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工会:强化职工群众思想引领,凝聚起建功青岛的强大工人力量
青岛新闻网6月22日讯(记者 宋波鸿)今天下午,青岛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召开,青岛市总工会介绍了工会事业发展历程。
把握时代主题 奋勇建功立业
青岛工人勇立时代潮头,积极创新创造,涌现出全国、省部级、市级劳模2.6万人次,建立起了完备雄厚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永远发挥火车头作用”的郝建秀小组,“金牌工人”许振超,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大国工匠宁允展、管延安等享誉全国的杰出工人代表,以及“改革先锋”张瑞敏、海藻海带栽培奠基人曾呈奎、“南丁格尔奖”李桂美等引领岛城劳动者接续奋斗。从生产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客运机车到复兴号列车跑出中国速度,从建设新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煤炭专用码头到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全球领先,从青岛电器元件厂成功试制原子弹试验用电源到海丽雅集团成功生产蛟龙号、“天问一号”使用的特种缆绳,铸就了“品牌之都”、“制造业名城”最闪耀的底色,锻造着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最豪迈的底气。
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立起“党委主导、部门协同、工会牵头”的改革领导机制,遴选66家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实施“1138”工程,帮助1.6万名职工提升技能和学历水平;推动青岛“工匠之城”建设,培育大国工匠、齐鲁大工匠等各级工匠1273名,2021年5月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青岛召开。全市产业工人队伍达到197.4万人,技能人才112.2万名,高技能人才27.2万名。2013年开始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建成191家,其中全国级1家,省级12家,年均应用职工创新成果500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2.5亿元。“郭锐创新工作室”获评“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已累计创造效益6000余万元。
强化职工思想 引领履行责任
用党史践行初心使命。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以观看百部红色电影、举行百场阅读活动、办好百场劳模宣讲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史教育“七百”实践活动。构建特色宣讲品牌,成立百人劳模工匠宣讲团,精心打造“三种精神”教育“红色课堂”,着力讲好、讲活党领导下的青岛工人运动故事和新时代劳模工匠精神。市总工会“每周一讲”职工公益大讲堂,从1983年开始,是全国唯一38年不间断举办的文化影响力品牌,已累计举办1583场,直接服务职工35万人次。
搭建主题宣传教育载体。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载体形式走进职工,汇聚追梦圆梦的强大正能量。青岛工会在连续举办二十二届职工职业道德选树活动、四十届职工运动会的基础上,每年开展百场“共同的家园”公益演出,每年选树百名新时代最美劳动者,每两年举办一次职工文化艺术节,以“中国梦·劳动美——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理念为百万职工搭建创作展示、欣赏体验的大舞台。
拓展职工文体活动阵地。2020年9月,全国总工会推进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青岛召开,标志着青岛市工人文化宫进入全国一流行列,全市7家工人文化宫升级改造,重新回归职工。同时,建成劳模工匠展示馆、工人运动纪念馆等劳动精神教育主阵地,建成1000个职工书屋,打造了66个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以及文体活动示范单位等基层阵地,以高品质文体活动资源提升职工健康素养,涵养时代精神。
拓展工会维权服务 夯实基本职责
2018年10月,中国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将工会基本职责拓展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青岛工会牢牢把握党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为顺应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力推常态化、普惠化、精准化维权服务。
开创法律维权新模式。构建“123456”职工法律维权体系(一个中心、两支队伍、三级网络、四方联动、五位一体、六有标准),建立74家镇街职工法律服务站,300名专业法律从业人员,205个劳动关系监测点,打通了职工维权服务“最后一公里”;“即墨劳动用工法律体检”源头治理,“莱西维权模式”主动维权等实践探索,切实发挥了工会在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的独特作用,职工维权经验面向全国推广。
拓宽服务职工新领域。全国首创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青岛模式,打造职工心理健康“十分钟服务圈”。全国首创工友创业联盟,吸纳企业680余家,带动近千家企业入会。从2013年开展“十百千万”创业带动就业活动,并将创业带动就业向助力乡村振兴延伸,累计培育工友创业园101个,扶持创业带头人2903人,带动就业88390名。在全国率先搭建“四位一体”职工赋能平台,年赋能职工10万人次。搭建就业消费平台促进“六稳”“六保”。围绕稳增长、保就业、促消费,搭建涵盖5500家企业的用工大数据平台,织起动态信息网;搭建工会就业网平台,注册企业2000余家,发布招聘岗位70000多个;搭建680家的工友创业联盟平台,培育创业小老板;搭建惠工消费援企平台,开通促消直通车,拉动消费4000余万元;搭建205家企业的劳动关系监测平台,促进了职工企业和谐稳定。工会为全市16372家小微企业退还会费5000余万元,助力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特色阵地和品牌。建成“爱心妈妈小屋”405家、职工子女爱心托管驿站109个、户外劳动者驿站728个、“互助保障智慧健康驿站”40处,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站点188个,打造“全国最美十佳疗养院”湛山疗养院,精准关爱不同类别职工群体。举办“缘系一线”单身职工联谊活动1000余场次;推出新型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发放保障金2.71亿元,让54.8万人次职工享受工会医疗再保障。近年来,“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歌”活动累计投入6360余万元,惠及职工112万余人次,为21191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组织职工免费疗休养2.43万余人次、健康体检13.3万余人次。建立了5万人的工会志愿者队伍,多层次开展“活力青岛﹒@在你身边”志愿服务,让广大职工成为更高质量发展、更高品质生活的创造者、贡献者、受益者。
推进工会改革 彰显创新活力
2017年市总工会在市委的领导下推进深化改革,聚焦中心大局,全力构建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
推进机构改革增强活力。改革领导机构,市总工会领导班子建立“专挂兼”制度,挂职兼职领导干部比例达到40%;基层和一线人员在工会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的比例分别达到68%、40%、31%以上。改革机关职能,优化工会组织内设机构,减少机关部室、事业单位3个,实施了流程再造制度创新改革,用于商业运营的事业单位活动场所全部收回;贯彻“减上补下”原则,市工会抽出40个事业编制补充到区市工会。改革干部队伍,推进“交流+遴选+社工”结合,建立了403人的社会化工作者队伍和5万多人的志愿者工作队伍。加强了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三化一型”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工会组织体系化重塑。建立网上会员之家,小微企业职工、新业态“零工”依法信息化入会;实行“一函两书”、“商协会+工会”等措施,新领域新业态新组织依法社会化建会,八大群体建会率达83.5%,农民工会员达74.4万人,逐步成为工会会员的主体和产业工人的主要力量。推动基层组织“会站家”一体化建设,80%以上建会单位职工之家达到“八有”标准,建设区域共享职工之家67个,深化“4+6+X”民主协商和“1+3”集体协商,推进提升基层工会维权和服务能力。
推进运行模式根本性变革。成立市总工会委员会专责委员会,建立委员会委员议案制度、顶格协调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顶层设计制度,推进组织运行制度化再造。构建拥有151万实名会员的“互联网+”“智慧工会”,建设覆盖三级工会的大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办公平台,推进工作流程智慧化再造。打造劳模区块链系统、职工赋能区块链系统和惠工服务平台;直接服务职工项目全部开通“网上办理”;创新维权和服务模式,加强三级工会系统性联动,推进联系职工、服务职工、引领职工模式根本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