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清淤近8万立方米 青岛李村河流域治理效果初显
青岛新闻网10月28日讯(记者 张晓楠)今天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李村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情况。据悉,通过做好源头治污、系统治水和生态治河等工作,李村河流域治理效果初显。截至目前,李村河流域累计清淤近8万立方米,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北方大型缺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模式。同时,流域内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打造了一批高品质的绿地、公园,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河道水质稳定、水生植物丰富、水生动物活跃,有10多种珍惜鸟类再次返回栖居在李村河,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
李村河是流经青岛市区最长、支流最多的河流,流域总面积约143平方公里,是青岛市重点治理的城市河道之一。在前期治理基础上,2018年青岛市以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通过建立健全14项体制机制、实施李村河污水厂四期扩建及提标工程、李村河流域雨污分流工程排水管网改造、李村河河道补(蓄)水及防洪调蓄等六大类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李村河流域水环境质量。
采取电子潜望镜技术检测 畅通管网“毛细血管”
青岛按照“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的思路,加强对排水系统的排查建设。自2019年以来,对李村河流域现状公用排水管网进行内窥检测,检测评价现状设施完整性、运行能力,建立管网内窥检测信息台账,运用闭路电视技术检测447.803公里,采取电子潜望镜技术检测286公里,发现问题3万余处,全面细致摸排污染源头,逐个小区、街道排查改造管网,畅通了管网的“毛细血管”。
探索生态治河路径 累计清淤近8万立方米
在李村河流域治理中,青岛转变依靠工程治水的传统模式,积极探索生态治河路径。在青岛市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试点区基础上,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思路,打造李村河流域海绵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区55.64平方公里。创建了全市统一共享的海绵城市和排水监测管控平台建设的示范,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动态跟踪。同时,河道的清淤疏浚不仅关系到周边群众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也是防洪排涝的重要保障。2020年9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李村河清淤工程的通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沿河各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李村河清淤工程。截至目前,市北区累计清淤2.41万立方米,李沧区累计清淤5.58万立方米。
通过做好源头治污、系统治水和生态治河等工作,李村河流域治理效果初显,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北方大型缺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模式。2020年1月,生态环境部对青岛市李村河治理成效在官网进行了报道;同年11月,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通知大力推广青岛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做法。2021年2月,李村河流域治理工作入选生态环境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宣传片;8月,被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经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