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引领创新创业 崂山区谱写新时代“创业故事”
青岛新闻网11月24日讯(记者 韩彤彤)创新、拼搏、务实、奉献,新时代崂山创业精神是崂山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勇向前的缩影,政校企三方联手不断为崂山区打造出创新创业新平台。23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崂山区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主题为“预见崂山,筑梦未来”的2021新时代崂山创业精神全媒体采访行活动,通过“一部门、一院所、一园区、一街道”,全场景呈现崂山区在新的赶考路上的“创业故事”。
推动免申 即享“人在家中坐,财从天上来”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为气象、风电、海洋、航天等提供激光雷达传感器和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乘着“鼓励创新”的东风,在成立短短三年多时间里,公司实现了从“跟跑”到与国际“并跑”的跨越发展。对此,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琪超将其归结为崂山区浓厚的创新氛围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就在前几天,我们还在忙着推进手头的项目,突然收到了公司财务发来的消息,有一笔几十万元的资金到账了,查了一下才得知是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奖补款项。”王琪超表示,这种“人在家中坐,财从天上来”的情况如今在崂山区早已是“见怪不怪”,近年来,通过免申即享服务,多笔政府奖补资金的及时到位,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在几年前是很难实现的,往往需要填写各种申请资料,过很长时间才能拿到这笔奖补资金,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常态。”王琪超这样说。
实际上,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所享受的免申即享服务只是崂山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航青岛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高振岳用“3个100”介绍了在崂山这片热土感受到的优质营商环境。“北航青岛研究院从动议合作选址到挂牌成立只用了100天,2万平方米承载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实践乃至创新创业的硬件条件环境打造只用了100天,2017年第一届108名研究生在崂山开展全过程培养只用了100天,这是北航建校历史上第一次在异地的研究生成规模培养,这些都离不开崂山区给予我们发展的最大支持和支撑。”高振岳说。
“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还体现在崂山区行政服务大厅里。记者留意到,虽然是工作日,但这里却并没有想象中大排长龙的景象,休息区摆放的座椅,只有几名市民“孤独”地坐着,偌大的大厅显得“空荡荡”。
原来,为了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崂山区探索实施“一套机制”“一事全办”“一次办好”“一站服务”“一帮到底”的“五个一”工程,在全省首创施工许可、质监、安监、人防质监四表合一“一事全办”,将办事时间由四天以上压缩到即报即批,极大提升了审批效能,创新做法得到省住建厅的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实施。
过去,崂山区的工程建设审批事项分散在多个办公点,企业办事和审批部门之间沟通都需要来回跑。为了破除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藩篱,如今崂山区在大厅建设项目严格按照“一窗受理、一窗出件”的原则进行办理,实行“前台综合收件、后台并联办理、前台统一出件”的模式进行,精简了审批环节,提升了审批效率。同时在大厅三楼设立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服务区,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工程建设审批平台帮办填单及咨询服务;高标准配备联合审图室,为部门之间实现联合审图提供优越的条件,提高了审图效率,增强了办事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以海尔学校项目为例,该项目仅两天时间就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擦亮民生底色 创建山海品质新城
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因一些“小转变”而惠及百姓“大民生”的故事,在崂山区轮番上演。
“以党建为引领,今年初,我们辖区内首个特色楼宇‘天宝健康城’隆重揭牌。”在金家岭街道,街道发展保障中心负责人陈文敏告诉记者,依托配套齐全、设施先进、功能明晰这一平台优势,“天宝健康城”通过打造健康产业的大本营、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惠及企业、民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健康类产业正在准备入驻天宝国际谋求发展。
据天宝国际商务中心联合党委书记张勋铭介绍,比邻青大附院(东部院区)的天宝健康城实现了停车、就医、餐饮、住宿一体化,为青岛市区大健康产业的聚集发展提供了平台,特别是新药特药、直供药专供平台,为重症病人争取了抢救时间。“同时,了解到不少在医院实习的大学生面临住房紧张的难题后,我们还专门在楼内配备了大学生实训公寓,为这部分大学生实训提供教学、食宿、安全的工作环境。”张勋铭这样说。
类似的惠及民生的案例还有很多,今年以来,崂山区持续为老百姓搭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所谓宜居,最直接的体现或许就是看能不能便捷舒适地买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环境整洁明亮、过道宽敞干净、功能分区清晰、配套设施完善……不久前刚刚改造完成的欢乐大家庭农贸市场,在保留传统菜市场烟火气息的同时,还推出了社区“小管家”,设置缝补、快剪、休憩、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项目。“为了让群众购物方便的同时也能吃上安全的外卖,我们在市场的外卖餐饮街全市首批试点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这样说。
