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首批223个“好品山东”品牌出炉,“品牌之都”青岛拿下26席
2022年开局,山东朝着品牌强省的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
3月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好品山东”建设新闻发布会,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正式出炉,涵盖14类,共223家制造业、消费品、农产品领域品牌。
自此,分布于全省各地市的223家品牌有了一个共同的品牌,即“好品山东”。从此刻起,它们将握指成拳、抱团出击,在深度融合中,齐心协力打造一个叫得响的山东区域品牌,把山东的质量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共享品牌价值,赢得自我品牌与山东区域品牌的双提升的局面。
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对企业、城市乃至国家而言,品牌是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又是决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尤其品牌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强大与否,对区域来说现实意义重大。
身为品牌大省却非品牌强省的山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积极展开破题行动。
自2020年省政府报告提出“共建共享‘好品山东’,形成‘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体系”的重点任务,到2021年出台《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再到如今精挑细选223家品牌作为“好品山东”的排头兵进行扶植培育,山东向着打造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的目标坚定前行。
青岛是山东经济的龙头,也是名扬海内外的“五朵金花”的诞生地,有着“品牌之都”的美誉。此次发布的“好品山东”品牌名单中,青岛在8大类中有26家品牌入选,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九分之一。
其中,25家属于制造业品牌,充分显示出青岛制造业近年来在品牌培育上取得丰硕成果,“青岛制造”的城市品牌愈发闪亮。
01
这223家品牌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
品牌兴,则城市兴;品牌强,则企业强。
近年来,“品牌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在此大背景下,品牌建设的东风从企业刮向城市,再升级到区域。
随着品牌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地依托特色农业或工业产业集群优势,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品牌:“新疆品质”“水韵苏米”“丽水山耕”“沙县小吃”“嵊州领带”“南康家具”……这些区域品牌逐渐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山东是品牌大省,是全国首批实施名牌战略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仅山东驰名商标的数量就达到804件,位居全国前列。但山东还不是品牌强省,这些品牌分散在各部门各系统,没有形成聚合效应。山东品牌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很难让消费者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关于山东产品和服务的品牌认知。
面对越来越多的经济强省(市)加快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山东亟需一张更高级、更响亮的“金名片”,打造自己的区域公共品牌。
就这样,“好品山东”应运而生。它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是山东省产品、工程、服务品牌整体形象的代表。山东将“好品山东”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创新性的工程,给予高度重视。2021年2月,省政府专门印发《关于共建共享“好品山东”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文件,全面谋划和推进“好品山东”品牌建设。
《措施》明确提出,“好品山东”建设要将区域品牌建设由某一产业、某一领域,扩展至涵盖三大产业、各领域,品牌纳入“好品山东”品牌体系后,使用“好品山东”标识,在深度融合中,放大品牌效应,实现品牌高端提价增值,打造区域品牌新优势。
不难看出,山东对“好品山东”的定位很高、期待很高。根据《措施》,到2025年“好品山东”竞争力位居全国区域品牌前列;到2030年“好品山东”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
建设“好品山东”的关键在“好品”。只有选树、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质量水平高、社会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的品牌纳入“好品山东”品牌体系,丰富其内涵,才有可能让这个全省共建共享的大品牌叫得响、走得远。
经过一年多的遴选,“好品山东”品牌的首批名单终于出炉。这14类,223家制造业、农产品、消费品类“好品山东”品牌均来自中国质量奖、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企业和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从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存量品牌中脱颖而出,较强的综合实力体现出“好品山东”的核心内涵。
今后,它们将作为排头兵、主力军,发挥竞争力、凝聚力,带领“好品山东”走向世界级竞技场。
02
“青岛制造”,青岛主力担当的底气
青岛是“好品山东”建设的绝对主力。首批名单中,青岛在8大类中有26家品牌入选。
作为在全国最早提出并率先实施“名牌带动、品牌兴市”战略的城市,作为一直以来以“五朵金花”企业品牌名扬海内外的城市,青岛担纲全省区域公共品牌主力是意料之中。尤其“青岛制造”城市品牌越叫越响,更是青岛主力担当、龙头引领的底气所在。
