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建设,青岛各区市这样做
胶州市
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建军:
44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 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胶州市树牢“项目为零、一切为零”的工作导向,抓机遇、抢时间、争第一,加快形成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大画面和生动场景,努力成为支撑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
今年年初,胶州市梳理了750个5000万元以上固投支撑项目,按照“边招商、边动态调整”的原则,目前,固投支撑项目已增至911个;计划全年新增开工纳统项目371个,截至目前已新增394个,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从省市重点项目看,44个省市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34个项目已纳统,纳统率为77.3%;1-8月份投资完成率达101.5%,预计年内投资完成率达120%。
从重点产业项目看,梳理制造业项目450个,总投资1197.5亿元,1-8月份完成投资占全年计划的71.4%。特别是正在推进的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项目,由世界500强丰益国际投资10亿美元建设,是近年来青岛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生产制造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实现产值450亿元。
从“四新”经济项目看,梳理项目569个,总投资2060.3亿元,1-8月份完成投资占全年计划的74.4%。“四新”投资占比达65.7%,占比提升幅度为6.3%。特别是引进的吉利卫星互联网项目,由世界500强吉利控股集团投资41.2亿元建设,占地30亩,年内项目主体竣工。预计明年将发射卫星9颗,3年内将发射卫星72颗,打造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全球低轨卫星星座。
下一步,胶州市将按照“开工一批、策划一批、储备一批项目”要求,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链式发展上下功夫。注重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把招引链主型项目特别是制造业龙头项目放在首位,持续深化与中集、海尔、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合作,加快中集冷机生产制造、海尔商用空调等项目建设,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条。实施企业倍增计划,选取20家企业利用4年时间进行产值倍增,加快培育一批50亿级、百亿级企业。
在“四新”经济培育上下功夫。重点培育壮大科技含量高、亩均投资强度大、孵化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轻资产项目,全力打造以创业孵化基地为代表的孵化器项目,以万洋众创城为代表的工业地产类项目,以半导体产业园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园区类项目,全面提升引进项目的含金量、含新量。
在加快项目落地上下功夫。在9月份已召开重点项目观摩会的基础上,计划10月份举行一次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和集中签约活动,11月份集中推介发布一批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合作项目,全面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
在深化部级合作项目上下功夫。加快与国家部委合作项目落地力度,重点抓好与农业农村部合作的总投资100亿元的全球香辛料交易金融中心项目、与应急管理部合作的总投资50亿元的青岛全民应急体验培训中心项目、与生态环境部合作的总投资41亿元的中国北方环保产业基地项目,全力打造部地合作新范例。
西海岸新区
市委常委,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区委书记孙永红:
聚焦重点项目攻坚突破 力争全年新引进过亿元项目300个以上
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落地年”部署要求,将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攻坚突破、全力推进。1至8月,新区开工在建项目1437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预计前三季度,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四新”投资增速保持10%以上,工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超20%,投资总量和增速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
重点产业方面,开工在建项目592个,总投资4274亿元。其中,326个制造业项目,完成投资312亿元,金能科技项目计划10月份一期投产,海容冷链项目、高端智能制造和3D打印项目已开工建设。99个海洋产业项目,开工在建79个,完成投资195.4亿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投入运营,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项目团队入驻新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一期投入使用。
“四新”经济方面,开工在建项目786个,总投资3179亿元。其中,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7个、市13条产业链重点项目17个,全部开工在建。中科院吸气式发动机大科学装置,是全省唯一列入“十四五”第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转转科技全国总部项目质检中心已完成交付,计划明年一季度投入使用。
下一步,西海岸新区将聚焦重点项目攻坚突破,全力打赢“项目落地年”硬仗。一是加快推进总投资540亿元的8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年内开工,力争全年开工在建项目超过1600个,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二是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全力推动383个谋划项目提前开工。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将未按计划开工、进展缓慢项目作为顶格推进、“日督导”“周调度”“月考核”的重点,将年度目标落到实处。
西海岸新区将精准聚焦“四新”经济,围绕新区9条产业链精准招商,壮大产业项目储备规模,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0个以上。大力实施“链长制”,全面提升“四新”经济产业能级;全力突破数字经济,重点推进宸芯科技、科大讯飞、以萨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头部”项目;围绕工业互联网、跨境电商、在线经济等重点方向,开拓场景赋能空间,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依托5G高新视频实验园、海尔智能研究院、中电光谷产业园等空间载体,加快建设新经济产业园,形成“新产业+园区”的发展格局。
