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又印发重磅《意见》!起步较早的青岛机会来了,关键是大胆试、大胆闯
谁也不曾料到,短短数年间,曾经的对外贸易“配角”跨境电商,会以如此强劲的势头,赢得“主角光环”。
不仅如此,跨境电商这一新物种,也像是一个“搅局者”,正在重构延续了数百年的全球贸易格局和规则体系。
尤其是在疫情全球蔓延之下,跨境电商被普遍看好,一度成为对外贸易的“救命稻草”。其发展前景,令人充满想象和期待。
在以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和其追随者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共同建构的传统国际贸易体系中,中国或许只是后来者、跟随者。
但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以强大的制造能力、创新能力、庞大市场为后盾的跨境电商时代,中国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先行者、引领者。
在可见的未来,中国在跨境电商领域的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这也将成为中国冲破贸易壁垒、进一步增强在全球贸易话语权的利器。
除了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作出明确部署外,开局之年,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其力度前所未有,一系列部署正在加快落地。
1月17日,商务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的通知》,将50个城市(地区)和海南全岛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
2个月后的3月18日,商务部等6部委又联合印发《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的通知》,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扩大至所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会议提出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贸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并从四个方面作出部署。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
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提出,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到2025年,跨境电商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2025年,综试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一批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服务专业的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引领跨境电商发展的创新集群。
这为“十四五”时期跨境电商发展勾勒了蓝图,指明了路径。这无疑是整个行业的“大事件”。
对于依海而生、因贸而兴的青岛而言,对外贸易之于城市的重要作用怎么讲都不为过。想要在全球贸易2.0时代跟上步伐,进而寻求新的作为,跨境电商是必须抓住的风口。
青岛早在五年多前就已经入列“跨境电商综试区”这一国家队。但坦率地讲,青岛先行先试的胆识和成效都远未达到预期。
所幸,近两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青岛不断发力,一批跨境电商政策陆续出台,一批跨境电商载体平台加快落地。
无论是基于自身禀赋,还是竞争态势,青岛都应在跨境电商这条赛道上“赛出水平”,有所作为。观念革新和制度创新,是必须要做好的两篇大文章。
01
从“配角”到“主角”
“10年前大家提起跨境电商,还认为它是一个外贸的补充手段。但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商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高于外贸的平均增长,而且占比不断提高,可以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6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政府工作报告》连续7年作出部署,要求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其中跨境电商规模5年增长近10倍。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远高于同期外贸进出口增速。
一个清晰可见的事实是,跨境电商已逐渐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跨境电商发挥突破时空限制、低成本、高效率的独特优势,成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选择和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关键作用。
我国跨境电商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政策的强力推动。
2020年,我国新增46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增加到105个。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鼓励跨境电商综试区开展服务、业态和模式创新,支持整合设计、生产、营销、交易、售后等跨境电商全链条发展,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
各地以跨境电商综试区为抓手,建设线下产业园区,积极吸引龙头企业入区,带动周边集聚上下游配套企业。目前,各跨境电商综试区已建设330多个产业园,带动就业超300万人。
同电子商务一样,跨境电商的产生原本就是建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跨境贸易各环节的广泛应用,驱动跨境电商不断转型升级。
正是由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上产业促进机制、包容性监管方式,促进了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快速成长壮大。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稳外贸提供了强大支撑,也成为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02
起步较早,势头不错
发展跨境电商,青岛拥有的得天独厚的禀赋无需赘述。
正因为如此,早在2014年,青岛就获得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服务试点资质。
两年后的2016年,青岛又入列“跨境电商综试区”,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境电商“国家队”。
经过多年的培育,青岛的跨境电商风生水起,渐成气候。
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立足本地美妆、户外用品、汽车配件、小家电等特色产业带,坚持把推动传统外贸和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方向。
尤其是疫情以来,青岛跨境电商凭借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交易链条短等优势在逆境中异军突起,B端外贸企业线上交易额持续攀升,成为外贸竞争的新优势。
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54.2亿元,增长688%。其中,跨境直购出口12.9亿元,增长336.3%,网购保税进口18亿元,增长382.4%。
今年以来,青岛跨境电商动作频频——
6月28日,中荷双向贸易促进项目“前展后仓”(青岛-海牙)启动,旨在培育“前展后仓”中荷双向贸易新模式,打造跨境撮合新平台;
