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法”升级 “环环相扣”推进项目落地
▲吉利卫星互联网项目施工现场。
▲中国钢研“一院一园”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预计明年年底交付。
▲位于胶州市的上海电气风电装备制造厂区项目建设现场。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四个新特点
突出项目储备
通过提前谋划、招引、储备一批发展潜力大、未来经济价值高的大项目,经评估审核后可纳入市重点项目储备库
突出动态管理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实行滚动调整,因客观原因推进不力的建设项目可申请退出市重点项目,条件成熟的项目可调整进重点项目
突出项目保障
从用地、资金、配套、人才等方面提出系统、明确的8条保障措施,进一步集聚重点项目保障政策
突出项目激励
加强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情况评价力度,健全完善重点项目评价体系,坚持平时评价与年终评价相结合
创新项目落地“打法”,打造环环相扣的项目推进体系,提高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水平,青岛市政府新闻办7月2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市发展改革委对新近出台的《青岛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解读。
今年以来,青岛推进项目落地高潮迭起,220个市级重点项目更是提前1个月就完成“时间过半、投资过半”任务。这背后是青岛的持续超前谋划,不断储备项目、更新“打法”、升级服务,让企业沐浴到更多“阳光雨露”。
突出服务保障功能,作为“项目落地年”青岛推进项目落地的最新制度体系,新推出的《办法》共8章29条,对项目储备、确定、管理、保障、服务、激励等全流程进行了明确。
和以往的项目管理办法相比,新《办法》突出项目储备、突出动态管理、突出项目保障、突出项目激励,将为青岛重点项目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落户青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打造环环相扣的项目推进体系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以“项目落地年”自我激励、自我加压,抓项目的节奏紧凑、力度空前,也形成了不断升级的项目推进体系。
3月17日,长达96页的《青岛市“项目落地年”实施方案》出炉,形成了项目推进的“五张清单”,谋划了项目招引、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的“路线图”。5月初,市发展改革委对2021年市级重点项目名单进行了动态调整,增补全市重点建设项目20个、准备项目10个。
5月16日至18日,在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成都、深圳两市学习考察归来之后,青岛立即举行“项目落地年”现场观摩会,用2天半的时间观摩了10个区市和4个功能区的30个重点项目,进一步对标对表、锚定方向、加压奋进。
5月下旬,青岛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市级领导同志顶格推进重点项目制度的通知》,明确顶格推进项目落地的清单、路径。
此次出台新《办法》,是对青岛市级重点项目管理体系的系统升级。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刘凯介绍,此前青岛出台的《青岛市市级重点项目管理办法》(青政办字〔2016〕36号)沿用至今已经5年,已不能适应当前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的需要。根据《山东省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借鉴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济南等地重点项目推进管理经验做法,结合青岛实际,市发展改革委起草了新《办法》。与2016年版相比,新修订的《办法》呈现了新特点。
突出项目储备,《办法》要求建立全市重点项目储备库,通过提前谋划、招引、储备一批发展潜力大、未来经济价值高的大项目,经评估审核后可纳入市重点项目储备库。
突出动态管理,《办法》提出对市重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动态跟踪,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实行滚动调整,因客观原因推进不力的建设项目可申请退出市重点项目,条件成熟的项目可调整进重点项目。
突出项目保障,《办法》从用地、资金、配套、人才等方面提出系统、明确的8条保障措施,进一步集聚重点项目保障政策。
突出项目激励,《办法》明确了奖惩措施,要求加强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情况评价力度,健全完善重点项目评价体系,坚持平时评价与年终评价相结合。
未来五年,这一《办法》将服务保障青岛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市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地。市级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优选)项目、“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补短板基础设施项目等的管理推进可参照执行。
顶格推进引领项目落地
不断升级打法,凝聚起这座城市“项目落地年”强大的战斗合力。上半年,青岛火力全开,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正在成为这座城市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的强势引擎。
项目落地交出亮眼“半年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项目落地年”确定的249个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在建率达94%。其中,220个项目开工率达99.09%,共完成投资800.2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8.27%,提前1个月完成“时间过半、投资过半”任务。这其中,不乏“大块头”项目,15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已开工14个,完成投资18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3.76%。