市南区
市南区委书记赵燕:
全力推动“四新”经济取得新突破 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
市南区坚决落实“项目落地年”部署要求,深挖建成区投资潜力,紧抓总投资1147亿元的74个重点建设项目不放松,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8%,其中“四新”经济项目投资增速28.2%,“四新”经济占比47.9%,占比提升幅度达5.4%。
今年以来,市南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市南区共有5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均为“四新经济”项目,开工率100%。省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97.5%,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43.68%;历史遗留项目取得突破。湛山广场项目地上部分已向居民开放、停车场近期投用,佳世客步行街、太古广场项目加速推进。西部历史城区焕发活力。六街口停车场启动管线迁移施工,青岛湾广场项目完成国风大酒店、海润大厦拆除,华联商厦建筑拆除过半;宁阳路片区银鱼巷首店开业,中山路两侧建筑外立面修缮启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进入快车道。“双招双引”项目成效显著。1-8月,市南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8个、注册资本330.79亿元,增长68.84%;重点招引项目注册率80%,位列全市第一。
下一步,市南区将以超常规的干劲和举措突破土地空间瓶颈制约,围绕“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这一目标,将各项工作“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全力以赴推动“四新”经济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紧盯目标加压奋进。紧盯全年10%的增长目标,全力推动总投资10亿元的香港西路52号、总投资30亿元的航运科技中心“拿地即开工”,推动总投资100亿元的远洋船员学院及周边改造项目完成规划调整等工作,推动海信广场三期项目开工。
二是市区联动西部复兴。青岛湾广场年底完成土地整理;济南路新建地上地下400个车位;中山路区域在已完成5条道路整治的基础上年内再完成5条道路综合提升。年内完成中山路建筑外立面修缮17处,完成宁阳路剩余3个里院修缮,四方路、济宁支路两侧、潍县路19号里院修缮,启动黄岛路、平度路两侧修缮,引入适合街区特点的业态,打造独具青岛魅力、彰显历史底蕴的特色街区。
三是瞄准产业精准招引。强化与海天、华润、上合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海洋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合作,政企联手开展“双招双引”,着力谋划和招引一批投资过亿元的服务业大项目、优质“四新”经济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年内新增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4个,其中30亿元以上大项目2个。建立“楼长制”,推动闲置楼宇有机更新,年内新增税收过亿元楼宇4座,总数达到25座。
四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顶格推进,完善“一事全办”服务模式,推行“一业一证”审批改革,实现“一窗通办”全领域无差别受理。发挥好新成立的市南区企业服务中心的枢纽作用,全力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激发“四新”经济新动能。
市北区
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
以“四新”产业为主导 驰骋新航运等5大产业赛场
近年来,市北区贯彻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部署,把发展“四新”经济作为老城转型发展的关键,坚持以产业化、园区化、去房地产化思路抓产业、抓项目,加快发展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努力实现老城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今年1-8月,新落地500万元以上项目74个,计划总投资136.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四新”经济投资增长22.5%;高技术投资增长529.2%;民间投资增长48.1%。
目前,市北区计划总投资1224亿元的96个重点项目开工率达81.3%,计划总投资424.6亿元的33个“四新”经济项目开工率达72.7%,开工数量和投资额均达到年初计划的时序进度。
以增量崛起、存量升级为抓手,以“四新”产业为主导,市北区明确了聚焦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特色产业等5大产业赛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和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发展目标。
在新航运领域,集聚了山东省港口集团总部及其邮轮文旅、航运、金控等板块业务,以及挪威船级社、山东国际航交所、国际船舶管理集聚区等项目;在新贸易领域,策源了中国北方国际油气中心,今年以来新增供应链企业70余家;在新金融领域,建设了馆陶路青岛新金融中心,落地基金15支,认缴规模突破160亿元,全区金融机构达到300余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建设了青岛工业互联网创新赋能中心、浪潮大数据产业园等;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百洋医药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中央商务区集聚视觉志、古麦嘉禾等新媒体企业近300家,成为青岛新媒体最集聚的区域。
同时,市北区还规划了以邮轮母港区为龙头,人工智能、国际大健康、跨国企业区域总部、高端新材料、数字科技、产业互联网“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为支撑,区内区外相协调的“1+6+N”产业载体支撑体系,为新兴产业提供充足载体。
下一步,市北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努力蹚出老城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要求,更加全力以赴抓产业转型、项目落地,以“四新”经济打开老城区发展新空间——
要加速特色产业集聚。发挥RCEP试验基地导流优势,加强对上沟通和对外推广,聚焦5大赛场、17条赛道等新产业、新业态招大引强,实行“政府+平台公司+头部企业+社会资本”发展模式与央企、500强企业等合作,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重点项目“双周调度”“亮灯公示”,全力推动13个省市重点项目、33个“四新”经济项目早见效。
要强化项目服务和土地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已出让14宗836.4亩土地基础上,四季度再完成7个项目的720亩土地出让工作,并确保“拿地即开工”。同时,提前整理明年24个项目约1545亩土地,为“四新”经济项目落地提供充足保障。
李沧区
李沧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友玉:
发力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 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今年以来,李沧区聚焦高质量发展,以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项目落地,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明显成效。
李沧区今年共有重点项目155个,总投资1362亿元,截至8月底,全部按年初计划节点顺利推进。其中: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46个,总投资69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7.8%。6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0.3%,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74.7%,7个13条产业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1.9%。
在下一步工作中,李沧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作为工作目标,找准定位、勇于担当、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在明确产业方向上求突破。积极对接相关市直部门和对大都市产业发展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深入细致研究李沧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本着既符合省、市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又能与周边区市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的原则,结合李沧区的资源优势、区位特点、产业基础等,明确“四新”经济的重点方向,作为李沧区下一步产业发展重点。
二是在制定产业政策上求突破。围绕李沧区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四新”经济,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相关政策,研究出台竞争力强、吸引力强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帮助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吸引外地优秀企业入驻,尽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利用现有载体优势,出台房租减免等楼宇经济专项扶持政策,尽快将闲置载体盘活,打造更多的税收“亿元楼”。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牵头组建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关系,为产业发展注入资本力量。
三是在实施精准招商上求突破。将依托已经建成的297万平方米载体和正在建设的212万平方米载体,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等招商经验,在积极争取市直部门支持的基础上,组建专业的招商队伍,聘请社会上专业的招商机构,围绕确定的重点产业方向,突出招大引强,精准高效开展大规模招商行动,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项目提供从招引、落地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的跟踪保障服务。
四是在强化服务保障上求突破。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深化“顶格推进、上下协同”工作机制,明确五级责任人,开展上门现场服务,全力破解项目建设中的瓶颈和障碍。创新项目立项服务工作机制,实现项目备案“即报即办”,缩短审批时间,降低企业成本。充实完善“项目发展护航专班”力量,围绕项目推进、成效保障、问题解决等重要环节,紧盯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努力为项目落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王凯 王萌 余瑞 新张晋)
崂山区
崂山区委书记孙海生:
“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40.4% 奋力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
崂山区发展“四新”经济有基础、有潜力。2020年,崂山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7.6%,“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达40.4%。时下,崂山区年初确定的57个过亿元“四新”项目已全部开工,进度均达预期。
下一步工作中,崂山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用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的目标定位,统领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拿出更多突破性的打法做强“四新”经济,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举全区之力,高标准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坚持高端产业引领,围绕做强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等主导产业,实施“四新”经济倍增行动,力争未来3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速走在全市前列、GDP占比突破50%。强化空间载体支撑,突出抓好国际创新园、海尔云谷、创智谷、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一楼一园区”建好金融、VR等特色楼宇载体,全年新增“四新”亿元楼宇5座;以突破战略北进打开发展新空间,再启动2个社区村庄改造,新增产业载体38万平方米。突出数字经济赋能,强化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山东大数据中心等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汉缆、双瑞海洋等10家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赋能示范区。
二是狠抓项目招引建设不放松,不断积蓄“四新”经济新动能。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并举,加大产业链、生态链招商力度,加快推动总投资620亿元的139个在谈“四新”项目落地,年底前再落地50个“四新”产业项目。强化精细精准调度,坚持日调度、周分析、周通报机制,把“四新”经济增长目标细化分解到月、落实到企业,年底前新开工“四新”项目40个;加快中科曙光、东华软件、歌尔微电子等重点“四新”项目建设,全面拉升“四新”经济发展能级。纵深推进“扫楼扫街”“化零为整”行动,年底前再纳统“四新”企业20家。
