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能否出行?专家鼓励就地过节
青岛新闻网9月16日讯(记者 李丽涛)近日,福建省莆田、泉州、厦门报告多例本土病例,疫情涉及学生、家长等重点人群,防控形势严峻。中秋和国庆假期即将到来,不少市民担心此次疫情是否会影响假期出游计划?民众如何安全出行?对此,疾控专家鼓励大家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开当地。
在此前采访中,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提醒公众,在出行过程中依然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假期期间,不提倡聚集和聚会,尤其是不允许大规模的聚集。此外,公众在出行之前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能前往;如果公众的出发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大家在出行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非常重要,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等。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秋季学期和中秋国庆假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部署进一步从严从紧做好中秋国庆假期和秋季学期疫情防控工作。鼓励广大师生就地过节,非必要不离开当地。
同时,青岛疾控也再次提醒市民朋友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建议就地过节,假期以短途旅行为主,尽量选择周边游、省内游,避免不必要的跨境旅行。国内出行之前,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形势和防疫要求,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有病例报告地区。准备充足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剂等防护物品,路途中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及行程记录。
节日期间尽量不扎堆、不聚集,特别是避免大规模的聚集,提倡婚丧简办,减少聚餐聚会。外出游玩时要遵循“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避开热门景点。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间密闭、通风较差场所活动。在商场、超市、酒店、影剧院、体育场、公交车、地铁、机场候机室等公共场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验码测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等防控措施。
在出行时和回家后应做好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就近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不要自己乱用退烧、退热药物,不要带病上班、上学。返青后继续关注出行地的实时疫情变化,若出现风险等级变化,主动向社区及单位报备,配合并支持相关排查、隔离、核酸筛查、健康监测等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