加速城市产业结构重塑,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居上半年完成投资总量和新开工项目数量前三位。引领性产业项目的领跑作用凸显:一期投资130亿元的奇瑞汽车青岛基地项目正在加速进行基础施工,全年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集风电高端装备制造、研发中心、总部于一体的上海电气风电装备制造厂区建设项目,已经有多座厂房整体完工;海尔物联网全球创新中心(一期)智家定制超前研发中心项目主体已封顶,正在二次结构施工……
行到半山不止步。7月20日,山东省第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涉及全省720个项目,总投资4328亿元。青岛共有69个项目参与其中,总投资610亿元,数量和体量领跑全省。
以顶格推进引领的系统项目落地机制正在成为“冲击钻”,为青岛的项目发展创造更完备的条件。
根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7月21日印发的2021年省重大项目调整名单,来自青岛的中国轨道交通车辆及重要零部件出口服务基地及轨道交通车辆检测认证中心、国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二期等12个项目增补进省重大项目名单,增补项目总数全省第一。
据统计,调整后青岛列入省重大项目的45个项目中,包含实施类项目30个,总投资1365.34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91.8亿元;储备类项目15个,总投资987.20亿元。项目投资总额和年度投资体量居全省前列。
这既体现了青岛项目的整体实力,也为项目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顶格推进机制在省重大项目的增补中彰显了力量。在这45个省重大项目中,有33个项目为市领导顶格推进项目,占项目总数的 73.3%。据介绍,市级领导同志顶格推进重点项目制度建立以来,市领导坚持靠前指挥,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电话等方式,积极与项目主体沟通交流,了解项目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千方百计为项目排忧解难。
创新项目管理机制,青岛还充分发挥数字化在城市治理、政府服务中的作用,建立市级领导顶格推进重点项目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智慧发改”信息平台、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链项目管理服务平台等,可以实现远程服务、数据调度“一次就好”,半年间减少调度频次十余次,打造高质量服务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平台。
提高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水平
对一座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创业之城来说,对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的服务升级永远没有终点。
推得快的项目,离不开靠得上的服务。7月20日刚刚在高新区奠基的海尔生物安全科创产业园项目就是一个例证。这一项目由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元,涵盖生物培养研发制造中心、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制造中心等,围绕生物安全领域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为保证项目加速落地,青岛高新区各部门按照“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推进,6月15日签订土地合同,6月30日即取得施工许可证。
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上半年,青岛为奇瑞汽车基地、领军科技、山水集团、北汽发动机等项目解决土地指标2014亩,为60个有融资需求的市级重点项目提供金企对接服务,已对接280家次,成功解决10家次融资需求共49.41亿元。
根据7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最新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青岛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1,并入列14个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城市之首。突出管理、保障与服务并重,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提供更加完备的保障体系,新《办法》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惠企政策。
保障要素供给,在土地方面,市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供给根据项目建设时序和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予以落实。准确对接国家调整后的用地新政策,利用窗口期,积极保障项目用地。
在资金方面,运用市场化思维,积极推动创投风投、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在人才方面,可按规定申请租购青岛市人才住房,享受住房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按规定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绿色通道服务”。市重点项目所属员工可成建制落入单位集体户,有关部门(单位)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在配套护航方面,加强市重点项目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市重点项目建设和项目建成投产、使用的配套需要。
在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方面,对涉及用海的市重点项目,符合减免海域使用金的,海洋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依法予以减免。对市重点项目的新建基建用地,在建期间没有经营收入的,可依法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在项目服务上,《办法》还明确了建立市重点项目联动协调机制及协调推进工作专班制度,协调解决影响项目推进问题;建立健全绿色通道,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实施区域性环评及共享共用区域内建设项目评价评审结果。
新“打法”,新机制,新起点。
新《办法》的出台,为青岛重点项目建设换上新引擎,助力这座城市提升高端资源吸纳能力和项目落地服务能力,在优质项目扎根落地中创造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