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青岛日照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将带来哪些红利
12月24日上午,首届“千兆城市”高峰论坛在青岛举办。此次论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政府的指导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山东省通信管理局主办,青岛市政府承办。论坛现场,首批“千兆城市”正式发布,全国共29个城市入选,其中包括我省济南、青岛、日照3市。
什么是“千兆城市”?怎样的城市才能被称为“千兆城市”?成为“千兆城市”对企业和居民又意味着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网络能力和应用创新领跑全国
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介绍,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鲜明特征,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工信部在今年3月出台《“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部署实施“百城千兆”建设工程,并首次提出《千兆城市评价指标》。
“评选‘千兆城市’,主要对城市5G和千兆光网的网络供给能力、用户发展状况和应用创新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该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主要包括: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到80%,千兆光网覆盖率达到80%,5G用户占比达到25%,5G和千兆光网应用案例不少于5个等。经过申报、评估,来自东、中、西部地区的29个城市入选首批“千兆城市”。
首批“千兆城市”的网络能力指标表现突出,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以“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这一指标为例,全国平均水平为7.7个/万人,而“千兆城市”平均水平为23.5个/万人,其中最高的达到39.2个/万人。在5G和千兆光网的创新应用方面,“千兆城市”也走在全国前列,探索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工业制造、智慧交通、港口矿山等典型应用场景。
截至今年11月底,我国5G基站超过139.6万个,5G网络持续向县城乡镇深化覆盖;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4.97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30.3%;支持千兆接入的10G-PON端口规模超过720.7万个,具备覆盖超过2.65亿户家庭的能力,千兆用户规模提升至3389万户,比2020年底净增2746万户。
正在建设“数字强省”的山东,以“双千兆”网络为代表的新基建也正加速推进。目前,全省已建设并开通5G基站超过10万个,济南、青岛、日照3个城市率先达到“千兆城市”标准。工信部已批复创建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山东将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两个骨干直联点的双枢纽省份。
企业和居民得享“信息高速”体验
5G和千兆光网,一个采用无线方式连接,一个采用固定光纤连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当一个城市这两种连接网速都达到“千兆”,身在其中的企业和居民会有怎样的体验?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运营商网络业务部副总裁邢涛,用一个具体的场景解释了“双千兆”给普通居民带来的“信息高速”畅快体验:在家庭中,居民不用再为Wi-Fi穿墙能力弱而苦恼,有了FTTR全屋千兆光纤组网,千兆乃至更高的网速会延伸至每个房间、每个角落,大大提升了宽带用户的千兆Wi-Fi体验。
此次入选首批“千兆城市”的青岛,数字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青岛市5G基站总量超过2万个,居全省第一;全市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95.87%,5G用户占比达29.38%,5G网络已实现主城区全面覆盖、区市城区连续覆盖,固定和移动网络普遍具备“千兆到户”的能力,5G网络质量全国领先。目前,青岛全市在建“双千兆”网络产业与应用项目153个,总投资额超过120亿元。
在“双千兆”新基建支撑下,传统制造业走上了智能转型的快车道。海尔集团首席技术官刘超表示,海尔集团在2020年全面启动了5G在工厂和各应用场景的实施应用,涉及7大园区、9个工厂、26个场景,总投入约2.4亿元。
“以机器视觉质检为例,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的5G,帮助我们解决了机器视觉设备的布线和运作周期问题。”刘超举例,原来部署一台机器视觉设备大概需要一到两周,整体定制费用较高,而识别准确率从90%提升到99.9%需要长达半年的时间;现在有了5G,机器视觉设备的占地面积小了,布线周期短了,通过跨工厂的5G边缘计算技术云,设备精准识别的训练周期也从原先的6个月缩短至1天,大大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本报记者 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