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抢人”更要“留人”!青岛当下要留住“家门口”这11.4万人的心

2021-06-24 22:48    青报观象山

又是一年毕业季。对即将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来说,这是挥手作别的日子,更是全新旅程的起点。

择一城,或将终一生。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工作生活,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面对朝夕相处了四年,甚至更久的熟悉的城市,是走,还是留?这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的必答题。

作为年轻人才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城市的价值和意义非同一般,毫无疑问,他们是城市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之一。对高校毕业生的争夺,早已成为逐年升级的城市竞赛的“主战场之一”。

驻地高校的毕业生无疑是城市最应该、最有可能留下的人才。

经过四载甚至更久的朝夕相处,学生与大学所在城市之间的粘度已经很高,他们在毕业季选择留下,是对城市的最大肯定,也是城市招引年轻人才的捷径。

于是,越来越多的城市高调加入到“留人”的队列中:

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西安立起了“毕业季留西安”的flag,南京等多个省市以政府的名义向高校毕业生发出诚意邀请函,济南则以城市之名,为全市驻济高校大学毕业生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

青岛呢?

近年来,青岛一直在为提升大学生留青率而努力。从一条条引才政策、一场场求贤盛会、一项项留才举措中,我们看到了青岛“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诚意和决心。

青岛正在赢得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青睐。2019年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48.6%,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50.27%。近日,58同城发布了《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青岛位列今年毕业生首选城市排名第7位。

但与头部城市相比,青岛的上升空间还很大。据中国大学生求职平台梧桐果发布的《2020届中国校园招聘报告》,深圳的留存率高达82.03%,新一线城市中最高的合肥留存率为73.69%,青岛未能进入全国前15位。

近年来,青岛将“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花了很多气力“走出去”招引人才,但对“家门口的人”,青岛的吸引力还不够,以城市之名给予的格外关注还不够。

拿什么留住你,我的毕业生?对青岛而言,这是一道需要不断学习、追寻答案的城市考题。

仅凭近水楼台还不够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底气。

作为年轻人才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群体与城市的活力甚至命运息息相关。他们风华正茂,敢拼敢闯,又学习了较为前沿、高端的知识,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他们毕业时对城市的选择,是城市吸引力、竞争力最直观的表现,亦是对城市未来最大的认同,将成为城市强劲的发展动力源。

争夺大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引”,二是“留”。二者相比,后者是城市最应该也最有优势留下的人才。

留存率=驻当地高校毕业生留存人数/驻当地高校毕业生总数。通常,留存率越高,代表该地对当地毕业生吸引力越大,反之留存率越低,则代表该地对当地毕业生吸引力越小。

这不难理解。一名高校毕业生与一座城市朝夕相处四载或更久,对这座城市一定有着相对深刻、全面的认识,毕业之时的走或留,往往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城市的综合实力。

根据梧桐果统计的全国数据,2020届中国高校毕业生城市留存率排名第一的是深圳,第二是上海。这两座城市都是综合实力超群的一线城市,留存率与实力完全匹配。而高校毕业生的留下,又将为城市发展继续创造价值和需求。

可以说,留存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面子和里子。

不仅重要,还是一条捷径。

事实上,本地高校毕业生可以视作各城市“家门口”的人才宝库,有着近水楼台的招引优势,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快马加鞭“走出去”抢夺高校人才的同时,也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了本地高校,动作频频。

曾几何时,“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是“大学之城”武汉的痛。坐拥90多所高校,超过130万在校大学生,每年留汉就业创业的人数却曾不到十分之一。

“留住大学生,才能留住未来。”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从2017年开始,武汉启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在全国率先提出留下百万大学生的目标。买房租房可打八折、落户仅靠一证、近500家企业带头落实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一系列行动掷地有声,最终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并形成了持续上升的良性循环。

同为教育资源大市的西安,自2017年以来四面出击招揽人才,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比如高举“毕业季留西安”的鲜明旗帜,关于租房贷款等一波波利好政策成为西安(陕西省)高校毕业生的专属福利。

西安更有温情礼遇本地大学生。2018年的毕业季,西安在永宁门下用一场盛大的、全国唯一的、国宾级的迎宾盛礼入城式,作为献给学子们独特的毕业礼,寓意着“迎宾”和“纳才”。

自我反省,缺啥补啥

青岛也意识到了毕业生留存率的重要性,更果敢地正视了自己的不足。

早在2019年4月25日晚,15个攻势的第三场答辩——“双招双引”攻势作战方案答辩现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爆全场:“像青岛这么一个宜居的、大家都说好的地方,我们的大学生在本地就业的比例为什么不高?”

