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十四五”,青岛这样开局 | 功能区:激活新动能,当好“排头兵”

2021-12-18 06:36    青岛日报

“国之重器”加速聚集,产业项目纷至沓来,产城融合日益完善

功能区:激活新动能,当好“排头兵”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青岛,正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为青岛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功能区今年以来坚持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聚焦主责主业,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创新策源力,让功能区这个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提升功能、加足马力。

千帆竞发,势起如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中国速度再次震撼世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重点产业项目和“四新”经济项目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产城融合”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在青岛各功能区,国之重器的聚集,释放出更多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助力青岛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

国之重器锻造“硬核”创新实力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青岛如何站上“C位”?从彰显非凡实力的国之重器,可以窥见青岛澎湃的创新力量。

轨道交通产业是中国速度的象征,是中国创新的骄傲,是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出去”的国家名片。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作为国际尖端技术,高速磁浮是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一大“制高点”,是全球交通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高速磁浮项目技术总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介绍:“此次下线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速度级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采用成熟可靠的常导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吸力使列车悬浮于轨道,实现无接触运行,具有高效快捷、安全可靠、运能强大、编组灵活、准点舒适、维护便利、绿色环保等技术优势。”

显而易见,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这个大国重器的集聚区,在轨道交通整车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已形成国际一流的研发创新能力,聚集了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7个。2021年,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经济园区、首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青岛高新区今年以来在“科创”领域的成绩单格外亮眼——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也公示了结果,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等获奖。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特色和最大的本土优势。作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排头兵的蓝谷,是我国经略海洋、走向深海的桥头堡。

青岛蓝谷正在成为我国经略海洋、走向深海的桥头堡。邢志峰 摄

11月15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西区四期智库大厦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该项目致力于打造集科研实验、成果孵化、学术交流、服务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绿色建筑,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可满足800位高端人才入驻需求,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重大科研任务组织实施等工作提供坚实保障。“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以奔跑姿态前行、用决战状态实干,不断为青岛海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青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主任吴立新院士介绍。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一流海洋科研机构并跑的态势;国家深海基地保障了“蛟龙号”可在全球99.8%海域开展深海探测,极大提升了我国自主研发深海重大装备的能力……将“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作为重点方向,青岛蓝谷目前聚集了全国唯一、世界第七的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全国唯一、世界第五的国家深海基地,以及山东大学等52个“国字号”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这些海洋领域的“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在蓝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助力青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

舞活大项目好项目“龙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青岛的“项目落地年”。全市洋溢着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工作热潮,呈现出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青岛各功能区牢牢树立抓重点产业项目和“四新”经济项目的鲜明导向,亮出“项目单”、排出“工期表”、挂出“任务图”,推动各类重点项目落地生根。

3月2日,青岛高新区“狠抓大项目落地,助推高质量发展”春季集中开工暨集中签约、竣工投产仪式活动举行,1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10余个重点项目集中竣工投产,21个新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约490亿元。截至10月份,青岛高新区新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7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5亿元以上项目8个、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项目13个。

7月22日,2021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全球生态伙伴大会举行,现场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120亿元的天安科创城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德国费斯托产教融合智能产业园项目已落地开工。2021年,示范区已纳统的“四新”项目46个。

11月5日,青岛蓝谷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基地)等14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6.45亿元。今年以来,青岛蓝谷引进各类项目129个,总投资282亿元,同比增长32%;国际蓝色生物谷、青啤研发中心等项目培育海洋生物产业集群;超算创新园、华录总部等项目打造新一代信息产业生态;大洋钻探船、智能航运、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等项目打造海洋技术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

5月新沃基金管理公司从上海迁址金家岭,成为山东省第二家公募基金;6月恒丰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至此金家岭金融区集中了山东省全部三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青银理财、恒丰理财),数量居上海、北京之后,与深圳并列全国第三;光大理财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养老理财试点机构,青岛也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广发银行青岛分行6月获准开业,青岛由此集齐12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前三季度,金家岭金融区落户项目127个,其中注册资本金过亿元大项目41个。

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功能区营商环境全面升级。青岛高新区通过流程再造、容缺受理等措施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审批速度,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采取容缺预审、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帮办代办等方式,压缩环节、提高效率,将平均审批时间减少30个工作日以上,其中海大生物产业园项目在土地招拍挂后2个工作日内就拿到施工许可证;金家岭金融区启动“金管家”企业服务专员活动,不仅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还全员下沉到首批189家企业和22座楼宇,点对点对企业进行贴心服务,重点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问题。

以“产城融合”驱动城市生长

宜居宜业,是最大的事业,也是最大的发展。改革后,功能区剥离了原来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但搞产业发展不是削弱民生。以人为本,依然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可持续的良性互动发展,成为不约而同的选择。

“通过积分成功申请了高新区的人才公寓,拥有了自己的‘新家’。高新区人越来越多了,奥特莱斯和览秀城马上要开业了,我特别期待。”2017年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后,来到高新区就业的隋玉璇对于这片热土的发展速度和越来越浓厚的生活气息很是满意,她目前是百度(青岛)智创基地的一名员工。回想起第一次来青岛高新区的景象,隋玉璇仍旧历历在目:“当时来现在的单位面试,从农业大学到这里,坐公交要一个多小时,而且在这等公交也要半小时以上。现在不仅有地铁8号线的摆渡车、华中路也贯通了,去市区毫无压力。”

和隋玉璇一样,到青岛高新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道路通畅了。其中,华中路的贯通是一个标志。华中路是贯穿青岛高新区南北的重要道路,更是连接青岛东岸城区和北岸城区,串联青岛高新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两大功能区,通达青岛主城区的交通“大动脉”,就在今年6月份以前,这还是一条困扰区域10年的“断头路”。青岛高新区将完善区域交通路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加强与市、区各级相关部门沟通对接,最终多方合作合力攻坚克难,攻下了这个山头,今年6月30日华中路正式通车,市区往来高新区节省了30分钟。随着交通的优化,正式进入主城区“半小时”生活圈。

以城市的烟火气和规划的温情留住人才。在青岛蓝谷,北航校区一期主体封顶完成验收,山大附中全速开建,计划明年招生,蓝谷实验学校、领海实验学校等全面启动开工建设;人才公园、小岛湾工程加快打造最美海湾。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致力于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未来高铁城”,区域内的医疗配套进行迭代升级,引进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全面托管城阳二医;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成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目前医院一期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正在办理规划审批等前期手续,计划年内开工建设。在保留现有5所小学、2所初中的基础上,规划新建24所学校,其中2021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3个,已开工在建项目5个,计划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小小的种子,大大的可能!“南广州、北青岛”,种业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2021-12-17    青报观象山

开通在即,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高清实景美图来啦

2021-12-17    齐鲁晚报

取得阶段性成效!青岛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扎实起步“成色足”

2021-12-1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年宵花市场开始备货 蝴蝶兰仙客来20-50元/盆受市民青睐

2021-12-17    大众网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11-17    青岛新闻网

培训农民16万余人 青岛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2021-12-18    青岛新闻网

青岛交警提醒:交管业务暂停对外服务 包含车管所、驾考

2021-12-17    大众日报

官方明确!自助餐吃不完造成浪费,另外收钱

2021-12-17    央视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