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再上新 轨道上的集装箱“开跑”

2021-12-16 05:20    青岛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韩彤彤 丁淑华 徐斌

近年来,轨道上的都市圈概念火热,高铁一响,黄金万两,轨道一通,城市要素加速流动,那么当轨道上跑起了集装箱,又将会实现哪些变革?今年6月29日,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示范段)竣工仪式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举行,此后,一个个集装箱在这座自动化码头的智能空轨之上“开跑”。

无人操作,精准对接8种港口业务形态,取代人工集卡作业,节能降噪零污染……集合了众多标签的世界首套立体智能绿色空轨集疏运系统正式投用,打通了集装箱运输港、船、站、场间的“最后一公里”,构建起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经济的立体智慧绿色港口集疏运新模式新样板。

“连钢创新团队”再出征,9个月建成智能空轨

从自动化码头建设以来,“智能、绿色”一直是“连钢创新团队”在港口建设上的工作准绳。

2019年,山东港口在深入一线调研时了解到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集装箱集疏运问题,高度重视,在集团公司、科技攻关团队、码头一线业务操作团队中多次征求意见、调研讨论。同年11月28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投产运营之后,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的构想开始推进,“连钢创新团队”再集结,投入到新的征程中。

2020年初,山东港口青岛港联合中车长江公司以及一家美国公司进行项目研究。有了自动化码头的建设经验,团队就有了自主研发的底气,考虑再三,智能空轨项目没有选择与外国公司合作,最终由“连钢创新团队”和中车长江集团研发团队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工程技术部副经理修方强说,方案确定后,成员们仿佛又找到了建设自动化码头时的冲劲,IT、设备、土建、操作……从头干起。

2020年10月,土建开始正式动工,历经两个月,12月底,土建工程全部结束。与此同时,钢结构、轨道梁等的装配工作同步进行,2021年4月,钢结构到场,设备安装随之启动,6月初全部安装到位后,进行设备调试,直到6月29日,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示范段)正式竣工。9个月,从土建动工到竣工开跑,项目组以系统思维、创新理念,边设计、边研发、边建设、边优化,最终完成示范段全线贯通,进入调试阶段。

从平面到立体,打造智慧绿色港口集疏运范本

该示范段项目全长620米,起于自动化码头交流中心北侧、AGV运行区西端,终点位于QQCTU的R09堆场,连接了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在这两个码头间移动的集装箱即可通过空轨进行运输。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两个码头中间原设有一处闸口,人工集卡接连不断地经由此处进行集装箱运输工作,与此同时,闸口上方的智能空轨正在运转。“经过初步测算,智能空轨集疏运工作模式要比人工集卡运输效率高出30%左右。”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操作部副经理耿卫宁向记者介绍,目前处于调试阶段,两台空轨货运动车并未全速运行,即便如此,空轨集疏运的优势依然明显。

除了工作效率高之外,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融合了港口新型集运方式的海关监管方案,推出智能空轨监管系统。区别于使用集卡运输集装箱到固定海关监管区的作业模式,空轨监管系统与地铁进站检查的工作模式类似,集装箱通过空轨运输时穿过海关查验区——一个位于空轨之上的U型检测设备,在不额外增加客户集装箱查验成本、货物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进口箱机检率从传统抽检的6%-7%到现在的100%全覆盖,时间效率从原来的3-4个小时压缩至十几秒钟。

此外,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相对于人工集卡更加安全,人工集卡的安全性能受制于驾驶员、天气、路面等多种因素,而轨道交通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安全性能更高。从碳排放的角度来看,相比重型集卡多柴油发动机的现状,空轨作业全电动、无污染、低噪音,初步测算成本节约至少40%。

至此,港区交通开始从单一平面向立体互联的革命性突破升级,在立体空间上探索更多发展前景的同时,为城市发展也腾出了更广阔的空间。

推动港城融合发展,低碳港口领跑全球

从全自动化码头到“氢+5G”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再到智能空轨集装箱集疏运系统,山东港口青岛港朝着建设“低碳港”的目标稳步前行。

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凭借先进的生产系统,码头接卸箱量越来越大,2020年吞吐量较2019年同比增长37%。与日俱增的集装箱吞吐量给港区交通疏导带来沉重压力。山东港口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全新目标,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为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生产系统匹配可靠高效的后方疏导能力。

山东港口智能空轨系统则是以立体交通的思维构建未来物流体系的关键节点,开辟空中通道,连接重要枢纽,构建起了立体有轨集疏运生态系统,实现不同码头的多平台“握手”“互联”,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实现港口、陆路、铁路联运“零换乘”,催化港口集疏运微循环,将进一步提升集装箱集疏运能力和效率,对提升货物转运效率、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具有重大意义。

从社会效益层面来看,智能空轨系统降本提效,有效节约经济成本和社会资源。传统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涉及公路、铁路建设,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南岸的集装箱码头集疏运为例,需征用铁路建设用地,预估成本约80亿元,巨大的建设成本导致项目规划多年仍迟迟无法开工。而智能空轨系统能有效“破局”,占地面积仅为公路建设的30%,建设成本比原铁路方案节省成本50%以上,并有效规避了铁路进港导致港区疏运效率降低和公路运输车辆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道路安全等问题。

“未来,智能空轨系统将与前湾北岸完成9.5公里全线贯通,与铁路港站无缝对接,将传统集卡的无序运输变为港口集疏运生态系统的空中立体有轨运行。”耿卫宁说,放眼未来,港口的地面运输或将被空中运输替代,在空中形成庞大的运输网络,将集装箱码头、海关查验区、北岸的铁路港站等节点全部串联起来,给城市释放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青岛观察】对青岛来说 上合示范区意味着什么?

2022-06-09    青岛新闻网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最新人事任免

2022-06-09    山东人大

突破邻海侧空间狭窄、深大竖井等难题!胶州湾第二隧道逐步拉开宏大建设作业面

2022-06-0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定了!明天起胶州湾大桥符合条件车辆通行费为零

2022-06-09    青岛早报

5月青岛二手房共交易4818套!新政落地市场要热了?!

2022-06-09   

【飞阅青岛】四年奋进!上合示范区在胶州湾畔强势崛起

2022-06-09    青岛新闻网

6月8日0时至24时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况

2022-06-09    青岛卫生健康

激扬新消费 壮大新制造!青岛举办2022首季民营经济创意会

2022-06-09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