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青烟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三核引领”的创新力到底有多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济南报道
截至目前,济南、青岛、烟台三座扛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重任的城市,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全部出炉。
济南,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8282.45亿元,同比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5.8%。
青岛,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10310.36亿元,同比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6.3%。
烟台,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6167.73亿元,同比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5.2%。
在山东着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作为“三核引领”的主引擎,青岛依然稳居全省第一,前三季度生产总值首次破万亿;济南今年相比去年同期增量超过千亿;烟台紧追不舍,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实际到位日韩资总量均居全省第一,“三核引领”的作用更加突出。
济青烟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亮眼成绩
从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看出,省会济南呈现出加快恢复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中好的条件、好的因素、好的预期不断聚集。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贡献突出,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9.4%,今年以来始终领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左右,体现出引领增长、强力承压的发展特点。从高附加值产品来看,济南工业机器人增长30.7%,高容量电力变压器增长61.6%,11万伏以上的高压开关设备增长68.6%,数控金属切削机床、数控金属成型机床分别增长87.1%、69.2%,增速均领先传统同类产品。
青岛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则是引领突出,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1%。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6%,两年平均增长17.0%,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这个增速甚至超过了宁波。另外,青岛前三季度投资增速高于全年10%的计划目标,也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前三季度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工业投资高速增长,技改、民间、四新经济投资增速全面提升,仅高新技术制造业就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06.3%,拉动高技术投资增长29.6个百分点,对高技术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152.1%,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26.1%。这足以说明,青岛工业经济韧劲十足,新动能持续壮大,未来青岛在高新技术制造业领域的占比会进一步提升。
烟台也毫不示弱,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的亮点之一则是利用外资高位增长,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6.8亿美元、增长139.1%,总量居全省第一位,增幅高于全省27.5个百分点,占比高于全省24.7个百分点。在对外贸易方面,烟台前三季度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143.4亿元、增长42.8%,总量居全省第二位,虽然与第一名青岛的差距仍然较大,但增幅却高于全国、全省20.1和6个百分点,提前2个多月完成全年任务,并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数量全省第一。
另外,烟台前三季度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36个,增长41.3%;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26个,增长24.8%,跑出了“每个工作日引进一个十亿元以上项目”“每周引进三个500强项目”的“烟台加速度”。
“三核引领”创新力大比拼
济南、青岛、烟台,山东GDP前三甲城市,在山东版图上构成一个大三角,拥有全省1/5的面积,1/4的人口,1/2的创新资源,创造了全省1/3的经济总量。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生产总值为60439.2亿元,济青烟三市占了2/5。“三核引领”,就是要充分发挥济南、青岛、烟台三市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等综合优势,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树立标杆。
进入新发展阶段,立足高质量发展,济青烟三市都在抢抓机遇,狠抓创新发展。
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省会济南锚定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前三季度,济南“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1.2%,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6.9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4倍。1-8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20.9%和28.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6.9%和19.3%。由此可以看出,济南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在数据背后,济南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市创新能级、大科学装置建设、原始创新能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创新之火进一步燃响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引擎”。就在近日,最新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出炉,正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济南首次进入前十,位列全国第八。
作为“三核引领”之一的青岛,其创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单以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为例,1-8月份,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9.7%、30.7%,合计上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8.3%和23.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6.1%、14.8%。其中,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3%和49.3%,合计拉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
另外,海洋经济是青岛最突出的优势。想要创新发展,青岛将在“十四五”时期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际院士港等,实施海洋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努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一向低调的烟台,目标是成为先进制造业名城,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创新驱动,政策先行。烟台先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优化营商环境200条具体举措,为创新创业创造厚植土壤。目前,烟台已拥有各类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2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3家。拥有省级“独角兽”企业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0家。其中,9家重点“小巨人”企业获中央2021年第一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2235万元,13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再次入围第二批支持企业名单,争取资金数、入围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
“十四五”期间,烟台将实施“科技攀峰”行动,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要素集成、成果转化中的主力军作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养链条,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
“三核引领”,济青烟率先突破,然后“连点成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融合发展,让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大格局的根基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