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计划在青打造耐盐碱水稻产业化中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30日讯 今天,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化平台建设研讨会在城阳召开,来自全国50多家耐盐碱水稻科研院所及“海水稻”产业链企事业单位参会,共商共建产业化平台。观海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计划在城阳建设产业化平台,打造耐盐碱水稻产业化中心。
今年3月,科技部批复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这也是全国农业领域首批启动建设的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承载着国家抗逆性水稻研发、边际土地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等重要使命,标志着“海水稻”的发展步入新的轨道。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按照“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原则,多方协作,计划在青岛建设产业化平台,打造耐盐碱水稻产业化中心,将国创中心的技术资源进行产业转化,与会单位就国创中心产学研转化与合作模式达成一致,各单位利用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优势,为技术研发、产业落地等提供配套资源,现场签署备忘录。
国创中心产业化平台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辐射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并结合海水稻“十百千”工程,面向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作物研究领域,组织相关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联合攻关,开展示范建设、市场应用和模式探索,政产学研金服用多角度融合发展。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德咏说:“国创中心以耐盐碱水稻改良盐碱地之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放眼全球,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协同推进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农业、耕地和粮食安全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大方向。因此,承载了边际土地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重要使命的耐盐碱水稻产业正蓄势待发。城阳区发起抢占智慧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高地攻势,以土地改良和智慧农业为核心,全面构建了“土地改良+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新模式,全力推进耐盐碱水稻产业化发展。2020年是海水稻盐碱地改良产业化推广的元年,随着袁隆平院士发起的“十百千工程”的启动,在山东、新疆、江苏、内蒙古、浙江、青海、黑龙江、宁夏等地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平均亩产超400公斤;今年计划完成100万亩盐碱地改造及种植,十百千工程全面推进。
此外,随着海水稻在迪拜试种成功,以及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海水稻已作为一个全要素全产业运营体系,有效承载我国对一带一路及上合国家的技术交流及农业合作需求。在2020迪拜世界博览会中国馆(2021年10月1日正式开馆),海水稻还将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典范,打造国际农业经济合作与发展平台,展现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和不懈努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杜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