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追凶26年 青岛开发区“5·20”案命案终告破
青岛新闻网12月16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封凯明)1995年的一起杀死两人的命案,让青岛开发区警方踏上了26年的漫漫缉凶之路。为了侦破这起命案积案,开发区警方六任公安局局长、五任刑侦大队长以及数代刑警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南下北上、东征西战,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26年来,有警察抱憾离世,有警察遗憾退休,但破案的信念从未动摇,接力棒一代传一代,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星光不负赶路人。在警方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命案终于侦破,这是对青岛开发区警方26年的坚守最好的回报,也是对警察本色最完美诠释。
【案发】摸排数月无影踪
时间追溯到1995年,在青岛开发区武家庄村的西南角有一家百货商店,店主是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王焕哲,女的叫宗云。商店主要经营烟酒糖茶油盐酱醋等日常百货。夫妻二人平时就住在店里,他们用货架把商店隔成三段,南段是卧室,睡人;中间是商店,卖货;北侧是厨房,做饭。商店西侧紧靠武家庄三清滤芯厂,商店的西墙也是该厂的围墙,墙上有扇窗,滤芯厂的职工平时都从那里买货。滤芯厂内有一口水井,附近的群众经常去那里取水。5月21日上午8点,李某丽去三清滤芯厂打水时,发现滤芯厂的几个职工聚集在商店窗户那里议论纷纷,她好奇地走过去,一问才知道,职工们敲了半天窗,屋里都没人应。她更奇怪了,走到北侧窗前,踮着脚尖往里看。这一看不要紧,只见王焕哲直挺挺地躺在地上,遍地血迹……李某丽吓得顿时瘫坐在地上。
第一个赶到现场的是长江路派出所民警曹友龙,曹友龙如今已是开发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案发时刚25岁,入警还不到三年,鸡毛蒜皮的案子办过不少,但杀人案还是第一次碰到。商店的门窗完好无损,透过正门上的玻璃看过去,屋内看不到任何异样,等他绕到西窗那里,就看到了躺在地上的王焕哲。情况属实,确实死人了!他立即将情况向领导做了汇报。
时任开发区公安局局长的是52岁的张永亮。案发后,他第一时间组织警力开展破案。因为案发时间是5月20日,该案被命名为“5·20”案。时任分局副局长的宗德泉回忆说,当时整个公安局除了值班备勤警力外,其余人员全都参与了破案,张永亮局长亲自担任专案组组长,可以说是举全局之力侦破此案。
时任市公安局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李毅亲自点将,派出杜海鹰等刑侦专家前来支援破案,并就案件侦破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在专家的指导下,尽管凶手对现场进行了破坏,但专案组还是提取到了关键证据,并通过现场遗留的线索,对凶手体貌特征进行了刻画。根据这些线索,张永亮局长将专案组分成几个小组,对案发现场周边的村庄、工厂、建筑工地等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并对年满十六岁以上的男性进行人员信息资料采集。
现任开发区公安分局副局长的张锐案发当时还是一个刚入警两年的年轻小伙子,他回忆说:“那时候不像现在,有这么先进的侦查技术。现在的监控探头可以24小时全天候地工作,能真实客观地记录每一个细节。但在当时,最常用的侦查手段就是走访摸排,线索搜集靠的是群众的眼睛和大脑。”
人眼不是天眼,人脑也不是电脑,一个人的短期记忆力最多72小时,过了72小时,大脑就会逐渐遗忘。所以,专案组要和时间赛跑,要赶在人们还没有遗忘之前找到他们,让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都讲出来。
武家庄村是当时走访摸排的重点之一。该村常住人口有600多户、2000余人,但暂住人口多达8000余人。附近工厂企业多,务工人员几乎把每一家住满了,平均每户要住十四五个。工人有的上早班,有的上中班,有的上晚班,而且流动性大,这都给走访摸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张永亮局长要求走访工作“户不漏人”,必须“人人见面”。专案民警走访完一户,往往要来几次甚至十几次。
六七月份的青岛开发区高温湿热,专案民警顶高温冒酷暑挨家挨户走访,不到半天工夫衣服就湿透了,一天要换三四身衣服。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养狗,不少民警都有被狗追、被狗咬的经历。每天天不亮,当村民们还在睡梦之中,摸排民警就已经进村,准备开始一天的走访;当夜色阑珊,村民都已沉沉睡去,民警还在继续坚守,等待走访下夜班的工人。每天的摸排工作从清晨五六点开始,到凌晨一二点结束,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专案组后,还要把一天的情况汇集起来。就这样,专案民警连轴转了一个多月,走访群众数万人,采集人员信息资料万余份,把案发现场周边的村庄、工厂、工地全部都摸排了一遍。