6月25日,山东省首列跨境电商货物专列从青岛发出,上合示范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6月10日,青岛开通首条至中亚国家全货机航线,今年以来,青岛已相继开通至大阪、莫斯科、河内以及阿拉木图等地的全货机航线;
4月25日,青免国际跨境免税店上合示范区体验中心开业;
4月22日,青岛上合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园,将发挥跨境进出口双通路核心优势,打造跨境电商新业态新模式;
……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青岛市跨境电商进出口40.8亿元。其中,跨境B2B直接出口24.9亿元,出口海外仓6.5亿元。
毫无疑问,跨境电商成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重塑全球价值链和贸易关系的重要力量。
开局之年,青岛正实施跨境电商倍增计划。年内,将出台支持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引进知名服务商、平台、海外仓,促进跨境电商主体聚集,规划升级打造5个集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商业模式创新基地、大数据分析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
在制度创新上,青岛也收获颇丰。日前,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发布,青岛市跨境贸易位居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跨境贸易指标测评前十,“船边直提”“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及推动报关单无纸化、推行多元化税收担保等改革举措获国家主管部委的肯定。
总体而言,青岛跨境电商起步较早,发展势头不错。
03
打破路径依赖,才能突围
当创新发生突变性变革的时候,谁会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克里斯坦森在他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给出的结论是,当变革发生的时候,在原有的行业里面,那些管理最好的、效益最好的企业越容易失败。
按键手机巨头诺基亚发明了触屏技术,但最终被触屏技术埋葬;柯达发明了数字镜头,但同样被它自己发明的技术颠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这也同样可以用来解释跨境电商这一颠覆式创新带来的格局之变。老牌的沿海外贸重镇围绕传统外贸方式,建立起一整套生产组织方式和贸易监管规则,由此形成的观念同样根深蒂固。
反之,因为没有这些观念和制度的“包袱”,内地城市在面对跨境电商这个巨大的风口时,更倾向于义无反顾地站上风口。
2015年3月,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0年,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元关口;目前,杭州B2B平台中国卖家达16万以上,B2C平台全球用户达6亿以上,天猫国际和考拉海购两者占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份额一半以上,跨境零售活跃网店数超过2.2万家。杭州已成为全国跨境电商产业当之无愧的高地。
选择杭州,而不是深圳或是上海等传统国际贸易重镇作为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恰恰说明了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的“打法”完全不同,“玩得转”境内电商的杭州,同样“搞得定”跨境电商。
不靠海、不沿边的郑州,奉献了另一个跨境电商典型案例。
2012年8月,郑州获批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在树立买卖遍全球的目标后,经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率先开展网购保税进口模式,积极促进传统企业“上线触网”。2015年8月,郑州在全国率先突破双日200万单,创出“郑州速度”。2020年,郑州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33亿美元。
依托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战略平台,郑州持续推动创新,积极培育拓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跨境电商的“郑州模式”,搭建了畅通全球的“网上丝绸之路”,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
相比之下,青岛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创新力还不足,突破性不够。如何走出“成长的烦恼”,实现突围?答案是颠覆式创新。
沿海开放城市对外贸易有着很深的“路径依赖”,这也难怪,因为此前的路径——包括外贸生产流通方式和监管方式,被反复证明是可行且有效的。
跨境电商带来的冲击和电子商务对传统工业生产、商贸流通和既有市场监管的冲击是相类似的。
在跨境电商模式下,信息鸿沟被极大地消弭,信息不对称很大程度上被“熨平”。过去基于利益共享的冗长的渠道壁垒被捅破,出(进)口商,乃至工厂拥有了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便捷渠道,既有的利益形成机制和格局随之瓦解。
如果生产商、贸易商还是试图通过信息的不对称,尤其是渠道的增值,来取得收益和利润,那就将处处碰壁。
截至2019年,青岛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突破2万家,另储备新备案外贸企业5639家。它们对待跨境电商的态度,将决定青岛跨境电商、外贸,乃至经济发展的未来。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至关重要,那就是政策环境。
因为跨越关境,背后是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跨境贸易,尤其是跨境电商,受政策的影响非常明显。延续了百年的基于传统贸易方式建立起来的监管机制,显然已经无法适应跨境电商这一新物种的发展需求。
在跨境电商萌发、生长、壮大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事实:监管政策直接左右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走向,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手握跨境电商的“生杀大权”。
新生事物需要新的政策土壤,这需要建立一整套合时宜的配套政策,当然,所有的改革都意味着风险与挑战。如果没有胆识,不敢承担风险、接受挑战,那就不可能赢得机会的垂青。
青岛较早入列“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在又叠加了上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有很大的政策优势和作为空间。但就目前而言,青岛的胆识还不足,步子还不够大,先行先试的成果还不多,在全国拿得出手的首创成果太少。
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比如,便利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管理,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稳步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工作,引导企业用好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和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等等。这些都应当是青岛发力突破的方向,要主动豁上去,绝不能等靠要。
要想实现突围,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义无反顾地打破既有的观念束缚、制度束缚,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真正蹚出一条青岛路径。
作者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