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象力,更要行动力!青岛这次会议提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到“啃硬骨头”阶段了
用局部的“可循环”,撬动整体的“大循环”。区域一体化,正在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生力量。
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是青岛要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的使命所在、职责所在、机遇所在!
7月1日,青岛召开全市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会议,梳理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起势以来,青岛主动担当龙头带领五市协同推进的积极成果,谋划了下一步的发展路径。
这是一次工作交流会,也是一次调度会、动员会、部署会。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机遇所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抢抓机遇,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出席会议的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指出,一体化工作要突出特色,推动一体化实质性工作落地,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产业错位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打好海洋、黄河、日韩“三张牌”,推动一体化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年多来,各方相向而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已经顺利起步,相对容易的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更需要青岛担当起龙头的责任,谋求更大的突破。
1、是大势所趋,更是机遇所在
当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圈的辐射能力已经成为城市竞争中重要的“得分项”。
相关数据显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为代表的12个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80%以上。一个又一个蓬勃发展的都市圈、城市群反复证明,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要素资源流动,实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通过区域一体化增强辐射能力,都市圈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升级。
比如,深圳都市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深莞惠”地区,进一步将河源、汕尾纳入进来,这5个城市GDP占到广东全省40%。
再比如,今年2月8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这让南京都市圈成为国家层面第一个获批的跨省域的都市圈,涉及10个城市、6.6万平方公里、3500万人口、4万多亿GDP。
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优质的资源集聚,胶东五市自然也不能落后。只有通过抱团发展、协同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区域竞合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方面,山东早有谋划。2020年1月,山东省委、省政府根据区域发展的形势,提出了“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布局。今年4月1日召开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会议,进一步明确:wei
推进会议之后,经修订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议事规则和2021年工作要点等件陆续出炉,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
最新的机构设置强化了省直部门的指导作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胶东一体化发展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工作,由青岛牵头建立胶东五市联席会议制度,五市共同抽调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市设一体化办,设立10个工作专班。
最新的调整同时强化了青岛的龙头作用,各工作专班不再轮值,日常工作一直由青岛市各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这意味着,青岛更要主动作为,肩负起作为龙头城市的使命担当,带动胶东经济圈在新发展格局下,向更高能级迈进。
2、青岛担当龙头,一体化效果初现
推动成立30多个联盟,签署40多个合作协议,这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成绩单上的两个闪亮数字。
数字背后,是胶东五市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交通、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携手共进。
截至5月底,成立仅半年的半岛科创联盟已有会员单位228家,上榜技术需求1035项,对接高校院所68家,上线科技成果13561项,通过成果转化预计为企业带来增值超20亿元/年。
抢抓数字化机遇,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辐射五市,吸引6.8万家半岛规上企业注册。在青岛今年实施的“工赋青岛”专项行动计划中,已经完成开发的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可链接227项公共服务、218项赋能服务,接入15655个赋能应用,未来可以为五市提供服务。
6月30日,胶东五市财政部门与山东高速集团联合签署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合伙协议。这支总规模1000亿元的超大型基金,是国内首支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攻方向的区域型发展投资基金。目前,已梳理基金投资储备项目220个,投资总额7433亿元。
依托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联盟,五市推进共建共享,实现13.7万人学历信息数据共享;健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联动合作机制,办理1.5万人次;推进五市社保卡“一卡通”的多领域应用,办理5.5万余人次。