工业品是“好品山东”体系里的重要板块。从223家名单来看,制造业品牌产品占据“半壁江山”,山东的制造业雄心一览无余。山东是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基础最为雄厚、结构最为完善、配套最为完备的省份之一,肩负着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强国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山东在推动工业品质量提升、制造强省品牌建设方面踔厉奋发,建设“好品山东”也将成为最大的突破口之一。
显然,青岛有能力也有责任冲锋在前。
此次入选的26家青岛品牌,除了黄岛蓝莓外,其他基本都是制造业品牌,青岛制造展现出强大的品牌力量。这些制造业品牌中,既有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等老“金花”实力压阵,也有中车四方、海湾化学、征和工业、酷特智能等新“金花”活力迸发,形成了新老“金花”竞相绽放的繁荣局面。
从产业细分领域来看,26家青岛品牌分布于8大类,不仅涵盖家用电器、高端装备产品、纺织服装产品,也包括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佼佼者,是制造业多点开花的又一体现。
家电产业是青岛发展时间最久、先发优势最大、品牌力量最强、标准实力最雄厚、创新资源最丰富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纵观此次发布的首批名单,家用电器也被放在首位,共有7家品牌入选。其中,海尔、海信、澳柯玛这3家青岛“金花”家电品牌悉数入列,在该领域展现出基业长青的品牌实力。
高端装备产业,是制造业发展的“脊梁”。作为制造业之都,从微创手术辅助机器人到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再到自主研发的智能雪蜡车为冬奥会保驾护航,青岛高端装备产业集聚了一批优势品牌产品,正成为城市经济增长蓄势聚力、持续壮大的新引擎。
这次青岛入选的高端装备品牌多达10个,有的是大国重器,如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也有细分领域的龙头,像征和工业、青特集团、特锐德等都是典型代表。
在酒、饮料、精制茶大类中,青岛占了两个名额,分别是青岛啤酒和即墨老酒。虽然数量不多,但综合实力强大,足以成为该品类的山东代言人。
青岛啤酒作为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啤酒品牌,产品销售遍布100多个国家。据202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显示,青岛啤酒以1985.66亿元的品牌价值入选,连续18年蝉联中国啤酒行业首位。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山东唯一官方赞助商的青岛啤酒再成流量明星,一众奥运明星纷纷为其打卡代言,让世界又一次感受到“青岛制造”的魅力。
03
新平台孕育新机遇
品牌建设绝非一日之功。一座城市、一个地域的品牌经济繁荣,一定是企业与政府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直以来,青岛都把品牌建设,尤其是工业品牌建设放在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开创了“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极具特色的路数打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为了夯实“品牌之都”的地位,青岛重新出发,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新打法。
去年7月,青岛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以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青岛品牌建设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发力,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工作体制机制,有效解决各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推动形成品牌工作新格局,做大做强城市品牌的合力。
有了政策保障,青岛制造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来保持旺盛的品牌生命力。为此,青岛启动了新一代金花培育工程,2021年有66家企业上榜最新一批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名单,其中制造业企业有31家;同时,遴选124家企业进入“青岛制造”品牌建设重点企业名单,作为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梯队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上,青岛也做了深度探索。自2019年开始,青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品牌之都工匠之城”品牌整体宣传活动,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各大媒体向世界讲述青岛品牌故事,借助青岛沿海一线灯光秀、亮相央视、胶东五市媒体行等创新方式,全方位立体化扩大青岛品牌声量,提升青岛制造品牌影响力。
2021年,青岛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打造了城市级传播IP——青岛品牌日,并决定将每年7月17日设置为“青岛品牌日”,以此推进青岛制造传播的平台化、长期化。
能力越大,肩上的责任越重。
青岛在品牌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如今也要扛起建设“好品山东”的重任,继续加压奋进,创新探索,当好标杆龙头,发挥自身价值,成为“山东制造”最亮眼的底色。
对青岛来说,“好品山东”也是推动城市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
根据规划,今后山东将统筹山东品牌建设各项扶持政策,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好品山东”建设;加强“好品山东”品牌保护;争取把“好品山东”纳入国家品牌建设体系;举办“好品山东”建设高端论坛。这意味着,举全省之力打造的“好品山东”品牌,将成为一个层级高、规格大、资源优的大平台。
26家入列只是第一步,青岛要抓住机遇,练好内功,争取更多的品牌跻身平台,与兄弟城市抱团,携手共进,开辟品牌之都的新天地。
作者|长亭 策划|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