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打卡最美海岸线丨从绿色生态到蓝色产业 青岛灵山岛生机勃勃促发展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山东省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目标任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全面回顾山东沿海各市在经略海洋特别是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的重大成就,11月25日-27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省内各市各网站和新媒体客户端协办的“云上打卡最美海岸线”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在我国东南海域,距积米崖码头9.2海里处,矗立着一座海拔513.6米、面积7.66平方公里的小岛,它便是我国北方第一高岛,也是青岛市最大的有居民海岛灵山岛。自200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灵山岛自然保护区以来,这里在保护中开发,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协同发展之路。
修岸护海、科技加持“生态优先”让蓝色海岛收获绿色
如今的灵山岛森林覆盖率超过80%,有6种复杂地貌、423种植物,周边海域有100多种浮游动植物……
青翠欲滴的灵山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2019年起,灵山岛实施海域人工养殖网箱集中清理行动,有效降低海洋生态负荷。灵山岛还建立起了一套保护自然海岸线的长效机制,实施灵山岛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对垮塌案线进行了集中修复整治,增强了修岸护海、绿色养海的能力持续,海洋自我修复能力和海域海岛生态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为了给“生态优先”保驾护航,灵山岛自然保护区与西海岸新区人民法院共建了山东省首个海岛生态巡回法庭——灵山岛环境资源巡回法庭,为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司法保障。
灵山岛有一支海洋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打捞海洋垃圾等公益活动。而灵山岛的居民们,也纷纷化身海岛守护者,如果遇到游客乱扔垃圾、破坏树木等行为,他们会主动上前制止。
而现在,灵山岛的生态保护又多了科技力量的加持,“智慧灵山岛”生态管护平台的上线,可以通过海域海岛360度野外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无人机及高分辨卫星遥感影像等先进技术,动态跟踪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海洋海水水质检测等数据,汇总辖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变化情况,对比分析数据,为生态保护修复、人工巡护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对岛屿全方位、全天候的管护。
海岛“蓝精灵”帮您办事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海里”
灵山岛是青岛市最大的有居民海岛,岛上现有人口2400余人。此前受特殊地理位置的限制,岛上群众需要跨海办事,费时费力,现在灵山岛保护区打造了“陆岛统筹”新模式,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海里”。
灵山岛保护区管委创新实施“3+2”工作机制,即每周5个工作日,工作人员3天驻岛办公,2天岛外办公,并实行轮换制,确保办理事项有人接、有人办、有人回。保护区管委还根据各科室职责,结合海岛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将管委科室分成三类,其中第一类部门为3个,分别是便民服务、科研保护和综合执法部门;第二类部门为6个,主要是社区建设、应急管理、文教卫生等部门;第三类部门为管委其他科室及区直派驻单位。每一类部门都设定固定的办事窗口(工位),并规定每个工作日必须有工作人员对外办公。
今年,灵山岛保护区创设了“蓝精灵网格帮办代办员”队伍,网格员在驻岛期间主动走访入户,征集岛上群众需求。小到帮助孤寡老人代买药品,大到根据群众需求组织技能培训,网格员已经征集意见建议近80条,累计代办事项近180件,把便民服务做到群众心坎里。
生态旅游与海洋牧场齐发展海岛蓝色产业展生机
每年,约有12万游客被灵山岛优美的环境吸引了来此游玩,岛上居民开起了民宿、渔家乐,灵山岛的旅游业逐步兴起。“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破解业态标准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灵山岛保护区成立了生态旅游业协会和渔家乐协会,引进了高端民宿,促进行业有序竞争,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不过,灵山岛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的仍然是养殖业和捕捞业。因此灵山岛附近海域大力发展人工鱼礁、底栖渔业,形成海洋牧场发展的群体效应。
目前,已构建人工鱼礁58000余空方,通过持续实施“南鱼北养+灯光诱饵”增殖放流工程,到2025年力争年产突破380万公斤。
闪电新闻记者 曹宁 辛鹏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