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牵手共话未来 助力青岛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青岛新闻网10月26日讯(记者 丁淑华)10月26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中德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岛论坛于青岛新金融产业园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绿色·包容·活力为主题,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委员会、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指导;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勘察设计协会、青岛市中德交流合作协会、青岛市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青岛市政协主席杨军,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勇,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军,青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振东,市北区委书记、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张新竹,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勇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相关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出席活动;中国前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原会长卢秋田发来祝贺视频,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总规划师吴志强进行连线演讲,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冯正功等嘉宾现场分享观点,共同助力青岛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更新,青岛历史城区焕新机
正如德国谚语所说,“山与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在深化中德友好关系,加强双方互利合作的背景下,中德双方的“相逢”与合作不止于此。
在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中山路、馆陶路和邮轮母港区等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积极导入新业态,推进港城联动、老城复兴。中德双方在城市更新这一新领域,开启一段紧密相连的“合作佳话”,最佳落脚点便是青岛这座城市。
可以说,在独具文化底蕴的青岛历史城区上实现城市更新,以产业为导向,促历史城区蝶变,不断焕发新生机,利用建筑这种特殊表达形式,隔空实现了一次中德的“携手合作”。
今天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中德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岛论坛,紧紧围绕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通过国际化、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适合中国城市更新的多元化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青岛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相关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中德两国在相关领域的长期交流合作,是深化中德合作的成果之一。
绿色包容活力,三位一体构建历史城区新魅力
市北有14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约占青岛市历史城区的一半,是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腾笼换鸟的主战场。近年来,市北在建筑修缮、活化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产业复兴、“四新”导入、腾笼换鸟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摸索出一套历史城区复兴的“市北模式”,也与本届论坛主题“绿色、包容、活力”高度契合。
坚持绿色、关注绿色。市北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紧扣“打造洁净美丽、‘三生’融合的历史城区环境”“打造舒适宜居、便民利企的历史城区”目标,把提升环境功能品质摆在重要位置。
坚持包容,关注包容。市北提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和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作为产业承载区,历史城区也进行了“产业定位”,将目光瞄准“四新”经济,大力发展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产业,推动港产城一体化格局全面起势。可以说,上至各式产业行业导入、产业生态营造,下到建筑风格设计,市北历史城区无不向外彰显着大气包容之态、海纳百川之势。
坚持活力,关注活力。在充分发挥历史街区的产业承载作用基础上,市北不断科学、持续、有序导入优质产业招商项目,用新产业激活历史城区,为历史城区的“转身”注入新活力,使其成为推动青岛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以及北方城市历史城区转型涅槃的新样板和新标杆。
市北区正以一往无前的冲刺速度加快经济部门进驻历史城区,在项目一线抓产业、导流量、解难题、抓落实。真正让历史城区升温,成为“四新”经济的成熟载体,更好走深走实历史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