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直面问题,点评“辣味足”!市领导率队,逐一“把脉”高新产业园区

2021-08-07 06:44    青报观象山

8月4日至5日,青岛市副市长耿涛带着市科技局、青岛高新区、各园区分管负责人等一行数十人,花了整整两天时间,逐一观摩全市9个高新产业园区——

西海岸古镇口、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验区、市北科技街、市南软件园、崂山高科园、蓝谷、城阳未来科技城、轨道交通示范区、高新区北部主园区。

这是一次全市范围高新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大摸底。观摩结束,青岛市国家高新区专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把这两天里看到的园区潜力、优势拿出来亮一亮,为下一步发展找准特色和优势;也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拿出来摆一摆,为下一步发展避开雷区,扬长避短。

经过30年发展,青岛高新区已形成“一区多园”发展局面,逐步形成“湾区科创走廊”,成为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推动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作为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平台、主阵地,高新区是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的一面旗帜,在“十四五”期间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青岛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青岛高新区承担着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探索科技产业融合、科技金融协同、资本产业互动的科技产业化新模式等重任。

想要扮演好这一角色,青岛高新区必须首先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此次全市大范围观摩,就是进行一次全面摸底把脉,找问题,想对策,谋求高新区新一轮发展!

01

高新区,高科技、新产业发展的旗帜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高新区?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2019年,全国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十二五”末的11.7%,提高到12.3%。深圳、西安等高新区GDP占比达到20%以上。

目前,全市高新区共有规上企业1941家,占全市的16%;高新技术企业1228家,占全市的28%;14家企业入选青岛市上市高企培育库,占全市23%。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高新区把创新驱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始终充当着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火车头”。

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当前,国家高新区随之迈入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新阶段,肩上的“担子”自然更重。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抓住了高新区,就等于抓住了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招”。

早在1992年,青岛高新区便在全国率先成立,至今已先后历经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从最开始以青岛高科技工业园为核心,建有青岛科技街、青岛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2个区域共9.8平方公里的规模,发展到现在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新格局,涵盖十大园区,规划面积达到467平方公里左右。

高新区已经成为青岛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

02

副市长的点评很“辛辣”

随着高新区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高新区竞相发力,青岛高新区“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在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青岛高新区排名有所下滑。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青岛要加速,首先是要找准、解决发展痛点。这就是此次观摩会最紧迫、最现实的意义。

作为青岛最早的高新产业园区之一,青岛科技街曾引进青岛市技术产权交易所,拥有3万平方米的国家级孵化器、国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成总营业面积近9万平方米的IT产品专业市场,一度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

但随着电子信息业态市场化不断调整、孵化运营主体退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科技街内科创类企业逐年减少,软件开发企业相继搬离,现存的IT产品专业市场客流量也逐年下滑。目前,青岛科技街仅拥有企业、商户2000多家,其中高企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仅有37家。

观摩结束后,青岛市副市长耿涛指出:“不能让科技街等同于‘卖科技产品的大街’,一定要找对路子转型发展。”

事实上,青岛科技街也深刻剖析了问题所在:产权分散,街区转型升级成本高昂;业态陈旧,定位逐渐偏离时代;体制弱化,难以形成统一管理合力……

03

园区“各有千秋”,重要的是发挥特色和优势

目前,全国有169个国家高新区。青岛要想确立自己的应有位置,关键是要打好特色牌,树立差异化竞争力。

这一次,青岛通过观摩、总结对高新区发展进行了“由内而外”的全面分析,就是为了找到与城市发展“适配”的道路。

中关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武汉东湖的光电子产业集群、上海张江的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西安高新区的硬科技产业集群——放眼全国,一流的高新区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的“拳头”产业集群。

青岛要发展,就要增强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推动各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牌”,形成园区之间错位发展、优势叠加的发展格局。

通过观摩可以发现,目前,青岛各个园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各自的特色。

比如,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以产业为主导,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科技服务业“3+1”主导产业。

青岛轨道交通示范区分园区仅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其特色所在。

青岛蓝谷分园区则主打海洋科技,拥有我国唯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

位于西海岸的青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移动智能终端、海洋电子、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实现了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发展。

市南软件园则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颇有斩获。

崂山高科园企业则着力深耕智能家居这片新蓝海。

把优势各异的园区“串珠成链、联合融通”,构建各园区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是青岛发展高新区的目标所向,也是底气所在。

04

园区分散,协同发展是关键

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的电子区位图

与西安等物理空间上相对集中的高新区模式不同,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分散在不同的行政区,地理位置上无法集聚,因而存在各园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加速器、孵化器、风投创投机构等数据提报困难等“天然难题”。

这也意味着,要把高新区工作做好,青岛需要更加强有效的顶层协调和支撑。

这次观摩之行的“牵头主体”——青岛市国家高新区管理专题委员会,就是青岛为从顶层设计上推动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的设立的。高新区专委会则由副市长任主任,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科技局局长、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担任副主任,各分园区所在行政区(市)分管副区(市)长及功能区分管副主任担任委员,负责研究审议建设高新区的重大事项,组织、协调推进高新区发展战略、政策制定、体制创新、空间和产业规划、重大项目实施等有关工作。

今年4月,市科技局还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专门成立了区域创新处和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心,专门为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做好服务。

改变正在发生。7月2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在2021年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专门对青岛创新高新区“一区多园”体制机制、创新性成立“青岛市国家高新区管理专题委员会”等举措予以肯定。

8月5日召开的青岛市高新区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青岛市科技局解读了近期出台的《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建立决策机制、工作机制、考评机制和统计监测平台相互衔接的“3+1”管理机制,以进一步强化全域统筹理念;同步建立高新区“一区多园”与所在区市、有关功能区协同发展工作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市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中,市科技局会同财政局专项设立园区培育计划,可结合各园区年度考评结果给予一定额度市级财政资金支持。

除了“胡萝卜”还得有“大棒”。青岛还将建立起年度考评机制,根据青岛实际情况,参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考评体系,实施园区差异化考评,强化考评结果应用,并根据考评结果优先安排园区培育计划。

站在国家高新区“三十而立”的历史节点上,青岛高新区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在强有力的顶层协调下,在创新的体制机制保障下,在大数据工具赋能下,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正朝着各园区因地制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理布局、深化服务,兼顾当前与长远,兼备创新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方向前进。青岛高新区对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带动作用也必将更加凸显。

作者|耿耿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抓得再紧点、再实点!”省委书记顶格调度,为上合示范区发展“定调子”“划重点”!

2021-08-07    青报观象山

第一稳了,第二再添变数!青岛10区市交上“半年报”,谁在上升,谁在下滑?

2021-08-07    青报观象山

H5|青岛有哪些防控政策?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能来青吗?权威解答来了

2021-08-07    青岛新闻网

如何做好家庭的日常防护与消毒?青岛疾控专家告诉您

2021-08-07    青岛新闻网

青岛时间|新冠病毒传播能力升级 需要接种加强针吗?

2021-08-07    青岛新闻网

青岛时间|本轮疫情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官方回应

2021-08-07    青岛新闻网

青岛暂停巡游出租车前往中高风险地区跨城业务

2021-08-06    齐鲁晚报

烟台市第一轮全域全员核酸检测已完成 结果均为阴性

2021-08-06    烟台发布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