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高考新变化正重构“教与学”

2021-06-11 08:47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大部分题目更“场景”,强基计划“下沉”到中考……“6选3”的选考模式不仅改变了高考录取方式,也带来了初中、小学的“共振”

高考新变化正重构“教与学”

■高考结束的艺校考生们在考场外合影留念。

■青岛一中考场外,老师佩戴高考加油的口罩为学生打气。

■青岛一中考场外,老师对学生做最后的叮嘱。

■五十八中考场外,老师们撑起爱心伞为考生遮雨。

■一名考生在考场外做最后的复习。本版摄影 韩 星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王世锋

6月10日,2021年高考所有科目考试结束。盖上笔帽“收剑入鞘”,青岛37090名考生为奋斗的青春写下一段难忘的注脚。

今年的高考,依然有很多热点话题。延迟上班时间、智能化监考手段上线、作文“出乎意料”、生物考试难度上热搜……从考场服务到考试试题,全社会的目光在这四天时间里高度聚焦。

而除了考试本身,人们还关注新高考究竟带来了哪些改变。据记者采访了解到,新高考已经进入第二年,“6选3”的选考模式改变了高考录取方式,改变了高中生的学业规划,也带来了初中、小学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共振。围绕新高考的一系列改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育人方式、选材模式。

新高考关注度飙升

全市动员为高考让路,新技术纷纷上阵

新高考,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为了保障高考顺利进行,全市各个部门都在备考。

考试第一天恰逢周一,青岛市政府发布了6月7日延迟上班、错峰出行的通知,上班时间被调整为9点30分。据了解,这是青岛首次发布高考期间错峰上班的通知,以确保考生一路畅通。而记者当天现场体验,发现高考首日多个路口延长了“绿灯”时间,通行一路顺畅,各个考点没有出现考生因堵车迟到的现象。

据了解,2021年高考受新冠疫情影响,37000多名考生和监考人员进出的安全保障是道大题。为了早做应对,精简入场流程,青岛在考前14天每天上报考生健康状况监测情况,并对没有注册健康码的113名考生逐一通知,协助他们申领通行码。

青岛市考试院今年还增加了考点人员聚集情况自动检测、考场考生异常行为自动检测、考场视频监控远程自动存储等智能化手段。考点人员聚集情况自动检测对接考点考场视频,实时统计人员数量,动态展示人流变化趋势。考生考试过程中如果有异常行为,监考系统会自动预警,提高疑似违纪行为发现的时效性。考场视频远程自动上传、存储,便利的检查、回放、下载等管理应用功能减轻了监考工作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集中化的网上巡查视频管理体系。据悉,考务巡查指挥系统平台可同步巡视288个考场,每4分钟即可将全市1200多个考场巡查一遍。  

新高考试题新在哪儿?

试卷信息阅读量大,出题方式越来越灵活

每年,高考的试题都会是最大的关注热点。6月10日,山东高考的生物试卷因为难度大“攀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二。现场考生走出考点纷纷反映:“没答完!”实际上,老师介绍,生物题并不难,但试卷阅读量太大,导致许多考生读不完题、做不完卷。

记者多日采访发现,“阅读量大”无疑是新高考的一个标签,今年除了数学考试,其他科目考生均反映题干的阅读量比平时训练大得多。仔细探究,今年大部分科目的考试都把考点融入真实情境中,让考生解决现实中的生产生活问题。比如,高考政治题里有螺蛳粉话题,考查的是“地方小吃标准化发展会不会失去地方特色?”物理试卷设计了海鸥扔蛤蜊的情境,考查的是平抛运动。这种真实情境的叙述篇幅就比较长,需要考生快速从中提炼有效信息。

其实,从去年新高考刚一实施,这种“阅读量大”的趋势已经有所体现,因此今年全市中小学都相应增加了阅读训练。上海路小学校长闫燕介绍,义务教育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孩子们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课本上有“节选”的内容,考试的时候可能就出现“整本书阅读”的考题。怎样从大量文字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思考文章的逻辑关系需要从小训练。

此外,“押中考题”也是今年的一个新热点。五十八中押中生物大题、物理选择题,超银高中押中作文题……走出考场的考生对押题津津乐道。“学生说的押中题主要是看到了一样的试题情境,而考查方式到底是什么,还得灵活应对。”五十八中生物老师孙帅说,新高考考了两年,命题趋势已经明确,即新情境加主干知识、核心概念,也就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所以老师们并不会刻意去押题,因为出题的方式太灵活,只能夯实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比如今年作文题,老师认为中规中矩,不少学生却反映“考懵了”,认为跟自己准备的素材对应不上,这就是没能“灵活应变”的表现。超银高中曾在平常训练中给学生准备了许多体育强国的材料,但老师指出,学生还是需要多思考,根据题目要求论述体育和强国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罗列材料。

新高考科目怎么选?

