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业汇聚,“首创首用”加速孵化!青岛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版图正加速形成
培育独角兽企业,汇聚头部和新锐企业,在源头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等产业维度实现拓展
AI企业汇聚青岛,“首创首用”加速孵化
独角兽企业是观察城市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前不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1年山东省独角兽企业名单。对青岛来说,比在全部7席中占2席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家上榜企业——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来自此前青岛独角兽分布几乎空白的人工智能领域,是不折不扣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一个正加速突围的青岛人工智能(AI)产业跃然眼前。
从谷歌AlphaGo战胜李世石,到道路上越来越多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再到家中的智能音箱,似乎极少有像人工智能一样应用如此广泛的技术。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曾说,未来AI会如同水电等基础设施一样无处不在。布局AI产业因此也成为城市抢夺智能化时代先机,重构产业体系和结构的必选项。
青岛的优势得天独厚——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拥有众多拔尖的行业龙头企业,是AI技术落地应用的天然试验场和策源地。特别是当前,AI产业正在步入产业落地的深水区,横亘在所有AI企业面前的是每一项新技术从萌芽到成熟必经的“死亡之谷”——要么在这一过程中被戳破泡沫黯然出局,要么成功走出进入稳定爬升期。更多行业的落地应用,更好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AI产业的“胜负手”。
正因为如此,青岛已是全国AI应用创新、尤其是制造业应用创新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各种AI“首创首用”加速孵化。由应用创新为牵引,科技型人工智能企业加速汇聚,创新奇智、极视角等新锐企业总部落户,头部企业日益加深与青岛合作,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得到极大丰富。
引爆“首创首用”
汽车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程度最高的行业。但用智能化手段代替工人,对每一个冲压件表面进行高效的质量检测却仍是一个难题。经过一年多努力,这一难题在青岛率先实现了突破。
在一汽解放青岛公司冲压车间,依托“5G+AI”技术,冲压件在下线的同时便完成了表面质量检测,正在逐步停用过去的离线检测或线边抽检解决方案,项目完成后不仅会提升生产效率,也会明显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这一由移动青岛公司、华为、商汤联合打造的汽车行业首条“5G+AI”冲压件表面质量在线检测线也摘得了今年工信部5G绽放杯智能制造专题赛一等奖。
这条行业首创检测线诞生于青岛绝非偶然。大多数科学家创业的科技型人工智能企业虽然都是技术“大牛”,但对具体应用场景却谈不上精通。但AI的价值却恰恰是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否则永远只是实验室中“曲高和寡”的新技术。而AI企业要想穿越“死亡之谷”,就必然要深入产业场景中。自2019年以来,青岛便瞄准这一趋势,主动向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抛出橄榄枝,邀请它们来青共同策源“AI+制造”创新。15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共同在青岛发起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并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的推动下,在青岛形成常态对接机制。商汤与青岛一汽解放的合作,正是源于2020年4月底在即墨举行的一次对接会。
如今,青岛已经成为商汤科技在工业领域的重要创新基地。与青岛一汽解放建设AI+智慧工厂联合实验室,共同进行汽车行业智慧工厂应用的场景开发、AI算法研究、生产优化及产品化等。
商汤并非孤例。科大讯飞联合赛轮集团建设了全国首个橡胶工业设备声纹库,AI能替代车间老师傅,通过“听”声辨别设备运行状态。而通过与海尔、澳柯玛、青特等大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青岛也成为科大讯飞制造业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智慧贡献者之一。
为青岛AI产业应用创新策源的可不只有“外援”。事实上,资本高光下以“四小龙”为代表的科技型人工智能企业并不能覆盖人工智能产业全貌。如果硬要将人工智能企业进行分类,走“从上至下”技术转化路径的科技公司之外,还有从产业应用发端继而在技术上持续布局的产业公司。后者也成为青岛向外界贡献“顶级”行业AI智慧的重要力量。
2018年,中车四方所凭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轨道车辆新型日检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成功“揭榜”工信部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榜单。经过研发攻关,项目于2020年结题,为国内外首次实现将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应用于轨道车辆新型日常检修领域。目前,新型日检系统已完成在青岛地铁、青岛动车所、上海地铁、重庆地铁、山东高速等多个现场的安装和运行,可实现对传统人工日检项点90%的覆盖,现场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
拿下2020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多个奖项的海信,也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持续孵化引领行业的AI应用。比如海信电视在业内首创六轮语音交互,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语音搜索结果;依托全球首创的基于数字视网膜的家庭大脑以及全球领先的高精度实时人像分割及场景合成技术,亲朋好友即使相隔万里,也能“聚”在一块打“够级”;海信云脑技术开始引领国际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新晋独角兽以萨技术也不能不提。这家青岛本土成长起来的实干派“AI+大数据”企业,虽然不是大型产业公司,但却也在安防、智慧城市等行业的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独创的AI视图全息融合一体化识别算法,一次性识别城市中实时运动变化着的各类目标及其行为、状态、活动趋势,依托这一技术原本只是拍人脸的视频设备,也能够快速地识别出镜头里的人、车、物等多种目标,实现一体化的全量解析。目前,以萨为全国部、省、市、县(区)四级单位构建了前端全息感知网+后端数据智能城市大脑+跨区域联网深度应用平台,服务覆盖了全国80%以上的地区。
突破商业模式创新
对应用创新的强调与有意培育,也成为青岛在AI领域筑巢引凤的利器。短短两年时间,多家极具潜力的新锐企业将总部落户青岛,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版图向更多维度拓展。
产业发展与科学研究最大的区别在于,商业模式的突破、创新和技术的持续精进同等重要,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一项技术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的重要前提。AI迟迟未成功穿越“死亡之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正是全行业尚未明确能够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在商业模式创新上,青岛企业也正在做出有益的尝试。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山东极视角有限公司就通过搭建平台破解行业“人力密集”的痛点。算法碎片化是当前困扰AI行业的一大烦恼。以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为例,识别工地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与识别道路上堆放的垃圾看起来“大差不差”,但实际上却并不能一种算法照搬套用,必须要进行细化开发。有业内人笑称“人工智能公司是人工和智能公司”,因为需要投入大量工程师进行五花八门的算法开发。
极视角搭建了国内首家视觉算法商城,超过20万海内外视觉算法开发者通过应用极视角开发平台,开发了超过1000余种算法,实现了对百余个行业应用场景的覆盖。今年,极视角更进一步提出“AI千星计划”,精选1000种算法进行开发,推动人工智能全场景落地。
另一家新晋独角兽创新奇智也是2020年底新“入伙”青岛的企业。这家由李开复直接担任董事长的企业是中国企业级AI解决方案市场上的第三大AI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制造细分领域是中国制造业AI解决方案市场最大的AI技术驱动型解决方案供应商。目前已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冲刺“AI+制造”上市第一股。
青岛的产业生态也在企业加速汇聚中日益完善,产业要素加速补齐。
科大讯飞成立了青岛AI产业加速中心,为人工智能小微创业公司提供产业孵化和加速,目前已引进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生态资源企业138家,场内入驻企业47家;在人才培养上与中国石油大学共同打造工业智能场景应用实验室、共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就工业软件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展开合作。
极视角首次在青岛举办极市计算机视觉开发者榜单大赛,以赛为媒,吸引优秀开发者落户青岛。5组优胜团队在今年10月底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上签署落地意向协议。
商汤科技则在今年正式发布了青岛AI开放创新平台,能为7种领域60多个场景200多种事件提供开放灵活、精准高效的AI云服务能力。
……
毫无疑问,一个具有青岛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版图正在加速形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