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试点 青岛将从这几个方面开展27项重点工作
全国首个“绿色城市”试点锚定路线图
青岛出台意见,将围绕绿色金融体系、绿色生态水平、绿色建造体系、绿色生活体验等方面开展27项重点工作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7日讯 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正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下加速变革。17日,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意味着青岛构建“绿色城市”有了路线图。
今年年初,青岛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试点,作为先行先试区,此次试点旨在加快探索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转变城市建设“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方式。试点期内,青岛将全面开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升绿色生态水平、建立绿色建造体系、增强绿色生活体验等4个方面的27小项工作。
《实施意见》中提到,到2022年,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按计划完成有关目标任务,城市自然和谐共生、基础设施健全便利、建设方式集约高效、人居环境宜居舒适、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绿色金融市场化机制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具体来看,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方面,树立绿色价值观念,展示绿色综合效益,建立以绿色融资为特色的城乡建设市场化资源配置结构,绿色城市与绿色金融联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适应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在提升绿色生态水平方面,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明显,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75%。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8%以上,市本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87.2%。市区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建立绿色建造体系方面,全面建设高品质的绿色建筑,将提升建筑品质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形成科研技术领先、集聚优势显著、产业规模突出的全产业链体系。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50%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
在增强绿色生活体验方面,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城市文化品味和市民认同感、自豪感、幸福感提升明显,绿色生活消费方式成为居民自觉行动,各类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城乡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稳定在15平方米以上,轨道交通出行量不断提升,公交车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90%。
据悉,通过试点工作,我市将基本形成城市自然和谐共生、基础设施健全便利、建设方式集约高效、人居环境宜居舒适、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城乡发展新格局,打造出“山海灵动、幸福宜居、创新发展”的绿色青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