摸排工作卓有成效,成百上千条线索反馈回来,张永亮局长带领专案组挑灯夜战,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既不矫枉过正,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逐条分析研判,并派专人跟进。现任长江路派出所四级高级警长的宋云海回忆说:“当时为了追一条线索,我和专案组的同事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在福建泉州找了线索,只是可惜这条线索因为没有找到凶手而没有用上。”宋云海的遗憾之情溢于言表。一条线索就是一个希望,但侦查到最后,几乎所有的线索都中断了,所有的希望都变成了失望。专案组几乎穷尽了所有的侦查手段,但始终无法寻找到凶手的踪迹。
“5·20”案的爆发,对青岛开发区的招商引资环境和治安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引起了全区的高度关注,市局领导、区领导、全区的群众都在期盼着破案,这让专案组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压力最大的自然是局长张永亮。那段时间,因为案子迟迟未破,各种难听的话铺天盖地而来,说什么的都有,说多难听的都有。公安局是一支优秀的团队,侦破过很多案子,荣获过很多荣誉,成绩不容抹杀,但案子没破,公安局就无力反驳。张锐说:“有天晚上我十点钟回到专案组,看到局长独自坐在专案组办公室里。警力都安排下去摸排线索了,他一个人坐在那里翻看案卷资料。办公室里很安静,静到能听到他的每一声呼吸,那孤独的背影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肩上的压力。我想去安慰他,可所有安慰的语言一出口,都那么的苍白无力。我想只有破案才是对他最好的安慰。”
1996年张永亮调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5·20”案是他任公安局局长期间唯一没有侦破的一起杀人案,这也是他从警生涯中最大的遗憾,而这个遗憾直到他2017年去世也没能弥补。
【传承】接力追凶还“心债”
宗磊是死者宗云的弟弟,他上面有四个姐姐,宗云是大姐,姐弟俩差了十二岁,感情却是最好。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26年,但回忆起大姐来,宗磊依然情难自禁,热泪盈眶。他说:“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吃不上白面,顿顿吃地瓜和玉米饼子。大姐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里能吃到馒头,她就把馒头攒下来,周末带回来给我和三个姐姐吃,而她回学校的时候带着玉米饼子。大姐结婚以后,依然非常顾家。那时候我家穷,家里除了电灯泡,一样家用电器都没有,冰柜、电视、录音机都是姐姐和姐夫给买回来的。姐姐和姐夫在我们这个大家族里,口碑最好。他俩脾气好,从不跟人为仇结怨。所以,姐姐和姐夫的遇害让我很震惊。”
“在姐姐遇害的这二十多年,一到中秋春节,别人过节,我们过关。大姐走的那天,把四岁的外甥女送到我家,那晚上孩子一个劲儿地哭,哭着闹着要找妈妈。”宗磊抹着眼泪说,“我当时要是抱着孩子去找大姐,也就不会发生这事了。”宗磊悔恨地锤击着胸膛,一个劲儿地自责。
案子没破,是受害者家属的心结,更是开发区警方的“心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26年来,虽然经历岗位调整、人事更迭,但“5·20”案的侦办工作从未停止。历任局长、刑侦大队长都把侦破此案的重任扛在肩上,坚定“命案必破、不破不休”的理想信念,有一分希望尽百分努力,二十六年如一日,盯案不放,接力攻坚,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赵中国同志在开发区分局工作期间,既担任过刑侦大队长,又担任过分局局长,不管担任什么职务,他都把“5·20”案的侦破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尤其是担任局长之后,他多次组建专班对案件进行攻坚,搜集案件线索,梳理物证材料,定期分析研判,排摸人员线索,为案件的最终侦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春天,案件侦破的接力棒传到张锐手里。张锐就任刑侦大队长下达的第一项命令就是安排专人定期将“5·20”案中提取的关键物证到全国的资料库中进行比对。侦破“5·20”案,对张锐来说,除了职责所在,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父债子还”。“5·20”案第一任专案组组长张永亮不但是张锐的领导,还是张锐的父亲。爷俩感情极深。“亦父亦兄,亦师亦友。”张锐如此定义他们的关系。
