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2新年系列评论⑦:落实“攻坚行动”,加快城市更新建设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青岛“拔节向上”的声音激越豪迈,响彻在城市更新和建设的每一个节点,必将推动城市规模和发展能级加速跃升,生成全新的竞争优势,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地铁三期首批建设的3条线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将串联起老四方、浮山后、李沧东部、黑龙江路、正阳路等人口密集区域,激荡着充沛澎湃的发展活力;“广德里1898”、青岛最大里院建筑群潍县路19号等老城更新项目的“华丽转身”,留下了“最青岛”的城市记忆和文脉;山头公园、口袋公园的高标准规划建设,让绿色底蕴更浓厚,绿色发展动力更强劲,一座矗立于北纬36度的公园城市,呼之欲出。
今年是推进“十四五”规划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开局之年。“三年攻坚行动”是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重大任务,将实施包括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公园城市建设等8个领域的一批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片区的城市更新改造。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举措,也是造福全市人民的重大民生工程,将明显改善城市宜居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让城市环境更美好,让市民生活更舒适,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更新和建设切实成为民生工程。“城,所以盛民也。”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路径如何、方法怎样,评判城市更新和建设的成效,都要看是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来。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工作理念,瞄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着力解决“堵”的问题,持续整治“乱”的现象,扎实做好“美”的文章,力争有效解决好交通拥堵、停车难停车乱、居住环境差、配套不完善、绿化品质低等一些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补齐城市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要持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
要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让城市更新和建设留住城市记忆。一座城市能够被记住、被向往,除了物质层面的体量、规模、能级,还要看其自身彰显出的精神、品格和风范,是否能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作为山青海碧的“黄海明珠”,青岛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气质和禀赋。曾经,一些城市在更新和建设方面未能充分尊重城市个性,出现“万楼同形”“千城一面”的现象,城市文化特色消减,城市辨识度下降。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通过城市更新,形成并彰显审美主张。上海的新晋文创打卡地上生·新所,就是通过实现老建筑修复改造和历史文化焕新的双重功能,让建筑承载的人文底蕴焕发出更好的生命力;广州通过微改造,活化多年破败的永庆坊,使之成为葆有西关风情的历史街区……实践证明,只有在城市更新和建设中处理好现代和传统、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才能从缺乏个性的“整齐划一”走向保留特色的“参差多态”。在青岛,中山路、馆陶路历史街区的更新与建设,八大关-太平角万国文化建筑博览汇别墅集群的活化利用,让城市在留下记忆、彰显特质的同时,也让美和活力在城市里充分涌流。
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让城市更新和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时至今日,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了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实施城市更新和建设行动,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城区之所以缺乏活力,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和人口的双重转移。要从根本上激活老城区,就必须牢牢抓住产业升级这一核心驱动力,通过城市更新和建设发掘一批适合老城区的新兴产业,坚持产业和城市更新建设同步推进、共同升级,为新旧动能转换留足空间。而随着城市更新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一大批高质量的大项目、民生工程的持续落地,必将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城市品质,打开城市发展新空间,带来全新发展动能,推动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成。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天的青岛,更加关注如何通过更新和建设对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进行改善和提升,让这座城市成为品质生活的高地、成就梦想的舞台,让近者悦、远者来。可以期待,在关乎未来的这轮城市“进化”中,这里将不仅仅是生存空间,更是我们可以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是我们踔厉奋发的创新创意创业之城。(青岛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