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传来消息!青岛地铁1号线南段年底通车,开通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7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备受市民关注的地铁1号线南段将于今年年底开通。在沿线区市政府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全体地铁人日夜奋战,使得该线路比原来计划开通时间提前了一个月。
为让广大市民提前体验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带来的方便快捷,青岛地铁集团计划在线路开通之前进行试乘活动。此次试乘活动与以往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是扩大范围、全网试乘。市民持试乘票可在全网所有车站上车体验1号线。二是形式多样、便于参与。试乘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团体试乘,主要面对沿线社区、学校。同时还会组织环卫工人专列、志愿者专列。二是个人试乘,通过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获取试乘票,线上主要通过地铁App、地铁公众号、地铁小程序等等,具体的获取时间、获取方式以及试乘规定后续将陆续发布。三是一票通达、往返无忧。本次试乘体验与已运营线路乘车方式不同,无需购票,无须刷卡进出闸机。参与试乘的市民,根据团体预约时间或试乘票标注时间,进行往返试乘体验。
青岛地铁自2010年开工建设至今已建成并投入运营6条线路,运营里程达到246公里,跻身全国前十,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20万,成为近十年来全国地铁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青岛地铁集团董事长张建刚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青岛地铁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秉承“为城市建地铁、为人民建地铁”的工作理念,聚焦让群众出行更加顺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广发“英雄帖”寻找地铁建设同路人,共同发起三期建设、TOD开发和“双碳”战略三大攻坚战,加快推进我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
发起三期建设攻坚,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青岛”
今年9月,我市三期建设规划正式获批,共7条线139公里,总投资约1000亿元。目前,在相关市直部门和区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协助下,青岛地铁正全力推进三期开工筹备工作,部分线路计划年底开工,将创造“当年申报、当年获批、当年开工”的青岛速度。后续,青岛地铁将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效益、效率”四大要素,持续加强建设管理,加快三期线路建设,力争三期规划早建设、早投用、早受益。同时,结合三期建设,积极推动打造“地铁+”立体化大交通体系。“地铁+铁路”,加快“四网融合”,推进地铁与铁路高效衔接、互联互通、票卡互通、安检互信,提高运转效率。“地铁+小汽车”,规划建设一批P+R停车场,着重完善外围区域小汽车和地铁的有效换乘,引导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地铁+公交”,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公共交通体系进行科学研究,提升公共交通出行率。“地铁+慢行”,将“慢行”理念融入到TOD开发建设中,充实地铁的最基础网格。
预计经过6、7年建设攻坚后,青岛地铁运营线网总里程将达到500公里,日均客运量接近500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近5成,实现对航空、铁路、公路、港口等重要交通枢纽全覆盖,三岸主城区内部45分钟可达、关键节点间1小时可达,有力支撑“一主三副两城”都市区空间结构。
发起TOD开发攻坚,建设“地铁新城”
TOD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通过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进行片区一体化开发,打造集商业、商务、居住、生态、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片区中心,已经成为公认的最为集约高效的城市发展模式,并在东京、香港、成都等城市得到了充分验证。
TOD可以让城市更加高效、土地更加集约、出行更加便捷、配套更加完整、居住更加舒适、成本更加低廉。特别是对于青岛来说,环湾“扇形”的城市构型导致“南部集中北部分散”,45分钟通勤圈范围较小、交通“双碳”指数较高。现在来看,要解决大城市病,依靠地铁线路辐射延伸并沿线打造“卫星城”是最好的解决对策。
目前,青岛地铁和有关市直部门、区市政府,已经联手启动了我市TOD战略规划、沿线土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等顶层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三级四类”开发模式(三级:城市级、片区级、一般级;四类:综合中心型、商业中心型、产业服务型、生活服务型),建立了“21+N”重点项目库,总规划开发面积近万亩。依托地铁集团平台、技术、资源、经验和政策五大优势,建立了地铁集团、区市平台、顶级策划、龙头开发、央企施工“五位一体”的联合开发体系,覆盖一级土地整理+二级项目开发+三级项目运营“三级联动”全生命周期,以市场化运作保障项目高质量建成。
下一步,青岛地铁将按照“先行策划、系统规划、精准设计、功能复合”四个原则,加快推动项目运作,力争21个重点项目在三年内全部启动,实现带动千亿投资目标。同时,立足“打造10分钟宜居宜业活力圈”理念,做好项目空间、业态、产业、环境、交通等策划研究,将每一个TOD项目都打造成“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的微型城市体系,建成“地铁新城”,吸引更多人在地铁两侧工作和生活,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使城市发展更高效、运行更低碳,使百姓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发起“双碳”战略攻坚,力争实现节能降耗40%
“双碳”已经成为发展共识。地铁作为用电大户,目前每年耗电超过4亿度。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和省、市能源发展规划,地铁集团已成立“双碳”工作专班,统筹研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各领域、各环节“双碳”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预计全年实现节电超3000万度:
一是技术节能。推广应用36套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年节能量达900万度以上;在13号线加装光伏发电装置,设备投用后预计可实现发电300万度/年;试点应用了智能照明、磁悬浮蒸发冷、永磁电机、热泵回收等节能新技术,为后续大规模应用积累了经验。
二是管理节能。印发了能源管理规定、服务设备节能运行规范,统一线网设备节能运行规范要求;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借助外部资金进行节能改造,实现共赢;搭建了能源管理平台,精细化管控照明、通风空调、电扶梯等高耗能设备。预计年节能达2100万度以上。
三是发展“双碳”产业。与青岛阳光氢能合作,计划在青岛投资建厂,引入氢能设备高端生产线,推广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引入绿色装配式建筑企业,在地铁建设和TOD开发中,推广更保温、更环保的材料,大大降低车站及办公区域空调的使用频次;与储能系统的制造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广储能装置“削峰填谷”功能在地铁领域的应用。
下一步,青岛地铁将加快推进双碳战略“青铁”方案,打造绿色地铁青岛范本。一是强化总量调控,系统性核查地铁运营碳排放情况,确定降碳场景,科学制定“达峰-中和”路线图。二是夯实能源供给基础,扩大氢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利用规模,加快推进光伏+储能分布式电源建设。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统筹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能源体系建设,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三是深挖内部节能降碳潜力,联合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和行业头雁企业,成立节能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统筹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研究,加快推进飞轮储能、永磁牵引系统、能量高效智能管理系统等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力争实现节电30%,新能源发电10%,实现节能降耗40%目标。
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暨青岛地铁产业合作推介会将举行
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建好青岛地铁,做大做强我市地铁产业,青岛地铁正与市工信局一起,加紧筹备“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大会暨青岛地铁产业合作推介会”,将广发“英雄帖”,寻找地铁建设同路人,助力城市千亿级轨道交通生态圈。
“我们特别欢迎青岛本土企业参与,也诚挚邀请外地企业参与青岛地铁建设,在青投资、落户青岛。”张建刚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