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定义”,要么“被定义”!青岛这个“软”产业要“硬”起来!
“软件定义”的时代正在到来——
“定义”硬件、“定义”汽车、“定义”制造、“定义”商业、“定义”出行……软件正在“定义”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下,以数据为驱动的“软件定义”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特征。“软件定义”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催生了一批新的产业主体、业务平台、融合性业态的新兴消费,引发了居民消费、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培育壮大了发展新动能,创造了新可能。
对一个城市而言,谁能占领软件业制高点,谁就有实力“定义”未来。
以制造业起家的青岛,“硬”实力无需赘言——拥有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9个,品牌之都名扬天下。
但“软”实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还不够强。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青岛软件业收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第8,只能算是中规中矩。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几年青岛虽然在奋力追赶,但现实是,与深圳、南京、杭州、广州等头部城市的差距不但没缩小,反而在拉大;同时,追兵正在渐行渐近,有的已经跑到前面去了,比如西安。
眼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汹涌而来,国家政策导向鲜明,软件产业正值机遇期。青岛正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聚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需要软硬件的共同支撑,而且很大程度上,更加需要发挥软件关键的引领作用。
01
“软件定义”未来
软件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2072亿元,较2015年增长67%;实现利润总额9835亿元,同比增长9.7%;规模以上软件企业达36958家,全行业从业人员677.5万人。
从关系千家万户衣食住行的应用软件,到智能制造的核心——工业软件,数字时代千变万化的软件系统和服务,软件正在全面、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软件定义”正成为信息化发展新标志和新特征,不断催生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驱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消费扩大升级、智慧社会加速到来。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以生鲜电商、即时配送为代表的新零售乘势攻城略地;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宅娱乐等新型“云经济”全面“侵入”生活,重塑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成为科技抗疫的“神兵利器”。
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的底层支撑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成为拉动软件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软件定义世界,是用软件定义系统的功能。这个概念是由Gartner在2014年提出的10大战略技术趋势中提出来的。软件定义世界的本质是能够用软件驱动硬件,并通过软件实现以前由硬件完成的功能。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在10年前,可能没有人会认为一家从事通讯、电子等业务的科技企业会和汽车产业发生什么关系,但在今天,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已经与汽车产业密不可分。
百度、小米、360等众多科技企业掀起跨界造车热潮,“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汽车“新四化”大潮已不可阻挡。其根本原因就是智能化、网联化技术正在彻底改变着汽车产业的未来和结构,软件定义汽车已成趋势。
在诸多利好政策推动和疫情的催化下,软件产业发展正在迎来发展机遇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拿出整整一篇来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作为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软件业被多次提到,肩负重任——
“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可以预见,“十四五”时期,软件业将进入融合创新、快速迭代的关键期。城市确立的诸多“硬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实力的支撑。
02
走着走着就慢了
所有的软件都是依附于硬件,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青岛拥有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9个,应用场景丰富,为软件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用武之地”。
但由于青岛的制造业没有跟上IT、网络设备、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几波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浪潮,产业更新蝶变逐渐滞后于时代发展,对软件的需求不足,软件业缺乏肥沃的发展土壤。
青岛一度面临“缺芯少面”的尴尬,成为青岛发展工业的一大“掣肘”。
意识到这一点后,青岛奋起直追。2019年以来,青岛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振芯铸魂”作为“制造强市”的重要引擎,奋力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目前,青岛已形成了“东园西谷北城”的产业集聚,集聚了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1800余家。青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示范基地获评全国4个五星级软件示范基地之一,4个园区获批省级软件产业园区。63个软件产品获得全国、省、市优秀软件产品,5家企业入选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
2017年11月,青岛入列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2020年,青岛历时2年,比计划提前1年完成创建授牌,成为全国第5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是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用时最短的城市。
2020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388.2亿元,连续两年位居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第8位,稳居全国第一阵营。
与自己比,青岛软件业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但与头部城市相比,还是慢了——
与深圳、南京、杭州的差距从2015年的2917亿元、1793亿元、1253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5524亿元、3513亿元、3277亿元;2015年领先西安161亿元,到2020年,落后西安345亿元。
前排城市大多把软件业发展置于一个相当的高度,起步早,措施实。早在2000年,南京就布局软件产业,将其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集聚资源要素、创新发展路径,以软件名园、名企、名品、名人、名展为抓手,实施产业地标打造行动,加快向国际软件名城迈进。2020年,软件业收入达5901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
近年来,西安市提出打造“全球程序员之都”和“中国软件名城”的口号,把软件与信息产业作为追赶超越的重要支柱,倾力朝打造“世界级软件名城”。
西安软件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令人惊叹:从2015年-2020年短短五年间,软件业收入增长152%,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位,排名也从第10位大幅上升至第6位。
可以说,青岛现在面临的竞争形势相当严峻,可谓“标兵渐行渐远、追兵渐行渐近”。如果还是延续常规路数打法,很可能将被甩得越来越远。
03
需要政企联手,相向而行
海信与中石大(华东)共建青岛软件学院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有人把近年来青岛制造业发展慢了的重要原因,归结为软件业发展不够快,“缺芯少面”,未能给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足够的赋能;
也有人将青岛软件业发展不够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为青岛制造业没能抓住信息化浪潮,没有为软件业快速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似乎陷入到了“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终极之问。
事实是,软件与制造业相辅相成、相互成全(如今,软件业可以为几乎所有产业类别赋能)。青岛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为软件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这是青岛发展软件业的独特优势之一。
青岛要做的就是开放好这些应用场景,培养和吸引更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形成集聚发展态势。通过开放场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技术企业能够找到技术应用空间,在实际验证应用中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功能不断优化、加速推向市场,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产业赋能。
当然,企业的场景需要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政府要做的是营造良好的环境,依法依规来推进。
当前,青岛正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开放了一批“工业赋能”应用场景,为软件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当务之急是要提高企业积极性,扩大参与面。重庆采取的是“政府补一点、服务商让一点、企业出一点”的联合激励机制,降低企业“上云”成本,推动企业积极“上云”。
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其中。
服务商也要创新商业模式,要做增量,不要只盯着存量,要看长远,不能只看眼前。可以采取类似“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做增值服务,增值分享,实现双赢。
企业是市场主体,必须要有长远眼光,要顺应潮流,未雨绸缪,早做打算,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政府还有一个较大的作为空间,那就是做好公共场景的开放,应开尽开,对国资民资、本地企业外地企业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各地都在加快场景的开放步伐。6月4日,武汉市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5G、工业互联网、北斗与卫星互联网等五大技术应用领域,发布271个数字经济应用场景项目。为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武汉将全方位释放应用场景引领作用,在政务、产业、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优势特色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应用示范项目。
上海早在2018年,就在全国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聚焦教育、医疗、制造业、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开放应用场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吸引AI新技术在上海率先应用。
南京以应用场景开放建设为牵引,推动开放合作机遇共享,促进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民生创新、产业创新,有力支撑了创新名城建设。2021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市域治理应用场景创新,全年发布1000个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南京累计发布152个应用场景,总投资86.2亿元,已完成投资24.7亿元,面向社会开放合作需求519个,达成合作1164家。
眼下,青岛把数字化转型上升为事关发展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城市崛起的重大机遇,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是软件业的机会,也是挑战。如果能找到契合点,相互成全,那就将实现双赢。
作者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