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岸上万斤,古法养殖的蛏子让休渔期餐桌不缺鲜
每天落潮后,位于青岛市即墨区丁字湾的大片滩涂上,便出现一派忙碌的收获景象。海滩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上,被称为“挑鲜工”的渔民,挑着扁担排成队,深一脚浅一脚地将一筐筐新鲜的蛏子运回岸上。6月22日上午,随着潮水开始上涨,数十名渔民陆续上岸,带回来的大量蛏子被运往市场。入夏后,蛏子这种生长于入海口淤泥中、鲜味十足的贝类海鲜就到了收获季。每天成千上万斤蛏子上岸,成为休渔期间市民餐桌上的又一道美味。记者了解到,渔民在每年春季下蛏子苗,到第二年麦收前后收获,而这种撒苗于泥滩、收种交错的古法养殖方式,在这片海域已经延续了上百年。
被称为“挑鲜工”的渔民将蛏子运到岸上。
|现场 |
渔民下海捕回数千斤蛏子
每年进入夏季后,随着气温升高,蛏子这种小海鲜就到了收获季。22日凌晨4点,随着海水逐渐退去,在即墨区田横镇丰城丁字湾的海滩上,出现了一幅渔民收获蛏子的丰收图。站在码头上远远望去,数里外的海滩上,几十名当地渔民手拿特制工具,正在淤泥中忙着挖蛏子。
“这种特制的工具,与普通家用锄头相似,短短的锄头木把,捕捞起蛏子来十分灵巧。另外还有一个辅助工具,就是一根带钩的长约20多厘米的铁丝针。”今年60多岁的渔民王义忠介绍,蛏子生长于泥滩下10厘米左右,一般有两种捕捞方式。一种就是传统的捕捞方式,看到滩涂上有蛏子眼儿后,迅速用带钩的铁丝针插进泥滩里将蛏子钩出,这需要丰富的经验;而另一种就需要借助专用的锄头来挖。
当日上午10点,随着潮水开始上涨,挖蛏子的渔民挑着竹筐,排着队从海滩深处陆续上岸。他们将收获的蛏子在海水中淘洗干净,一个个肉质饱满的蛏子,吐着泡泡呈现在记者面前。记者注意到,每名渔民都是挑着两筐蛏子上岸,有70多斤重,个个肥美无比,鲜活得很,看着就让人喜欢。一名渔民介绍,当天下海挖蛏子的都是丰城王哥庄村的渔民,这片上万亩的海滩上,有上百名渔民在不停劳作。记者了解到,当天共有50多名渔民用扁担从数公里外的海滩上挑回了数千斤蛏子。渔民说,今年由于海水温度偏低,所以蛏子收获的时间晚了一周左右,而靠近淡水河流的海滩养殖区,蛏子的收获时间还要再等几天。
|讲述 |
丁字湾海域盛产蛏子
蛏子,是一种生长于浅海泥滩里的贝类海鲜,当地渔民叫作“鲜儿”。每年6月中下旬,渔民根据气温和潮汐的变化开始陆续收获蛏子。蛏子在青岛的丁字湾、胶州湾的泥滩都有养殖,足有上万亩之多,每到休渔期,大量的蛏子便被渔民捕捞上岸,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即墨丰城北芦村渔民于师傅介绍,蛏子的收获期将持续整个夏天,一般到中秋节过后才结束。记者了解到,附近10多个渔村的渔民,都在这片海滩上有养殖区,每家都会养殖几十亩蛏子。尽管今年的产量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这些蛏子还是让他们赚了不少。
于师傅说,丁字湾处于即墨与海阳交界处,由于是河流入海口,所以这里的海水含盐量较低,而人称“海中人参”的蛏子,非常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每年清明前,随着气温慢慢回升,渔民将蛏子苗撒入淤泥中,大约生长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收获了。这种“种收时间相交错”的古法养殖方式,在众多海鲜中显得十分独特。因为蛏子栖息在浅海滩涂之中,靠吃微生物生长,所以这里养殖的蛏子个头大、肉结实、味道极佳。即墨区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青岛地区,入海口养殖蛏子的并不多见,丁字湾有着数万亩的海滩,目前至少有上万亩进行蛏子养殖,每年的产量上百万斤,成为整个青岛最大的蛏子养殖基地。
|价格 |
批发价每斤15元略有上涨
记者了解到,除了即墨王哥庄村每天有50多名渔民在这里挖蛏子外,周边还有几个渔村的上百名渔民也在自家养殖滩涂挖蛏子。在这期间,仅丁字湾这片海滩,每天就能收获上万斤蛏子。记者了解到,胶州湾也有蛏子养殖区,但产量不太大。
渔民介绍,今年的蛏子价格和往年比略有上涨,每斤批发价在15元左右,一上岸就被海鲜商贩收走了,而拉到市场上的蛏子,零售价一般在25元每斤。记者了解到,这几年蛏子的批发价稳中有升,前几年大都在10元一斤,今年就涨到了15元,一名渔民每天平均能挖50斤,能收入700多元,一季一户能收入数万元,如果没有自然灾害,最高能收入5万元左右。
记者还了解到,蛏子按养殖时间长短分为一年蛏、二年蛏和三年蛏,当然个头越大,价格就越高,味道也就更鲜。蛏子亩产最高可达5000多斤,有时会受海水温度等因素影响,最低产量也在600斤左右。常年从事贝类海鲜生意的于女士介绍,由于青岛丁字湾海域水质优良,蛏子的味道比外地的要鲜美。
对话
古法养殖蛏子已延续上百年
记者:在这里养殖蛏子有多少年了?
于师傅:古法养殖蛏子到我这一辈已经有好几代了,约有上百年历史。
记者:挖蛏子一年的收入怎么样?
于师傅:原来不行,现在还可以。前几年蛏子价格低,加上蛏苗和人工的成本越来越高,赚不到什么钱。这两年蛏子的价格都在上涨,今年价格最高,一斤批发价达15元。一天一个人最多能挖70多斤,收入近千元。
记者:每天挖4个多小时,很辛苦吧。
于师傅:在泥滩里挖蛏子,这活一般人干不了。需要掌握好每天的潮汐,有时早早出海,有时也会赶在日落下海捕捞,关键是在泥滩里捕捞很辛苦。
记者:蛏子怎样吃最鲜美?
于师傅:传统的吃法就是清水煮。蛏子煮出来后,不仅肉质有嚼头,汤汁更是鲜美;另一个常见吃法就是辣炒。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魏铌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