有些组合受冷落,有人在大学补短板

山东“新高考”实行“6选3”模式,旨在打破文理分科的局限,把选择权交到学生的手里,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职业规划等因素自主选择3门等级考试科目,有利于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从考试现场安排可以看出,有些组合不太“有人缘”。考试第三天8点至9点半,华夏职业学校等考点一片寂静,因为该场次考物理,选择这一学科的考生较少,有的考点直接出现了安排“缺项”。据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青岛高三学生选科情况跟去年基本一致,大家都知道选考物理可以报考的专业最多,但物理学科选考依然最少。

选考时的依据是什么?多数考生回答是按照考试成绩。“高一时候如果有三门成绩最好,通过换算,在高考里比较容易拿到好名次。”这个理由和新高考倡导的按照兴趣和专业规划选科相去甚远。“成绩不行,何谈兴趣。”有考生家长说,孩子喜欢物理,但考虑到学霸都会选物理、化学,她便劝孩子绕开这两门科目。只有高一时各科成绩均衡且总体成绩不错的学生才会考虑报考物理,以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更多选择余地。

实际上,选科不仅仅要关注当下,更要关注长远。新高考选拔出的第一届学生已经在高校学习一年,高中时甩开短板拼成绩,进入高校后可能要为这些短板“埋单”。小李去年考入一所高校的材料类专业,当时选科组合只要求化学成绩,但进入高校后却要学大学物理,他的物理基础薄弱,只得从高中段物理开始补。“有些学生高中物理或者化学学科的基础相对薄弱,这给我们部分专业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岛城一所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省教育厅此前表示,从北京、上海等高校招生和教务部门反映看,物理是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如果基础薄弱很难学到精深的专业知识。

未来,更多的高中生要面对选科的问题。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学生选科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要考虑大学的专业要求,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综合考量,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考高分就选择某几个学科,这是一种短视的、功利化的行为。”

新高考引发共振

强基计划延伸至初中,学物理有优势

按照教育部的统计,全国64.5%的专业类提及物理,选考物理后可报考95.7%的专业。高考是教育指挥棒,高考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2020年高考录取增加强基计划,青岛迅速出台青岛版强基计划,举全市之力选拔、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做法和响应速度成为全国典型。目前,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等10个优质高中成为强基计划培训基地,来自青岛全域在基础学科天赋异禀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就接触竞赛课程,了解大学知识,提早规划投身国家战略。

2021年,青岛版的强基计划已经向下辐射到了中考招生阶段。“强基班”成为中考招生一大亮点。青岛二中、青岛九中、青岛实验高中的自招强基班让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和家长关注到这个新名词,夯实数理化等基础学科成为初中学生和家长的共识。

青岛二中和实验高中开出了史上最优的录取政策。自主招生强基班按照1:1的比例获取资格,如果物理化学成绩突出,只要考够一段线就能进青岛二中;实验高中物理强基班更是只参考物理成绩,取得招生资格的学生只要达一段线就能入学,为偏科物理的考生开辟了一条通向优质高中的捷径。

重物理强基础正在一步步传导至基础教育。受高考影响,青岛启动了高中段的强基计划,而该计划又影响了今年的中考,甚至影响了小升初。据市场调查,虽然初二才开始学物理,但这个暑假,小升初衔接辅导班里已经有了物理课程表。从实验和生活场景入手了解力学、电学,“早接触”“锻炼数理思维”成为家长们的共识,不少人表示,有了高考的引导,理科特别是物理学科不能放弃。或许,不久的将来,青岛考生的选科方向将有较大改观。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青岛观察】涉及青岛西、莱西…轨道上的胶东都市圈活起来了

2021-06-11    青岛新闻网

全力冲刺“五年取得突破”目标任务 青岛产业加速动能转换脱胎换骨

2021-06-11    青岛日报

从“经济西强”到“人口西聚加快”,港口西移重塑青岛城市发展格局

2021-06-10    大众日报

Handle全球根节点:助力青岛“数”说未来

2021-06-11    青岛日报

海润大厦动工开拆 单县支路搭设临时“安全通道”

2021-06-11    青岛新闻网

青岛早知道|青岛交通公布59个项目清单 端午假期青岛无雨适宜出游 高考成绩6月27日前公布

2021-06-11    青岛新闻网

青岛蓝谷:更高站位打造“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

2021-06-10    大众日报

端午节撞上毕业季 青岛跻身全国旅游热度前10

2021-06-11    青岛日报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