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细绘"国韵青岛" 她开的国画班教出数十位女弟子!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宋波鸿)
在所有的绘画门类中,似乎中国画工笔画最考验耐心和画功。作为一位青岛本土中国画女画家,邱菁华曾画出青岛湾的水墨图景和栈桥的“最青岛”姿态。
而近年来,她开设的中国画工笔画班,更是先后带出几十位女弟子,成为一段佳话。面对采访,邱菁华说,“并不是有意只招女徒弟,只是女弟子在我这学的多了,会吸引更多女士。她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对艺术的热爱,耐心、毅力以及一颗不功利的心,我们一起画画,一起成长,非常美好。”
细绘青岛风光 画下窗外栈桥
在2019年的《水墨青岛大型中国画主题展》中,邱菁华的《窗外》被展出收获一众好评。
在一幅圆形的画面上,她以女性视角诠释了栈桥的优雅姿态。近处的花瓶、中景的栏杆、远处的栈桥和山海,形成了极为和谐且悦目的精致构图。
“其实我画的花鸟比较多,山水画画的真不多。那一次是受到市南区政协的邀请,我就选取了那样一个画面。我觉得青岛的画师和画家,都挺幸运的,面对青岛的美,还是有那么多可创作以及汲取灵感的素材。”邱菁华说。
在此之前,她还曾和其他五位女画家,共同绘制出青岛全景的水墨长卷《墨舞青岛》。“那一次也是让我觉得很激动,受到‘为青岛喝彩——青岛市第十三届五月的风大型文学艺术’活动邀约,我们五位女画家一起绘制出青岛的水墨长卷,而我负责画八大关到栈桥的一段,感觉是荣幸之极。”
“我很幸运,绘画对我来说像是一种命中注定。父亲就是一位画家、大学教授,从小家里来的客人大多是父亲的同行或者学生,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喜欢上了画画。我们小时候画画,也没有辅导班、兴趣班,父亲也很少特意教,完全凭兴趣。我就记得他会要求我和弟弟每天练一张毛笔字,偶尔画小猫、小鱼之类的。后来,上高中选择了青岛唯一的美术中学——青岛六中。”邱菁华讲述道。
开班教国画 名为"拾趣堂"
大学毕业之后,邱菁华被分配到当时热门的外贸工作,一切似乎很顺利,可又好像少了点什么。而画画就像一颗种子一样种在了她的生命中,在经历了工作、结婚、生子之后,忽然积蓄了多年的力量又蓬勃生长起来,重拾画画的心再也按耐不住,并坚定地成为她一生热爱和追求的事业。
从2017年开始,邱菁华开办了自己的国画班,致力于推广中国画和传统文化。她给自己的画班,取了一个相当别致的名字——“拾趣堂”。“其实就是想说重新拾起儿时的兴趣,也希望很多爱好者和我一样,对画画重新燃起热爱。”邱菁华说。
2020年6月,受青岛出版社城市艺术馆邵馆长之邀,邱菁华开设了“细绘时光——工笔画班”的课程。
“其实起初,我们并没有只招收女士。在城市艺术馆那边的课程,我们非常欢迎男士前来学习。但是随着我招收女弟子越来越多,大家画得也越来越好,就得到了更多女性爱好者的关注。”邱菁华表示,“女画者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耐心和毅力,并且功利心不强,更专注于个人内心的洗练,与大家一同画画,我和我的学生们是共同成长的。”
几年中,邱菁华先后带出了几十位中国画女画者。她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从零基础开始的,“很多感兴趣的女孩子来问我,零基础能不能画?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每个人审美水平不同,但是对美的认识相通。”
热爱的事物是不需要坚持的
“我一直都说,热爱的事物,是不需要刻意坚持的。”邱菁华说,“像我的女弟子中,有不少都是童年学过中国画,但是后来就没能够再继续。到了她们渴望捡起来的时候,找到我来重新学习。因为热爱和喜欢,恐怕会一直伴随在你的精神世界里。”
邱菁华在《丹青之约》师生作品集中写道,“我的好多学生们,都是第一次拿起毛笔画画,第一节课就是学习中锋用笔,看似简单的一横一竖令大家感到艰难。但同学们每天坚持一笔一画地练习,日日夜夜,猛然回首,已是一地一地,一摞一摞的作品集。”
这其中的精进和收获,已像水涨船高,功夫已自然而然长到了学生们的手上。一年多的时间,练笔画、临碑帖,从一朵花、一片叶、一只鸟开始学习,沿着历史的脉络了解美学知识,到现在宋画的研习,写字画画逐渐成为了她们的日常。
“其实学生当中,也会有她就是想找一个爱好来让自己静下心来。家庭生活非常稳定,孩子也上了大学,画国画则开启了她的全新生活。”邱菁华说,“其实在练习国画的过程中,更是一个与自己交流的过程,细绘时光,重新找回自己。这也是我和我的女学生们的共识。”
工笔画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慢慢描摹,一遍遍渲染,最终呈现出来的是画者的内心,速成的心态并不可取。邱菁华觉得,“既然选择以书画为伴,那这一定是你心爱的那条路,就像对待一件作品一样对待自己的生活,持之以恒,十年磨一剑,一定会收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