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岛e保+长护险3.0 市医保局晒出惠民“成绩单”
青岛新闻网9月2日讯(记者 李丽涛)今年青岛市医疗保障局结合医保的重点工作确定了年度“医保惠民十件实事”,其中“实施商业健康补充保险”和“实施农村护理保险提升计划”两项为市办实事。日前,市医保局也晒出今年以来的成绩单,“琴岛e保”上线以来共理赔785人次,理赔金额332万元,最高一例赔付33.4万元;全市新增定点护理机构85家,总数达到966家,护理服务队伍扩大到了2万人。此外,全市共20项医保服务事项实现了“全省通办”“跨省通办”。
记者从市医保局获悉,上半年,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03.79万人,同比增加了23.4万人;全市医保基金支出120.5亿元,同比增长11.3%。共为50万名住院患者报销医疗费56.3亿元,人均报销11200元;为58.1万名门诊慢特病患者报销24.3亿元,人均报销4200元;为4.3万名大病患者报销医疗费23.1亿元,人均报销5.4万元,大病患者平均报销比例74%。
在实施商业健康补充保险方面,5月9日“琴岛e保”正式上线,截至6月30日投保期结束,全市有139万个家庭参保,参保人数超过211万人。按照每年保障3万多名重大疾病患者测算,可为大病患者节省个人负担1.7亿元。截至8月25日,共理赔785人次,理赔金额332万元,人均赔付4230元,最高一例赔付33.4万元。
在实施农村长护险提升计划方面,今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办法》,为城乡7万多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护理保障。新的长护险制度统一了职工和居民护理保险待遇类型和服务形式,为参保居民增加了生活照料服务保障,提高了农村居民护理保险待遇水平。截至6月底,全市支付护理保险资金2.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全市享受待遇人数达到3.8万人,其中农村居民新增8000多人;全市新增定点护理机构85家,达到966家,护理服务队伍扩大到2万人。
此外,市医保局继续实施降费惠企政策,主动降低职工医保费率。自今年5月起至2022年12月,下调单位职工医保缴费费率1个百分点,预计减轻各类单位缴费负担33亿元,约占职工医保基金年收入的18%。
同时,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了30元,年补助总额达到34亿元。居民医保待遇也相应进行了调整,高血压、糖尿病“两病”居民门诊报销比例提高至60%。并自4月1日开始,将成人迟发性运动障碍等5个病种纳入门诊慢特病管理,6种国家谈判药品在门诊能开药、能报销。此外,还在崂山、城阳、西海岸新区开展社区门诊保障制度改革试点。截至6月底,三区参加新门诊统筹试点人数12.5万人,结算8.5万人次,平均报销比例62.2%,比改革前提高4个百分点。
为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市医保局将新冠疫苗接种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做好新冠肺炎疫苗费用、核酸检测费用医保支付工作。上半年,按照国家、省部署,我市向省主管部门及时足额上缴疫苗专项资金8.98亿元,向399家医疗机构及时拨付疫苗接种费用5958.22万元,拨付核酸检测费用3920.37万元,累计保障疫苗接种1191.6万人次。
为优化异地就医服务,促进人口跨区域自由流动,市医保局在全面实现全市366家医疗机构异地住院联网结算基础上,今年开展了门诊费用跨省联网结算试点。门诊慢特病费用联网结算机构达到161家,普通门诊费用联网结算机构达到156家,实现了二级以上医院全覆盖。为满足外地参保人员在青持医保卡就医购药,我市加快推进“一卡通行”全覆盖。截至6月底,全市已实现“一卡通行”的定点医药机构数量达到6728家。
为推进医保服务下沉,创新推出“医保+银行”合作模式,医保基层服务点进一步延伸至178家村级助农点,医保服务网络拓展至市、区(市)、街(镇)、居(村)四级。通过数字赋能,应用新技术建设“互联网+医保”智慧大厅,推出全程网办、掌办、秒批等医保服务,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在20家精神专科医院开展精神病门诊慢特病“零材料办理”,为1200多患者提供了“一站式”“零跑腿”的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