在密织半岛交通网的同时,五市联合推动运输服务一体化,海阳-即墨定制公交客运专线开通,平度、莱西至青岛主城区市域列车开通,青荣城际铁路运营速度由每小时200公里提升至250公里,极大提升了半岛区域间旅客出行的便利程度和通达效率。
为缓解胶东经济圈用水压力,青岛积极推动南水北调东线青岛调蓄工程规划建设,在潍坊的协同下,构筑青岛“多渠输送、多库调蓄”客水调引体系的骨干工程。
扩大胶东文旅品牌声量,五市联合开展2020年首届胶东海洋童玩季活动,共推出300余项主题活动,200余家文旅企业参与;在成都、北京、重庆等地联合举办胶东文旅推介活动;“东方海岸·胶东半岛自驾游”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中国之路”全国自驾游十大精品线路……
在协同中实现强链、固本,在思变中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圈正加速突围。
3、有想象力,更要有行动力
独行快,众行远。胶东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谋求的自然是整个区域发展的“又快又远”。
过去的这一年,五市在编制各自的“十四五”规划的同时,还协同联动、共同谋划编制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将各自城市的未来勾勒到同一幅蓝图之中。这一前所未有的规划,把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提升到新的高度。
有想象力,更要有行动力。
面向“十四五”以及更加长远的发展时期,健全协同实施机制,更具落地能力的胶东经济圈的一体化“1+N”的规划政策体系正在加紧形成。这一政策体系将涵盖交通、国土空间等专项规划和公共服务、人才培育、投资、金融、财税等配套政策。
打造区域融合战略支点。胶东经济圈的41个县市区正在成为一体化的重要战场。
打造全省同城化发展样板,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设立进程不断加速,目前总体方案已经基本成形,两市已经合资成立全省首个跨区域平台运营公司,有望成为山东首个获批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毗邻区域合作的推进步伐还在加快,平度—莱州—昌邑绿色化工联动诸城等毗邻区域的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与配套;借助胶东国际机场启用契机,胶州、西海岸新区与高密、诸城等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青岛—潍坊临空临港协作区也在加快破题起势。同时,打破合作的空间限制,即墨和龙口也新近签署了两地合作备忘录,探索非毗邻区市的“隔空”合作。
有了规划的指引和空间的协同,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硬骨头”怎么啃?当天的会议指出了一体化推进中的关键路径。
发展现代化的经济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前提。一体发展,交通先行,五市将聚焦重大项目,对内优化提升五市联结通达能力,对外建立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的交通大通道,构筑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
以提高内外联通水平为导向,五市还将共同推动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的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
胶东经济圈产业结构同质化问题是制约一体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以各市规上工业前五名的行业为例,青岛的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设备、运输设备、石化加工,与烟台的电子设备、汽车制造,潍坊的石化加工、汽车制造,威海的电子设备、机械制造,日照的汽车制造、石化加工多有重合。
引导产业错位协同发展,这需要五市突出各自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升青岛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发挥烟台、潍坊等装备制造优势,高效配置区域产业资源,提高全产业链区域配套能力,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分工体系。
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除要素流动壁垒,是一体化的核心要义。在这方面,五市大有可为。
围绕推动创业创新资源共享,共建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平台,打造一体化的技术交易市场;围绕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实现更多政务事项“一网通办”,让五市老百姓充分享受一体化发展红利;围绕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跨区域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推进“信用胶东”建设,共建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围绕实现开放共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的开放政策,将优惠政策复制到其他四市……
“大写意”与“工笔画”兼容并蓄,胶东经济圈将绘就更加精彩的时代蓝图。
4、打好海洋、黄河、日韩“三张牌”
大格局需要大视野,大视野才有大作为。
要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胶东经济圈需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特色,打出区别于其他都市圈、经济圈的标签。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打好海洋、黄河、日韩“三张牌”。这既是五市最大的资源禀赋,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
海洋是胶东经济圈最鲜明的特色和最大的优势。做优做强做大“海”的文章作用关键。要推动五市海洋产业链协作,合力打造高能级海洋科创平台,联合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
作为黄河流域主要经济出海口,胶东经济圈与沿黄九省区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将落实好“9+5”城市陆海联动开放合作倡议,深化与沿黄流域城市在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胶东经济圈地处中国对日韩开放的最前沿,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韩产业园等早已布局。要抢抓RCEP签署机遇,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真正使胶东经济圈成为对日韩开放的桥头堡。
阔步新征程,胶州经济圈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作者|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