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青:守好宜居第一道防线 青岛加快迈进"无渗漏"城市步伐
青岛新闻网7月18日讯(记者 朱颖)7月16日, 2021中国(青岛)宜居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青召开。全国著名地产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大咖齐聚青岛,深入交流,多角度诠释宜居理念。论坛上,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发表《建筑防水行业“十四五”发展展望》主题演讲。会后,朱冬青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实现“住有宜居”,青岛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加快迈进“住宅无渗漏”城市行列。
现状:房屋渗漏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民以居为安。房屋质量安全是住有宜居的第一道防线,而房屋渗漏问题又是房屋建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施工的关键所在。如今的建筑,虽然水平和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渗漏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宜居包括广义和狭义,但狭义上的宜居和百姓更为贴近。”朱冬青在接受青岛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说,从最初的“住有所居”,到而今的“住有宜居”,折射出的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朱冬青认为,宜居的前提是温馨、舒适、安全、健康、耐用。作为房屋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防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大型高端防水设备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但让业主们头疼的房屋渗水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目前,我国的防水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而不强”是行业最突出的表现,市场集中度不高,科技水平与国际存在差距、缺少国际知名品牌;科技创新力不足、缺乏基础研究,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自律规范程度不高,市场生态还有较大修复空间,亟待构建行业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人才培养乏力,技术教育培训任重道远。
建议:五大解决方案提升房屋质量
那么,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朱冬青认为,要推进建筑防水材料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提高防水设计标准。
尽快出台全文强制防水专业工程技术规范:提高防水设计工作年限、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为高质量、高性能、高耐久、可靠性强的产品遏制建筑渗漏顽疾,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日益提升的需求。
提高防水工程定额:建议提高与建筑防水设计工作年限相符合的防水施工定额标准,使防水工程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从普遍的1%-2%提高至3%-5%。
改革完善招投标机制:破除单纯的“最低价中标”招投标模式,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招投标导向。
建筑防水材料的国抽坚持以建筑工程现场抽样为主:由来样送检改为抽样检验,应坚持从工地现场取样,以此保证产品检验报告真实有效。同时,要求检验单位对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
将保修期提升为保证期:将“防渗漏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5年”适当延长为“10年”。 积极引入保险制度:住建系统主管部门在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管理中引入保险制度,推动建立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机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型企业率先对防水产品和防水工程公开承诺质量保证年限。
提高供应商准入门槛:加大防水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防水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计划:青岛加快迈进“住宅无渗漏”城市步伐
朱冬青认为,当前,无论是需求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供给侧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全文强制规范大幅提高防水工程设计工作年限,还是双碳目标下降低建筑建造和运营双过程的碳排放,高品质高耐久的防水工程一定是防水从业者的目标!防水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制度的建立一定是建筑通病之首(建筑渗漏)的终结者。
目前,深圳提出了2025年创建“住宅无渗漏”城市的目标,作为对标城市,相信青岛也会加快迈进“无渗漏”城市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