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世界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背后的“一群两心三圈”格局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吴军林 济南报道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于2021年12月31日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实施。
在此之前,山东已先后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鲁南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
至此,山东形成了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所谓“一群两心三圈”,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剑指世界级城市群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跻身世界级城市群行列。
作为国家“两纵三横”城镇化战略布局中的重点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覆盖山东全域16市,对内承接南北、横贯东西,拱卫京畿、驻防海空,对外毗邻日韩、面向东北亚、联通“一带一路”,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3万亿元,占全国的7%以上。
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1月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官方解读《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时表示,从全国发展大局来看,山东半岛城市群具备三次产业齐头并进、需求供给可以协同发力、新老行业相得益彰、陆海潜力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等九大比较优势。
1月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
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资源富集,产业体系完备,市场主体活跃等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紧抓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提出了“三中心三高地”的布局,即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中心、打造全球海洋经济中心、打造优质高效农业中心、打造现代服务经济高地、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扎实做好民生实事,持续增加公共福祉,具体包括两个方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比如,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比如,探索先富带后富有效路径,建立城市群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向重点生态功能区、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等区域转移支付力度,开展省级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试点,创新推动共同富裕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估体系等。
以济青为中心构建1小时通勤圈
做大做强城市群首先要把中心城市发展起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济南、青岛进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在进一步推进济南、青岛能级提升方面,上述规划提出了三方面措施。
提高济南首位度。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以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统领,高水平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塑强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城市品牌,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比如,聚焦“大”,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格局,推进莱芜区、钢城区和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打造城市副中心;聚焦“通”,完善综合立体高效交通网络,拓宽与黄河上中游合作发展渠道,集聚外国领事机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增强对外开放门户功能。
增强青岛引领力。支持青岛以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统领,在海洋强国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比如,在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方面,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提升发展国家级新区等高能级载体,深化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在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方面,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国际一流产业集群,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强化济青双城联动。支持济南、青岛中心城市相向发展、深化合作、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物流枢纽联盟建设。推动济青综合运输通道提速增效,协同打造多式联运集疏系统,共建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分别以两市为中心,构建1小时通勤圈,合力打造高水平协作发展样板,建设全国最具创新力、竞争力的发展轴带。
三大经济圈错位发展
具体到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的发展上,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2021年8月从省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三大经济圈的“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突出比较优势,充分体现经济圈和各市特色,强化分工合作,推动错位发展。
省会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7市,以济南为核心,推进淄博、泰安内核圈层同城化,辐射带动聊城、德州、滨州、东营联动圈层协同发展,建设沿黄文化旅游生态带,打造“泰安—济南—德州”“淄博—济南—聊城”发展枢轴。聚焦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增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11个方面提出36项重点任务。
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重大工程
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5市。以青岛为核心,依托高铁、高速等交通轴和滨海发展带,培育壮大泛胶州湾区、泛芝罘湾区、泛莱州湾区。聚焦围绕共创经略海洋新局面、共绘碧海蓝天美丽新画卷、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10个方面提出36项重点任务。
鲁南经济圈包括临沂、枣庄、济宁、菏泽4市。以鲁南高铁(日东高速)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沂新区与菏泽新区,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南部山区经济带、岚曹(鲁南段)高速发展带,打造济广-德上高速发展走廊、济徐高速(大运河)发展走廊、京沪高铁(京台高速)发展走廊、京沪高速发展走廊。聚焦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推动公共服务深度融合等9个方面提出34项重点任务。
决策层,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和推进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督促落实重大事项。省有关部门加强对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在重大政策制定、项目安排、改革创新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协调层,三大经济圈分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分别由济南市、青岛市牵头,鲁南经济圈由四市依次轮值,定期召开会议,协商研究一体化重大事项,向省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执行层,经济圈各市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产学研联盟作用,开展跨区域合作。
省会经济圈七市企业开办全域通办、胶东五市公积金互认互贷……
事实上,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已走出了稳健步伐。
2020年7月31日,在省会经济圈企业开办全域通办签约仪式上,刚刚拿到营业执照的济南德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邱德民说,早上八点半,同事在泰安的工商银行网点提交了材料,两个小时后,他就在济南拿到了营业执照。
当天的签约仪式上,省会经济圈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和工商银行各市分行分别签订了企业开办全域通办协议。
在这个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缩影之外,省会经济圈七市已实现企业开办全域通办;组建科创联盟,实现创新券互通互兑;济南、聊城、泰安、淄博等地城际公交相继开通,省会经济圈公交“一卡通”发行使用;济南市公园通游年票向省会经济圈其他六市和济宁、菏泽市民开放销售,发行“济泰同城·畅游泰山”优惠年卡,济泰市民享受同城待遇……
胶东经济圈成立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协同等多个联盟,签署行政审批服务、金融、应急、法治一体化等合作协议;五市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统一人社网办业务平台,创新推出24项人社一体化合作事项;户口迁移、普通护照异地申领等多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住院异地就医联网一网结算……
鲁南经济圈积极筹建科创联盟和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加速推动鲁南(枣庄)、鲁西南(菏泽)大数据中心和济宁、临沂华为云大数据中心建设。鲁南4市联合签订《鲁南经济圈红色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策划推出6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出台儿庄古城等17个重点景区对鲁南4市市民实施同城化门票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