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长护险让失智失能的“空巢老人”更有保障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10月24日电(记者 张昕怡、冯松龄)随着我国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失能失智老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让这一群体及其家庭更好地生活?青岛市2012年在全国率先建立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给出了参考。
长护险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对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失能失智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和功能维护服务,切实减轻他们及其家庭因此而产生的沉重经济负担和照护负担。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青岛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04.26万人,占总人口20.28%,高出全国1.6个百分点。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约30万人,其中重度失能7万多人。
2012年,青岛市首次试点长护险。2016年青岛被确定为国家长护险试点城市。2018年4月,青岛市建立了以城镇参保职工为主要保障对象、以整合式照护服务为主要特点的新型长护险制度。9年时间,青岛长护险享受待遇人数从约8000人扩大到了7.1万人,资金支出从4500万元增长到了35亿元,护理服务机构从143家增加到了978家。
政府搭台,机构唱戏。在全市978家定点护理机构中,民营机构占87%,提供护理床位3万余张,解决就业岗位2万个,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发展的良好生态格局。
在青岛万林健康产业集团刘序田看来,农村长护服务的痛点就是缺钱、缺服务、缺资源的整合。“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不足,加上农村医卫条件差,一旦患病,护理是难题。”他说,大量“空巢老人”还要承担照顾留守儿童等责任,压力大。对于服务机构而言,需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长护服务模式,满足农村老人“离家不离村”的需求。
在青岛长护险制度实施的9年里,中国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初步探索了一条商业保险公司参与长护险经办的合作路径。截至2021年3月,该公司累计支付长护险赔款17.94亿元,赔付41.09万人次。2021年5月,该公司长护险团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
“长护险制度不仅让失能失智群体会得到更人性化、高质量的照护服务,还拉动了就业,缓解了看病难、床位紧张等问题。”青岛市医保中心长护处副处长唐林凤说,城乡发展不平衡、照护技能提升资源分散、缺乏统一标准等制度发展的新矛盾有所凸显。
为解决这些问题,青岛市探索建立了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实现了长护险参保职工医疗护理和基本照料费用报销 90%,参保居民医疗护理和基本照料费用报销70—80%。针对不同参保人群现场评估分级,可实施居家照护、机构照护、日间照护等多服务形式,照护费与个人的照护需求等级挂钩。
“从目前的试点情况看,各地政策构架和探索方式有所差异,希望长护险制度能尽快实现从职工到居民、从失能到失智、从城市到农村、从医疗护理到生活照料、从被动保障到主动预防的蜕变。”唐林凤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