三是用“四新”经济倒逼思维变革和服务升级,厚植鼓励创新的强大生态。在政策支撑上,年底前出台“四新”经济专项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刚性兑现机制,让“四新”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在服务支撑上,深化鼓励创新九大机制和鼓励创新要点23条,创新实施免申即享、人才住房“配额制”、拿地即拿证等助企举措,打造“说到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品牌。在生态支撑上,充分发挥区内高校、科研院所、金融要素集聚的优势,做优产业引导基金、“拨改投”等金融服务,搭建多维高效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体系,推动科研成果快转化、快落地、快达效。在干部支撑上,深化专业化大讲堂、政企双向挂职等机制,提升干部驾驭新经济的专业能力,让鼓励企业创新、宽容审慎监管、为担当者担当在崂山区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打造“四新”经济快速成长的“热带雨林”。
城阳区
城阳区委书记、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工委书记王波:
在建“四新”经济项目352个 勇当青岛发展“排头兵”
今年以来,城阳区聚焦实体经济,做强“四新经济”,抓项目、促投资、快转型。1-8月份,固投完成444.4亿元,增长16.3%。已开工项目395个,开工率达87.2%。新签约项目105个,总投资1551亿元。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攻坚,力争全年投资增长15%以上。
城阳区把培育“四新”经济作为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中车大数据中心、每日优鲜全国总部、简账电商直播北方总部等一批头部企业相继落户。上半年,“四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98.6亿元,同比增长15.3%,占GDP比重达37.4%。在建“四新经济”项目352个。下一步,将狠抓新动能培育,勇当青岛“四新经济”发展“排头兵”。
锚定主攻方向。聚焦8大产业链,组建工作专班,紧盯头部企业,加大招商力度。完善重大项目资源阳光发布机制,抓好近日发布的总投资6300亿元的244个项目跟踪。推进开市客、国惠海洋、坎德拉机器人等项目签约,确保年内引进项目160个、总投资2200亿元以上,其中“四新”经济占60%以上。
涵养发展生态。集聚优质人才,放大人才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效应,加快优质教育、高端医疗、高端养老资源集聚,确保清华育才附小、民大附中年内开工;依托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引进国家创伤医学中心,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树兰医院、中铁建·青岛WELL健康城建设,启用康复大学附属中国康复中心、泰康之家青岛养老社区——琴园示范区,解除人才创业后顾之忧,年内人才总量达到26万人以上。发挥青岛高新区、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和25家科研院所等高端创新平台作用,壮大“专精特新”类企业规模优势,年内新增市级以上隐形冠军等高成长性企业220家,总量达到921家,同比增长23.9%。发挥资本力量,引进中基协备案基金累计达到110只、总规模突破50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60亿元以上;年内新增上市公司3家、总量达到13家;发挥“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融资担保资金池”作用,年内贷款余额达到1275亿元、增长15%以上。发挥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引领作用,推进中电科技术研究院、联想盛阳大数据中心、百度无人驾驶等40余个产业项目建设。
强推项目建设。抓好正威偏光片生产基地、顺诺机器人智造产业基地、大唐人工智能产业园等一批总投资282.4亿元的“四新”经济先进制造业项目,年内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中车大数据中心、三利智慧水务、忽米网北方总部等一批总投资660亿元的新基建项目。抢抓康复大学落户契机,加快建设树兰医康养、北大医疗、威高国际、瑞奈生物等一批总投资549亿元的大健康产业项目。
即墨区
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
坚持“项目为王” 聚焦“四新”经济 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链
今年以来,即墨区紧紧围绕“项目落地年”部署要求,以产业为引领,以发展论英雄,优化营商环境,盯紧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顶格推进、挂图督办,发起“项目落地突击战”,为全区现代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立足汽车、纺织服装、商贸物流三大优势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确定了332个重点产业类项目。特别是汽车产业项目集聚落地,60个汽车及配套项目计划投资425亿元,成为产业项目投资的主力军团。其中,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年底整车下线,年产能10万辆;特种车辆产业基地、联东U谷等21个新型产业载体项目加快建设。目前,在一汽解放、一汽大众、一汽新能源轻卡、奇瑞4个整车项目带动下,即墨区已经聚集了400多个汽车产业链条企业,正在加快向年产100万辆整车、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值“双千亿”的目标迈进,将进一步优化青岛市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
盯紧时间节点促开工。实行“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等模式,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奖惩单,成立区委区政府联合督查专班,对重点项目工程进行现场督查、跟踪督查,以开工目标倒逼工期、加快进度。
聚焦“四新”经济转动能。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依托创新奇智、惠科、泰睿思、数字鹰无人机等40余个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项目,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步,即墨区将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服务项目干,以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链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动秋季攻势,打好“项目落地突击战”。打好项目提速建设、结构优化、服务保障攻坚战,落实领导包联、顶格推进、半月调度,利用秋季“黄金期”,加快重点产业项目推进速度,实现项目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
提前谋划项目,布局推进明年项目建设。选择投资大、质量高、成长性好的180个重点产业项目纳入储备,对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关口前移、超前谋划,将于9月摸底子、10月拉单子、11月定盘子、12月办手续,明年初破土开工,避免出现项目建设“上半年跑手续、下半年才开工”耽误项目建设进度的问题。
突出要素保障,狠抓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和项目“出题”、政府和部门“答题”、政企服务“下海”和需求“上岸”机制,全面推行项目“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尽调+评审”,实行平台招商、资本招商、对赌招商等办法,加快项目落地保障。
