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青岛民营经济成绩单出炉:民营市场主体191.9万户,民间投资增长8.3%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月30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今天从市民营经济局获悉,2021年青岛民营经济稳中加固、持续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贡献继续加大,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民营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创业潜力持续激发
坚持紧跟决策导向,紧抓战略机遇,全市民营市场主体积极应对疫情影响,逆势突围寻机,实现超常“提速”。2021年,全市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9.9万户,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的99.2%,占比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12.3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1%,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截至2021年末,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91.9万户,同比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16.6%,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2%。其中,实有民营企业69.4万户,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19.8%,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3%。
从注册资本看,2021年,全市新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9875.0亿元,占全市新增注册资本的76.3%。其中,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9267.2亿元,占新增企业注册资本的75.1%。截至2021年末,全市实有民营经济注册资本56485.8亿元,同比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19.4%,占全市实有注册资本总量的70.4%。其中,实有民营企业注册资本53726.5亿元,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18.5%,占实有企业注册资本的69.3%。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773.8万元。
从创业密度看,截至2021年末,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91.9万户,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905户,位于深圳(2121户/万人)、西安(2036户/万人)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全市实有民营企业69.4万户,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689户,位于深圳(1328户/万人)、广州(888户/万人)、厦门(754户/万人)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较去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
民间投资稳中向好,需求潜力加快释放
坚持聚焦需求牵引,持续推进项目落地,民营项目支撑有力,成为助推动能转换、加速需求潜力释放的重要引擎。2021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8.3%,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9.8%,较2020年底提高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在建项目4362个,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8个百分点。
民营外贸高位突破,发展势能显著增强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对外开放联动推进,“双节点”价值不断凸显,民营企业与全球经济“链接”跑出加速度。2021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5709.4亿元,同比增长34.9%,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速2.5个百分点,进出口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7.2%,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出口3500.7 亿元,同比增长29.8%,首次迈上3000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1.1%;进口2208.7亿元,同比增长44.0 %,首次迈上2000亿元,占全市进口总值的61.7%。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均创历史新高,为开放生态注入新动能。
从贸易对象看,对主要贸易市场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21年,我市民营企业对东盟、美国、欧盟、韩国和日本进出口值分别为1120.5亿元、692.8亿元、689.8亿元、402.1亿元和35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3%、33.8%、 21.5%、58.4%和12.7%。此外,民营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89.6亿元,同比增长50.1 %,占比由上年的32.9%提升至36.6%。
从贸易产品看,出口以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以农产品、原油和机电产品为主。出口方面,2021年,我市民营企业出口机电产品1432.2亿元,同比增长34.7 %,占民营企业出口总值的40.9 %;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875.9亿元,同比增长19.7%,占比25.0%。进口方面,进口农产品528.3亿元,同比增长19.9%,占民营企业进口总值的23.9 %;进口原油379.4 亿元,同比增长117.3%,占比17.2%;进口机电产品298.8亿元,同比增长94.6%,占比13.5%。
税费收入量稳质优,宏观调控发力显效
坚持税惠红利助力民企恢复元气、增强活力,聚焦政策纾困增信、直达快享,税收杠杆持续发力,政策红利充分释放。2021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251.9亿元,同比增长16.5%,民营税收延续前期稳定恢复态势,全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民营税收占同期国内税收的比重全年稳定在六成以上,12月末占比为62.8%,民营经济继续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年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10.7亿元,为加快生产恢复、稳步向好发展提供了宝贵支持。
吸纳就业稳中有进,“主力军”作用更加突出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政策集成、资源集聚、服务提升,民营经济吸纳就业更加充分,为创业创新提供高质量发展支撑。2021年,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33.6万人,占全市城镇新吸纳就业的88.1%,较上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7月份以来,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占比稳定在八成以上,就业形势持续向好,继续发挥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资本服务能级增强
坚持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向,聚焦金融增氧、要素保障,企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从银行贷款情况看,2021年,全市累计发放民营企业贷款6001.2亿元,占全部公司类贷款累放额的41.3%,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313.5亿元,占全部公司类贷款余额的31.8%,较年初增长777.9亿元,增幅为17.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76.4亿元,较年初增长934.1亿元,增幅为21.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65.1亿元,较年初增长426.7亿元,增幅为31.9%。
从融资情况看,2021年,我市各类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交易所债券累计融资1281.3亿元,其中8家民营上市公司首发融资38.1亿元,5家民营上市公司增发融资34.6亿元,5家民营新三板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融资3.9亿元。目前,6家民营上市公司正在推进再融资,预计募资38亿元。
从上市挂牌情况看,2021年,我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5家,其中民营企业13家,占比86.7%。其中,境内主板上市4家,创业板4家,科创板2家,北交所2家,境外上市1家。截至2021年末,我市实有境内外上市公司72家,其中民营企业56家,占比77.8%。其中,境内主板上市27家,创业板12家,科创板4家,北交所2家,境外民营上市公司11家。
平台资源持续赋能,民企活力多元迸发
坚持平台孵化、创新驱动、梯次培育、数字赋能,不断营造“小草繁茂”“灌木葱郁”“乔木舒展”“大树参天”的发展生态,民营企业蓬勃生长,发展韧性有效增强。
平台资源持续赋能。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认定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4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平台19个、国家级示范基地14个,省级示范平台27个、省级示范基地9个,市级示范平台86个、市级基地89个。
龙头企业加速壮大。2021年,我市5家企业入围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营收总额较上年增长90.9%。13家企业入围2021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较上年度新增1家。
新锐企业蓬勃发展。2021年,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2417家,同比增幅58.9%,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目前,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已达5099家。其中,9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获评重点“小巨人”企业,190家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我市已培育市级隐形冠军企业148家,拥有山东省瞪羚企业143家。13家企业入选2021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数量列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