张永亮退休之后,依然惦记着“5·20”案,这也是爷俩饭桌上多年不变的话题之一。而5月20日,对张永亮来说永远都是一个难以忘记的日子。2016年5月17日,张永亮在上海做手术。5月20日那天,他躺在病床上问陪床的张锐今天是几号。张锐说是5月20号。张永亮轻声呢喃着:“又是一年的5月20号了。”语气中尽是惋惜和遗憾。在张永亮最后的日子里,一直未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该案的侦破而遗憾万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的遗愿,让身为刑侦大队长的张锐倍感自责和内疚。“披坚执锐,所向披靡。”这是张锐名字的由来,寄托着父亲对他殷切的期望。他不能让父亲失望。父亲未竟之心愿,必须由他来完成,这责无旁贷!父亲走后,张锐在日记里写到:“5·20”案就像是我心灵上的一笔债,侦破这起案件,是我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张锐全程参与了当年“5·20”案件的侦破工作,深知这个任务的艰巨,但路再难,也得走。因为工作调整,张锐先后担任过薛家岛派出所所长和法制处处长,虽然暂时离开了专案组,但“5·20”案从未在他的世界里离开过。这期间,他充分利用刑警学院毕业生遍布全国的优势,将“5·20”案的信息资料发给全国各地的师兄弟,让他们进行比对。在担任法制处处长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湖南常德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杀人案,凶手在上世纪末流窜全国杀人,被抓后供述曾在青岛地区杀害过一男一女,作案地点是在坐公共汽车从青岛汽车站出发向西约两个小时车程的地方。凶手的供述跟“5·20”案十分契合。张锐感觉眼前一亮,立即与常德警方取得联系,却被告知凶手已被执行死刑。消息让人沮丧,但张锐并未因此而放弃,而是几次三番地恳请常德警方查找本案的原始物证和信息资料。常德警方被他的执着感动,翻箱倒柜地找出发霉的物证寄了过来。可经过比对,凶手并不是他要找的人。张锐的失望之情无以言表。
张锐担任刑侦大队长11年。这11年中,他和同事们一起侦破了所有的现行命案,抓获了所有的命案积案逃犯。2010年,抓获公安部B级通缉犯刘某田;2013年,在黑龙江抓获命案逃犯崔某敏;2017年,在陕西汉中擒获潜逃19年的命案逃犯高某臣;2019年,又抓获命案逃犯侯某可;2020年,又缉拿命案逃犯潘某建归案。命案积案一个一个被侦破,唯独“5·20”案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无数个不眠的夜晚,他都扪心自问:难道“5·20”案真的无解吗?他不相信。天不藏奸,他相信真相迟早会水落石出。
随着时间的流逝,张锐肩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其中,让他感受最深的是2015年侦破李某彬案。那起案件也让他真切地体会到了父亲当年在“5·20”案中所承受的压力。2015年6月,在短短一个礼拜之内,接连发生两起单身女孩失踪遇害案件。案件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连续一周登上百度热搜的前列。张锐感觉胸口就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让他喘不动气。侦破期间,专案组每天汇情况都要到凌晨一两点钟,这让他想到了“5·20”案。这是一个不好的心理暗示,担心当年的情景重现,但他清楚,如今的侦查技术比当年先进了何止百倍,他坚信案件一定能破。侦查期间,他每天凌晨结束工作从辛安派出所返回家时,都会特意绕行两个案发现场,每次都会在心中默默对两个遇害的女孩说:“相信我们一定会侦破此案,将歹徒绳之以法。”张锐说到做到。在案发后的第12天,凶手李某彬被缉拿归案。该案件的侦破也给了张锐十足的信心,让他对破获“5·20”充满希望。
丁伟是现任的刑侦大队长。在担任该职务之前,他担任过长江路派出所所长。2015年到2021年期间,“5·20”案受害人王焕哲的父亲每年都会来所里打听案件的侦破进展。丁伟说:“每次看到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派出所,我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十分惭愧。案子没破,就觉得欠了受害人家属一笔债。老人每次来,我都会留老人在所里吃饭,吃完饭再安排人将他送回去。我永远忘不了老人失望的眼神,那眼神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鞭策。”
2020年初,公安部部署开展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这一年,曾震惊全国的南医大林伶案宣布告破,隐匿了28年的凶手麻某钢落网。该案的顺利侦破也让开发区警方信心满满,现任开发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宋安顺决定重点突破“5·20”案,他认为该案具备侦破条件,要求发扬敢打必胜的攻坚精神,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进行突破,不破不休。他说:“随着智慧公安建设的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化助推刑侦破案的能力不断提升,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和南医大林伶案就是很好证明,只要我们不放弃,再添一把火,再加一把劲,案件的侦破就是水到渠成。”宋安顺的坚定和鼓励给刑侦大队和“5·20”专案组吃下一颗定心丸。根据宋局长的指示,张锐带领专案组继续开展积案攻坚,依托智慧公安,对接大数据平台,利用现代警务技术重构犯罪现场,紧盯全国资料信息库,不断加大物证信息比对的频率和密度……侦查工作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推进。
