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办法好!青岛这个社区开车不堵、停车不挤 这样做到的…
2005年,李沧区北部的石家、徐家、楼山后、西南渠四个社区的居民们集体搬迁到唐山路翠湖社区。16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拥有101栋楼、5000多户居民翠湖社区里,居民们停放的车辆从不到300辆陡增到2000多辆。
近日记者从李沧区楼山街道了解到,为了缓解“停车难”,也为了倡导小区里的交通文明,社区把交警和消防请进来出谋划策并实地探访,把小区改成了微循环,给道路冠了名,增加了泊位,还确保小区道路的通畅和安全。
300-到2000+,社区遇到“停车难”
7月5日下午,记者在李沧区唐山路翠湖社区看见,在这个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小区里,除了目前开放的唐山路南门主干道和西门、西北门道路是双向车道,剩下的车道绝大多数都是单行线。记者注意到,小区里的道路虽然不是市政道路,但都安上了路牌,冠以“翠和路”“翠园路”“翠平路”“翠竹路”等名称。
在这些道路上,两侧都用白色的标线施划了停车泊位,无论是小区正路还是靠近角落的小路,车辆都是停在泊位里,即使是有空余的泊位,也没有人用板凳、桶子等杂物占用。在泊位之外,几乎看不见占道停车的行为。
“规范停车,不仅是关乎小区居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而且是文明的体现。”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翠湖社区是李沧区占地面积、人口最多的小区之一,有101栋楼,5000多户共15000多名居民。
2005年,李沧区北部的石家、徐家、楼山后、西南渠四个社区的居民集体搬迁到翠湖社区,大家的居住环境从带院的小平房变成了楼座。刚搬迁时社区做过统计,居民们的车不到300辆。“当时车少,大家随便停,无论车头还是车门冲外,都不会影响通行。”工作人员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买车的人越来越多,停车,成了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交警请进社区提出“单循环”建议
2015年,国家开始部署推进建设海绵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过前期的摸排,李沧区包括翠湖社区在内的30多个老旧小区开始实施海绵化改造,增加透水铺装区域,新铺了沥青路面。到2019年秋天,翠湖社区的改造工程完成,面貌焕然一新:平整的路面、幽静湖边木栈道、郁郁葱葱的植被,安静且优美的环境让居民们生活更加惬意,社区党委开始研究如何解决长期存在的“停车难”问题。
“我们做过统计,如今社区居民的车辆超过2000辆。”翠湖社区党委成员、居委会副主任牟京进告诉记者,工作人员经过多次走访后发现,除了车位供不应求的矛盾,由于路两边都停了车,还出现过对向来车错车时互不相让,甚至发生口角和争执的情况。如果不做好停车引导工作,救护车、消防车等应急救援车辆进小区也可能被堵住。
如何在确保安全、通畅的情况下,
让更多的居民有地方停车?
为了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社区将情况上报楼山街道,街道协调李沧交警大队到社区调研。经过多方论证,交警提出一项建议:除了小区大门附近,大部分道路可以搞成单循环,一来可以在两侧施划泊位,二来可以避免错车拥堵,确保通畅,三来可以保证应急救援车辆通行。
道路冠名、导向图…停车秩序井然
社区将这一想法草拟成文案,开始向居民征求意见,让居民们在路名等细节上多提意见,随后将草案公示。翠湖社区召开全体居民大会后,这一方案很快通过。社区自筹资金,用白漆施划出路边停车泊位,还订制了路牌,树立在道路两侧。除此之外,小区还在出入口附近的显眼位置设置了车辆微循环导向图,标出了路名和楼座号。牟京进告诉记者,导向图的设立还解决了小区居民的来访亲友“路盲”的问题,方便大家直接顺着导向图去找楼座。
小区大部分道路改成单循环之后,社区里施划出接近1400个停车泊位。“这些泊位不是按车分配的,小区居民们先到先停。”工作人员称,社区安排每个楼座的楼长逐家逐户统计车牌号,分为常住居民停放、亲友节假日来访、租房居住三类,把车牌号输入管理系统,确保大家有地方停车。
为了进一步解决大家的“停车难”的问题,社区再次上报街道,又在小区西门的永平路北侧路段两侧施划了300多个泊位。
社区:多措并举的文明“养成时”
有了车位,有了单循环,也就有了秩序,剩下的就是如何引导大家遵守。单循环刚刚施行初期,难免有些车主不适应,还会逆行。社区每天在早晚高峰安排志愿者在小区主要路口疏导指挥,告知单循环是为了小区所有人的方便。在一个月的时期内,社区居民基本适应了。为了确保社区道路的通过性,社区还专门联系了消防救援站,让城市主战消防车实地到场测试。今年6月下旬,社区59号楼附近发生一起险情,社区通知了公安、消防等部门到场处置。消防车从唐山路进入小区后,没有任何阻碍,很快就到达现场处置。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私占车位的问题,他们其实也遇到过:之前有些人用凳子和其他物品占车位,甚至安装地锁。“我们决不能容忍这种问题存在。”社区书记牟永旭告诉记者,社区发现一起清理一起,并要求社区党委成员告知身边的亲人从自己做起,决不私占车位,带动整个社区的文明风气的养成。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仅是要搞好卫生,更要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创建文明的社区环境。”社区党委书记牟永旭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他相信,再经过一段日子,社区的文明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来源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 刘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