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捐!"80后"海信员工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1月18日下午,在海信大厦,34岁的李小凡整装待发。1月19日至25日,他将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名17岁陌生男孩的生命。捐献成功后,李小凡将成为2022年青岛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李沧区第7例、青岛市第125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4年前遗憾错过 这一次他如愿配型成功
1987年出生的李小凡,现就职于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通信公司。2008年,他在大学期间参加无偿献血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重症血液病患者,于是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当时也没多想,医生说配型成功的概率很小,如果有幸能挽救一条生命,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李小凡说。
2018年12月,正在青岛工作的他接到李沧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与一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需要进行高分辨检测,他兴奋地同意了。虽然最后未能实现捐献,但想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够救人一命,可以帮助别人重燃生命的希望,感觉自己的人生很有意义,心中充满了期待。
2022年1月5日,李小凡再次接到红十字会的通知:他再次与一名陌生患者配型成功。他用坚定而急切的语气答应了捐献,并积极配合红十字会顺利完成了体检等相关流程。李小凡将于1月19日-25日期间赴济南捐献,挽救一名陌生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他是孩子口中的“英雄” 妻子眼中的“榜样”
确认捐献后,李小凡坚持清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调整生活作息以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做好随时捐献准备。他说:“我觉得我在做一件沉甸甸的事,让人家有希望的事情。这件事情并不伟大,但是很重要,我能做的就是锻炼好自己的身体,保持最好的状态捐献。”
谈起即将赴济南捐献的感受,李小凡表示:“我们这一代人从学校、从家庭、从单位和社会获取的太多,回报的太少,我愿意用奉献来回报社会。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命延续,我要用我的爱心种出另一个希望。照亮别人的路,也璀璨自己的人生。”
对于此次捐献,李小凡反复提到妻子在背后给予的支持:“我本来还担心妻子会有顾虑,没想到她非常支持,配型成功后每天都在膳食上下足功夫,督促我健康生活。”李小凡告诉记者,在得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后,妻子季春蕾主动承担起了营养师得到工作,每天变着花样做健康食谱,晚上更是提醒他不要熬夜。
“我真没有想太多,对那些在病痛中饱受折磨的人来说,我们能做的并不多,这些膳食料理我也是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身体状态去捐献。”对于丈夫李小凡此次赴济南捐献,季春蕾也很感动,那怕那么小的几率,但依然配型成功,“没有语言能形容我心里的那份感受,我觉得我唯一能表达的就是,我也要像你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妻子季春蕾深深地望向李小凡,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
“爸爸在我心中是英雄。”李小凡4岁的女儿趴在爸爸怀里喃喃地说。
青岛成功捐献12例 期待更多爱心人士的加入
当天,青岛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韩黎宾,李沧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毕志坚及李小凡所在单位领导--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高级副总裁陈彩霞等一行专程为李小凡送行,并为他送上真挚的祝福。
“感谢像李小凡一样的爱心人士,感谢他们所做出的贡献。”青岛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韩黎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青岛市造血干细胞捐献捐献者在逐年增加,成功配型捐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而言,依然远远满足不了现有需求,这也意味着捐献的相关科普和宣传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希望‘李小凡们’的举动能影响到更多人,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韩黎宾说。
其实,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采集方式并非传统观念中“采集骨髓”,而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安全、科学的方法,无损志愿捐献者的个人健康,对广大女性备孕产子没有负面影响。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3035473人份,患者申请查询 100825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例数达12582例。目前,我市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达4.08万人,成功实施捐献124例。
造血干细胞捐献留样入库活动常年举办,在全市各献血点都可以很方便地入库。年龄在18至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者均可报名参加,填写登记表、采集10ml血液并检验合格后,即可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给更多患者和家庭带去新生的希望。同时,呼吁已经留样入库的志愿者朋友们,如果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发生变化,可直接登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官方网站:http://www.cmdp.org.cn/,点击首页“志愿捐献者更新个人信息”栏目,进行入库信息更新;同时也可以联系当地红十字会更新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