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崂山区还把医疗机构“无障碍”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在过去,医院封闭的小窗口、高台子,使得居民挂号就诊隔了一扇玻璃窗,医患交流起来不太方便。为了更好地服务就医群众,不久前,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原先封闭式服务台的玻璃窗拆掉,把1.2米的服务窗口降到0.8米高,将收款、挂号、药房等区域的18个窗口全部变成开放式柜台,消除患者“趴高台”“隔空喊话”的情况,在符合防疫规定的同时,把“无障碍”服务送到了居民身边。“过去窗口太小,说话靠喊,现在交流起来明显方便多了。”市民王先生笑道。
透过一个又一个的“小转变”,在崂山,鲜明的民生底色正成为这座山海品质新城建设成果的最佳注脚。
坚定鼓励创新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越来越优,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整个崂山区的创新氛围也变得越发浓厚起来。
在北航青岛研究院,高振岳表示,自2016年5月由北航、青岛市、崂山区和校友企业歌尔集团四方共建,5年多时间来,北航青岛研究院以“扎根崂山、服务青岛发展”为己任,围绕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崂山芯谷”“战略北进”等发展战略,按照学校与崂山区政府签订的《北航青岛研究院共建协议》,务实引进和落地各项建设内容,推动相关技术在崂山的产业化应用。
据了解,目前,北航青岛研究院已初步建成了6个(虚拟现实、微电子、精密仪器与光电、新材料、空天技术应用、歌尔未来科技等)集创新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产业化融合的科创平台,在汇聚人才、打造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高端科创平台、承载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加强科研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进产业孵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努力,建成了科研创新及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全面融入崂山区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
也正是得益于北航青岛研究院等相关科研院所的“加盟”,在崂山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金融为代表的新兴未来产业才得以快速崛起。
在国际创新园的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展示中心,一系列高新技术的演示,让记者沉浸在这座未来之城。据介绍,截至2020年底,崂山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4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5.5%,位居全省前列。
何以如此?在与崂山区科创委科技创新部相关负责人贾文生的交谈中,一条属于崂山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一方面,加快构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崂山区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高成长性高企-高企上市培育企业”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制度。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新形式和新要求,制作2021年高企申报明白纸,广泛发动企业申报;组织上市培育库高企申报青岛市技术创新项目,推荐海骊住居等8家企业完成申报,争取市级支持;加速推进科技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上半年推动冠中生态、海泰新光2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全区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
另一方面,加速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崂山区创新单个重点项目小专班模式,加速推进北航青岛研究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向现代化新型研发机构转变。组织推荐省海仪所、海纳云科技、海信网络通过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认定,获批数量占全市50%,居全市首位。支持省海仪所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华理青岛创新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蓝色药库”建设。
此外,崂山区还通过政策引领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制定《崂山区科教产融合园区建设方案》《崂山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上试点免申即享,兑现落实“高端人才集聚计划”等区级人才政策兑现,按照《崂山区关于鼓励支持人才平台载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人才引育平台集聚计划”“技术转移平台培育计划”等实施细则。成功举办2021中国(青岛)集成电路创新生态高峰论坛暨国产与开源芯片高峰论坛,搭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交流平台;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普宣传日等主题宣传,不断集聚科创生态。
通过纵深推进“鼓励创新在崂山”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在崂山区,一个服务省市创新发展的“策源地”正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