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舒适生活空间,青岛市北区“美丽街区三期”项目施工
日前,青岛市北区旧城改造项目——历史文化记忆片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美丽街区三期工程施工,包括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和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胶州路以南),涉及馆陶路、宁波路、海泊路等12条道路,全长4564米。建设内容包括市政管网配套、架空线路地下改造及部分箱体迁移、多杆合一、绿化提升、道路综合整治等工程。
破解难题,开启“新生活”
据了解,“美丽街区”属于市北区老城区改造项目,由中建筑港集团承建,全力为居民打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
馆陶路历史文化街区施工区域内道路狭窄,附近有多处小区、敬老院、幼儿园、公交车站等便民场所,人车流量大,交通导流困难,为减少道路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建设伊始,项目部就提前对项目周围情况做好了排查分析,向附近小区、学校等做好解释工作,邀请交警、城管和公交单位进行交通导流,优化交通线路;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三级安全文明保证体系,营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确保将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由于老城区改造地下管网复杂、专业管线繁多,城市“蜘蛛网”现象严重,且原有管线建设年代较早,施工时与后续新管线难以综合平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项目部在施工前与建设、勘察、设计及管线产权单位现场对接,明确了管线用途及具体位置,在图纸中合理布设,施工时做好时序安排。同时采用通讯网络“四合一”终端整合技术解决墙体线盒乱挂的现象,降低网络运营商二次成本投入。为了保证老旧管线的安全,项目在开工前先进行人工探挖,明确位置后再展开施工。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部成功解决难题,优化线路排布,为管线穿上了“隐形衣”。
重振动能,激活“新引擎”
市北区是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主战场”,借助城市更新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品质是市北区老城复兴的关键。中建筑港始终坚持以创新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激活城市生长的“新引擎”,使老城区重振动能羽翼。
作为青岛市历史街区示范项目,四方路片区道路采用具有青岛特色的马牙石铺装,形成了人车分离的步行街道。由于铺装面积大、工期紧张,项目部建立了石材进场验收制度,严把原材质量,每批材料进场时均对马牙石尺寸、表观效果等进行严格地检验。与常规做法不同,马牙石道路铺装是个技术活,加工和铺装精度要求很高,铺装后为了保证密实,需要分3次使用砂浆灌缝。项目在铺装时采用“样板引路”措施,以样板工程作为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实现最佳铺装效果。
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四方路周边架设了5G多功能智慧灯杆。与传统灯杆不同,智慧灯杆整合了监控摄像头、5G微基站、安全报警设备等硬件,通过信息感知和大数据交互技术,能实现智能照明、智慧交通、信息发布、环境监测、汽车充电等多种功能,实现老城区公共空间的高效利用。未来,历史街区将实现5G网络全覆盖。智慧灯杆的投用,是智慧城市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将智慧灯杆打造成数据收集和处理的中心,让其成为智慧城市的“神经”和“血管”,将推动城市治理变得更加智能化、科技化、精细化。
延续文脉,创造“新回忆”
老街区承载着历史沉淀,连接着城市的过去与未来。项目结合街区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施工方案,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原汁原味,又注入了创新活力。
馆陶路街区是青岛有名的商业街区,曾经聚集近十个国家的60多家企业,有“青岛华尔街”的称号。改造过程中,馆陶路一线在欧陆风情街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商业亮点打造,通过街景整理、管线配套升级、慢行交通优化等方式形成特色街区新亮点。“过去门前杂乱破旧,路也不好走,改造后整体形象都提升了档次,我们的生意也好了很多。”馆陶路广场综合超市负责人王先生赞叹连连。
广兴里周边区域是青岛里院建筑的聚集区,共有十余处历史风貌建筑,是老青岛市井文化的集中体现地。为了将这些历经沧桑的里院重新焕发光彩,项目团队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用“绣花”功夫还原老建筑的风采,参照德国传统街道铺装方式,铺设了1.5万平方米的道路。
广兴里开街后,便吸引了许多老住户前来打卡。“老街区改造完令人耳目一新,不仅美观别致,还保留了很多我们特殊的回忆,我真是太感动了!”市民张女士激动地来到里院拍照留念。
据悉,“美丽街区三期”项目将对四方路和上海路-武定路历史文化街区共14条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年底前计划完成8条,主要包括地下管线更新扩容、电力线下地、城市家居、街头绿地改造等内容。
“中建筑港是岛城改革发展、城市建设事业的深度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作为市北区的驻区建筑企业,中建筑港将进一步提升发展站位,勇担驻区企业社会责任,服务重点民生改善事业,以专业优势服务市北建设、以匠心品质助推市北转型发展、以一流品质服务市北城市更新提升,为百年老港区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贡献应有力量,为幸福、宜居市北建设贡献央企担当。”中建筑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同敬在青岛市北区“筑城市梦想”第一届企业沙龙中表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武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