平度市
平度市委书记谢兆村:
定向招引“四新”“十强”项目 年内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
今年以来,平度市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纵深推进“项目落地年”,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投资40亿元的中国钢研高纳新材料产业基地、投资26.8亿元的天际新能源汽车、投资20亿元的恒宁生物制药等425个项目进展较快,目前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94.6%、93.2%。 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连续17个月增长20%以上。
“招大引强”取得新突破。近两个月先后引进多维生物医药产业园等3个投资3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大项目,目前全市已签约和在建的投资3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17个,其中制造业项目10个。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类项目占投资支撑项目总数的69.5%,民间投资增长49.9%;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0.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7.2%。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累计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46个、同比增长47.4%,落地项目数量和总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7.2%、116.5%;办理项目立项总投资944.6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办理制造业项目立项总投资347.3亿元、同比增长33%;累计核发施工许可总建筑面积3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9%,其中核发制造业项目施工许可总建筑面积8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4%,项目建设的量质齐升和项目立项总投资额、核发施工许可建筑面积的强劲增长,将有力支撑2021年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投资及其他重要指标的快速攀升。
平度市将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强力发起“大干100天,冲刺四季度”突破行动,确保全年GDP增长9%以上、投资增长20%以上。
项目建设再提速。对363个产业项目和251个“四新”项目实行清单化调度,紧盯已纳统但进度较慢和未开工项目,由主要领导每月“负向调度”、其他市级领导不定期调度,挂图作战、加快进度。对新引进的多维生物医药、恒业新型分子筛、现代农博创意园等8个30亿元以上大项目,逐一落实市级领导帮包,全程代办服务,确保年底前全部开工。
培育壮大新经济新动能。落实主导产业“链长制”,聚焦智能家电、睫毛美妆等10条产业链,定向招引“四新”经济、“十强”产业项目,年内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滚动推进锐丰源精细化工新材料等112个重点制造业技改项目,加快钢研新材料产业基地、海信智能制造产业园、中钢水性漆等“四新”经济项目建设,做优山东财经大学创新创业园等7个三产园区建设,年内“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莱西市
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
聚焦“建链强链补链” 不断拉长“四新”经济产业链条
莱西市紧紧抓住“四新”经济发展风口,锚定青岛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莱西市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实施“挂图作战”,市级领导带头抓落实,全市248个重点投资支撑项目均按期推进。上半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38.9%,占GDP比重达32.89%。1—8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四新”经济投资增长47.2%,“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69.7%。
下一步,莱西市将在壮大“四新”经济上求突破,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20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新开工、竣工、投产过亿元项目各100个以上。
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为防止换届综合征,莱西市发起了“双招双引”百日攻坚行动,把“双招双引”一线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赛马场”,利用9、10、11三个“黄金月”,搭建“比学赶超”擂台,比数量、比质量、比进度,比破难攻坚,推动干部去暮气增朝气、去和气增锐气、去惰气增硬气。强化“产业链”集聚效应,聚焦“建链强链补链”,不断拉长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建筑等“四新”经济产业链条,重点推动华人运通高合汽车、集度汽车总部,以及吉利汽车、国轩三期7GWh动力电池等项目签约落地。强化金融“倍增器”作用,发挥好基金小镇先发优势,以基金牵引带动实体产业招商和投融资对接,推动“四新”经济项目批量落地。
打好要素保障攻坚战。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进一步发挥批而未供土地处置专班作用,在确保10月底前完成剩余970亩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基础上,自我加压,再处置一批批而未供土地。加大农地入市探索力度,进一步健全交易规则,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机制,形成“入市即介入、拿证即放款”的快速授信模式。向空中要效益,加快推进容积率2.3的青北高科园建设,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
打好服务提升攻坚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9月16日,莱西市召开了全市惠村助企“千人行”活动动员大会,首批选派481名市管干部、经济部门中层干部包联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部分新签约、新开工重点项目,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论业绩,解决好在营商环境、项目建设等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深化运用“企呼市应”“呼应联动”等机制,通过“分级负责、分流转办”方式,让企业直接“呼叫”部门、镇街,推动服务力量向基层下沉,惠企政策在企业落地。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周伟 王涛 马英歌)
青岛日报2021年9月19日3版
青岛日报2021年9月19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