09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10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3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涉海技术合同成交额31.8亿元,增长12.2%。有效发明专利46609件,比上年增长22.6%。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28件,比上年增加5.28件。PCT国际专利申请1616件。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提效。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年“新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7.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4%。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4.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34.1%。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9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2%。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8.1%,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8.1%。2021年,青岛获批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新建5G基站1万余个,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超过2万个。
顺应人民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和期盼,青岛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91.9万吨标准煤,增长12.2%。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2.0%;石油消费量增长13.2%;天然气消费量增长26.6%。
能源生产更加低碳清洁。全年发电量187.9亿千瓦时,增长4.9%。新能源发电量33.3亿千瓦时,增长22.1%,占全市发电总量比重为17.7%。其中,风力发电量增长47.1%,垃圾焚烧发电量增长12.7%。
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2021年青岛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占全年的84.9%。与上年相比,PM2.5改善12.5%,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面积达到99%。
民生保障更有力 共享发展有质感
一座宜居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从拓展城乡居民就业渠道到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从优化市区交通环境到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这既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好事,也是一座城市更具幸福感、安全感的最好注脚。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2021年末,青岛市常住总人口1025.67万人,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1.5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7.17%,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8.13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6.8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5.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比上年降低0.2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截至2021年末,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82.9万人、911.9万人、271.3万人和315.0万人。新增养老床位3.1万张,基本实现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为9.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9.4亿元,为7.49万名大病群众报销医疗费46.12亿元。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23元,比上年增长8.6%,快于GDP增速。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878元,恩格尔系数为28.0%。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2.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7.4平方米。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54万辆,比上年增长7.3%;其中,私人汽车293万辆,增长7.1%。
教育文化体育繁荣发展。2021年,青岛成功举办中国歌剧节、青岛国际影视博览会等文化活动。海军博物馆开馆,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青岛)获批建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市公共卫生应急备用医院投入使用。全年新建体育公园、笼式多功能运动场、社区健身健康中心40处,更新、新建健身设施220处。
城乡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地铁三期获批建设,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建成通车,官路水库工程全面启动。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城市更加宜居宜业。中山路、台东步行街、邮轮母港区等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加快推进。2021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964.39平方公里。全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16个,启动棚户区改造1.4万套(户)。着力优化市区交通环境,环湾路—长沙路立交、太原路东延段建成通车,整治提升53条市政道路,打通30余条未贯通道路。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7万余个,向社会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360个。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创建1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示范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生产总值(GDP)
14136.46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0%
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6亿元,增长6.7%
第二产业增加值5070.33亿元,增长6.9%
第三产业增加值8596.07亿元,增长9.2%
开放
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货物进出口总额8498.4亿元,比上年增长32.4%
利用外资量稳质升:
实际使用外资6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
对外合作稳步推进:
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5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创新
创新动力显著增强:
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8家,总数达2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554家;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新引进集聚人才26.1万人,人才总量突破251.1万人
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09项,获得省级科技奖励10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320.1亿元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提效:
“新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7.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4%;规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4.5%
绿色
能源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中,天然气消费量增长26.6%
能源生产更加低碳清洁:
新能源发电量33.3亿千瓦时,增长22.1%
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强:
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占全年的84.9%;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面积达到99%
民生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常住总人口1025.67万人,比上年增长1.49%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38.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比上年降低0.29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23元,比上年增长8.6%,快于GDP增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878元,恩格尔系数为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