青岛市有关部门做了三点总结分析:第一,就业相对比较困难,这与我们的产业布局有关;第二,生活成本高,工资收入水平与房价等生活成本相差较大;第三,对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不够。

缺啥补啥,果断行动。

近两年来,青岛认真审视“大家都说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不断改变,努力回应每一个有志年轻人的期待。

在产业布局方面,青岛紧抓国家战略叠加的发展机遇,锚定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目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当下,“四新”经济已经成为青岛经济提速的新动能。2020年,青岛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增加值的近三分之一,实现增加值4041.13亿元,居全省首位,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发挥价值的就业岗位。

在生活成本方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地。青岛出台21条措施,提出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已落户的可享受本市购房、申请人才公寓等政策;打包推出10条举措,再次放宽落户条件——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国内外高校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可申请在青落户;还有毕业生落户青岛“秒批”,住房补贴政策扩大到本科生,落实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等等。

在青创新创业也出台了专属补贴。比如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驻青高校毕业年度毕业生、休学创业大学生等在青岛行政区域内创业,符合一定条件,可申领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可申请最高1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入驻创业中心可享受房租补贴等。

青岛利用补贴、减税等政策服务让高校毕业生在青岛落地生根、创业就业再无后顾之忧,可以自由在行业领域大展拳脚,完成自我价值。据统计,2021年一季度,青岛共为2.96万名青年人才发放住房补贴、一次性安家费达2亿元,这种前所未有的财政支持把为人才服务落实到实处。

一系列组合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9年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5.24万人,留青率达到48.6%,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2020年,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进一步提高到50.27%。

留人,先留心

据梧桐果的统计,2020届中国高校毕业生城市留存率排名榜单中,青岛未能跻入前15位。青岛对标学习的深圳和上海两大城市,以82.03%和74%的留存率领跑全国;与青岛同为一线城市的合肥,以73.69%的留存率摘得“探花”;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青岛的贵阳,留存率也达到62.62%,位居第十位;还有奋力追赶者武汉,以58.29%的成绩,拿到了榜单前15位的最后一张入场券。

这些城市的表现充分说明,青岛的努力空间还很大。

事实上,目前的毕业生留存率与青岛对人才的吸引力并不匹配。

日前,58同城发布了《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今年毕业生首选城市排名榜单中,青岛高居第七位。这一排名与高校毕业生留青率的排名形成鲜明对比,青岛对人才的吸引力颇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味道。

根据已经制定的目标,“十四五”期间,青岛要每年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提升高校毕业生留青率显然是寻求增量、完成目标的优势突破口之一。无论从招引成本,还是招引优势来看,加大力度留住“家门口的人”更“划算”。

统计显示,2021年在青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达到11.4万人,同比增长5.56%,再创历史新高。每一个百分点的提升,都意味着上千青年人才扎根青岛,成为青岛合伙人。

青岛已经展开新一轮行动。今年以来,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通过政策落实、流程再造、平台搭建、精准帮扶等举措,实施大学生聚青行动,万名大学生见习实习行动和大学生基层成长计划,构建人才服务“蓄水池”,搭建校企对接平台,提升就业服务软环境,助力高校毕业生留青、回青、来青。

有专家认为,人才的集聚受经济牵引、政策牵引和感情牵引三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政策只是催化剂,经济要素是支撑,而社会文化、感情因素的作用相当明显,特别是地理位置造成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等,对人才的集聚作用明显。

对大学生来说,与城市的情感共鸣是留住人心的关键。

目前,青岛对于提升毕业生留存率,已经在产业布局、政策扶持、配套服务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感情牌”的运用上还明显不够。

四十多年前的深圳既没有优越的生活环境,更没有高额的人才补贴,有的只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胸怀和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认同,赢得了无数人才的青睐。

2019年,深圳又率先在全国设立“企业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其影响力广泛、深远,引发了全国多座城市效仿。

人才如此,企业家如此,高校毕业生亦如此。作为一座城市“家门口”的人才宝库,他们理应被重视、被呵护、被优待,除了政策和服务,或许他们更期待一场以城市之名的盛情邀约,一个只属于他们的庆典节日,让感情和文化成为他们选择留青的加分项。

当今时代,融入感情和文化的一些引才做法往往更容易获得关注、得到发酵,也会让青岛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希望留住人才的城市形象牢固地树立并得到传播。

城市“抢人”更要“留人”。留住这座城市最应该留住的人才,青岛还要多用心、多用情、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让人才真心觉得:青岛这座城,值得终一生。 (作者 |长亭 策划 |沈默)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06-23   

青岛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部署会:逐条逐项落实测评指标,实现整体达标

2021-06-2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雷阵雨不断!未来三天青岛气温波动回升,全市最高温不超30℃

2021-06-2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市社保中心提醒市民:诈骗短信盯上电子社保卡 请勿轻信

2021-06-24    大众网

接种新冠疫苗后使用麻醉剂致死?假的!假的!假的!

2021-06-24    青岛晚报

【趣青岛】山海精怪、敦煌飞天 小纸条卷出大千世界

2021-06-25    青岛新闻网

七所公安类院校计划在山东招生2058人 执行普通类一段线

2021-06-2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开展农贸市场、宾馆酒店等重点区域生活垃圾分类联合执法检查行动

2021-06-2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