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收到成效。2021年10月,“5·20”案现场采集的信息资料比中了河南籍男子宋某。逃遁了26年的真凶终于浮出了水面!消息传开,全局振奋。宋安顺局长要求立即核实证据,全力缉捕,办成铁案。已经升任开发区分局副局长的张锐临危受命,带领专案组全力侦办此案。
【抓捕】广东擒凶快人心
2021年11月30日,“5·20”专案组在全局600多名民警期待的目光中出征,前往广东缉拿凶手。当晚8点,专案组抵达广东X市,简单吃过晚饭之后,张锐立即召开会议对次日的抓捕、审讯和搜查工作进行周密部署。
鉴于嫌疑人身背两条人命,是穷凶极恶之徒,所以安全是张锐强调的重中之重。其次,对于抓捕工作,张锐部署得很细,谁负责动手,谁负责掩护,谁负责取证,一一安排妥当。第三,抓捕完成之后,确定由潘龙海和刘强进行就地突审,力争在第一时间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第四,由邹德浩、李杨等负责现场物证书证的搜查,确保证据链条完整有效。事无巨细,每一项工作,张锐都部署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关于审讯工作,甚至具体到第一句话说什么、怎么说、用什么样的语气能对嫌疑人冲击最大等等。凡此种种,足以看出张锐对本次行动倾注了大量心血。
12月1日上午8点,专案组前往X市刑侦大队对接工作。专案组需要当地警方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审讯场所以及提取生物信息资料的场所等等。对接工作很顺利。X市刑侦大队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担当,他们甚至派出两组警力支援专案组的抓捕。如此给力的支持,有些出乎张锐的预料。该刑侦大队长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向开发区公安26年锲而不舍追凶表达敬意。话语朴实,情谊真挚。开发区公安26年矢志不渝地坚守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和认可。这是何等的荣耀!
前往抓捕的路上,专案队员个个难掩兴奋。这注定是一个能写入开发区公安历史的光辉时刻,是最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笔。开发区公安历史上历时最久的一起悬案就要在他们的手里告破,换了谁都会感到骄傲。当然,这不仅仅是他们的荣耀,更是数代历尽艰辛、锲而不舍的开发区公安人的荣耀。“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到最后胜利,绝对不能松懈。张锐告诫队员们要戒骄戒躁,稳扎稳打,把案子办扎实,不辜负新区190万老百姓的期望。
上午11点15分,嫌疑人宋某从广州返回他所经营的电器维修店内,抓捕时机成熟。张锐一声令下,早已按捺不住的抓捕队员如下山猛虎一般,直扑维修店。嫌疑人还在错愕之间,就已经束手就擒。
“我们是青岛市开发区刑警!知道找你什么事吧?”将嫌疑人控制住之后潘龙海立即表明身份,单刀直入。在那一刻,也许是“青岛开发区”这个足让他铭记一生的地名,也许是“刑警”这个令犯罪分子胆寒的字眼,让宋某感受到了恐惧,他的眼神开始慌乱,身体开始抖动,但他的心里还抱有一丝幻想。“我不知道你说什么。”他反复重复着这句话,然而,言不由衷的倔强掩饰不了因为紧张而变了腔调的回答。突审期间,民警安乐乐一直控制着宋某。他说:“我清晰地看到宋某的胸口因为心脏的剧烈跳动而起伏,起伏的幅度太大了,心脏似乎都要蹦出来一样。”
要突破一个逃遁了26年的杀人犯的心理防线注定不会是容易的。这些年来,他经历的头脑风暴不会少,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和南医大林伶案对他的心理冲击也不会小。在躲避追捕的同时,他一定也在做着功课,妄图负隅顽抗,但他显然低估了正义的力量。人间正道,绝不允许作奸犯科者逍遥法外。突破,只是时间问题。潘龙海疾风骤雨般的“连珠炮”和刘强和风细雨般的“声声慢”相得益彰,两人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很快让宋某的心理防线到了崩溃的边缘。最致命一击来自张锐。“我是开发区公安分局的副局长,你觉得没有足够的证据我会带着这么多刑警奔波几千公里过来找你吗?!你在青岛欠的债该还了吧!”声如洪钟,话如炮弹,彻底击碎了宋某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击溃了他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宋某沉默了,许久之后,蹦出一句话,“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你们还记得。”为了这句话,开发区警方苦苦追寻了26年。26年来的压力、屈辱、泪水、焦虑……在这一刻,都得到了尽情地释放。听完宋某的供述之后,张锐缓步走出审讯室,来到派出所院子的一个角落里,忍不住潸然泪下。他双手合十,默默告诉天国的父亲,案子破了,他的遗愿实现了,开发区公安的“心债”终于还上了!
