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优化高校区域布局 筹建空天信息大学
10月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鲁政发〔2021〕16号,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显著增强,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社会建设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为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在高等教育方面,《规划》提出:
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驻鲁部属高校强化“双一流”建设,力争在若干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重点支持15所左右省属高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或国内同类型高校前列;重点建设10个左右基础力量雄厚、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优势学科,打造学科高峰;支持40个左右突出前沿引领的优势特色学科,构筑学科高原。制定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常态化监测指标体系,开发监测评价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优上劣下。
建成康复大学,汇聚全球康复资源,促进康复、医疗等相关健康产业发展。
筹建空天信息大学等高水平创新型大学。
支持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扩建等项目。
统筹配置全省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合并组建、新设增设、调整撤并、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的区域适度增设高职院校,精准培育区域产业发展适用人才。
实施应用型大学建设工程,推动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重点从治理机制、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四个转变”。
大力支持应用型专业建设,以应用型专业发展带动应用型大学建设。
通过增设专科高等职业学校、发展五年制高职以及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按院校设置程序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等措施,增加专科职业教育学位数。建设不少于10所高等职业院校。
积极推动增设职业技术大学和职教本科专业点,增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招生计划,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安排逐步达到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招生计划的30%,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
推进中等和专科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在优质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模式。
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建设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鼓励行业组织和领军企业积极参与教师培养。
实施职业院校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工程,聚力打造30所左右具有山东特点、全国领先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50个左右高水平高职专业(群)。
大力振兴教师教育,调整、优化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布局,加大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的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不低于10%。
扩大学位授权规模,力争新增3所高校获得博士学位授权、3所高校获得硕士学位授权,新增50个左右博士学位授权点。
实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系列工程,建设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
建立研究生教育综合评价制度,发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加强系统科研训练,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
推动高校分类制定学位授予标准,探索将专业实践、产品研发、创意创作、职业技能等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逐步推进培养单位实行全部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高校年度绩效考核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重要指标。
健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大力发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积极争取首批增列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促进公共卫生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融合。
积极推进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建设,建成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新增30个左右境外办学机构。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支持与境外高水平院校合作办学、学生互换、学分互认。
借鉴“双元制”等国际经验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将国际职业资格标准、教学标准、行业标准和教学资源引入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国际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品牌。
实施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将高校打造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特色,在全省高校分批立项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实现高水平学科全覆盖。
聚力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培育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打造60个左右高水平协同创新中心。
优化大学科技园布局,新增10个以上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引导高校师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