“5·20”告破的消息传回青岛开发区,全城沸腾。所有知道这起案件的人们都在争相传颂这件大快人心的消息。开发区分局党委副书记、政委王厚财到火车站迎接凯旋的将士。专案组押解嫌疑人返青的短视频,短短一日就被疯狂转发百万余次。市领导、市公安局领导闻讯后,纷纷做出批示。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孙永红,青岛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隋汝文,青岛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赵中国,相继做出批示,表示祝贺。
战绩鼓舞人心,但宋某26年前犯下的滔天罪行也同样发人深省。1995年,20岁的宋某从河南来青岛开发区投奔在此打工的老乡,结果因为老乡换了工作而没有找到,盘缠殆尽的宋某一念之差,怀揣凶器,走进了武家庄王焕哲的商店,也开始了26年的逃亡之路。
【后记】“5·20”案背后暖心故事:警察“父女”爱心传承
“5·20”案发生以后,身为巡警的王弘山参与了该案的摸排工作。在走访过程中,他得知遇害的王焕哲夫妇留下了一个年仅四岁的女儿王冰,这让初为人父的他倍感心疼,不忍心这么可爱的生命就此坠入痛苦的深渊。为此,他和几个同事特意去了一趟受害人家里。看着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王弘山唏嘘不已,临走时把身上仅有的三十几元钱悄悄留下。
自那以后,王弘山的心里就放不下王冰,时刻关注着王冰一家的生活状况。在王弘山担任长江路派出所副所长期间,开发区警方正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他一下就想到了王冰。王冰的父母遇害之后,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60多岁的爷爷奶奶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王弘山主动与王冰结成了对子。那时候,王弘山工资也不高,还有一个家庭需要养活,但逢年过节,他都去给孩子送点生活费。后来他转变了资助方式,从工资里固定拿出一笔钱来资助王冰的学业。从小学每年500元、初中1000元、高中2000元,最后到大学时的5000元……十八年来,从未间断过。
在王冰上学期间,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王弘山都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着密切联系,像父亲一样随时了解关注王冰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表现。王冰上小学期间,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整天闷闷不乐,完全没有普通孩子应有的天真和快乐。王弘山了解这一情况后,就经常找她聊天谈心,还带她回家里吃饭,让她感受家庭的温暖。慢慢地,王冰的脸上开始展现了笑容,并逐渐融入到王弘山的家庭之中。王弘山的儿子比王冰小三岁,是王冰的小跟班,两人很聊得来,感情越处越好,并逐渐以姐弟相称。此时,在王冰眼里,王弘山的身份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不再是警察叔叔,而是她的“警察爸爸”。在王弘山带动下,社会各界都对王冰给予了很大的关爱和帮助,这让王冰一直铭记在心。
2010年的父亲节,在泰安念大学的王冰给王弘山发来一条短信:“祝最伟大的爸爸父亲节快乐!”这是她第一次称呼王弘山“爸爸”。收到这个短信之后,王弘山竟一时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不但有儿子,还拥有了一个“女儿”。他为有这样一个坚强的女儿而自豪,为能当好这个特殊的“警察爸爸”而自豪。
王冰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开发区,回到生她养她的这片土地。她要向“警察爸爸”王弘山学习,把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和爱心传承下去,回报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她的关爱。王冰工作以后,不忘初心,竭尽所能地去帮助身边遇到困难的同事和朋友,还利用空闲时间,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
2021年12月2日,当王冰从微信上看到“5·20”案侦破的时候,她激动得泪流满面,拿起手机给王弘山打来电话,请他代为转达对开发区公安的感激之情,感谢开发区分局的警察叔叔这么多年风雨坚守,热血担当,为她的父母讨回公道。她也被开发区警方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表示将向开发区的警察叔叔学习,坚持投身公益,将爱心永远地传递下去。(除民警外,其他人员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