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他们是这座城市真正的VIP!今天青岛以最高规格向他们致敬!

2021-04-29 12:33    青报观象山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赞誉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劳模之于青岛这座制造业名城、创业城市意义非凡。正是有了一个个劳模的敬业爱岗和精益求精的创新创造创意,才成就了青岛品牌之都的美誉,挺起“青岛制造”的脊梁;也正是在这些劳模的影响和带领下,青岛才能有充足的底气提出打造工匠之城、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塑造“青岛智造”的辉煌。

4月29日上午,青岛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表彰大会上,获得表彰的2021年度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先进工作者代表着工作服陆续登台领取奖章和荣誉证书,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电焊工丁进等152名青岛市劳动模范、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于慎澄等48名青岛市先进工作者的姓名被载入青岛杰出产业工人的名录。 

这些受表彰者跟此前的一批批榜样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

他们是精英、是楷模,以今天为新的起点,他们承载着青岛壮大实体经济、创新型城市的光荣与梦想,奋进新征程、创造新奇迹。

01

70年来,青岛涌现出2.5万人次

全国、省部、市级劳模

青岛是一座有着光荣工运传统的城市,更是一座蕴含劳模精神底蕴的“工匠之城”。长久以来,伴随着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先后涌现出郝建秀、张瑞敏、许振超等一大批劳模工匠,在青岛发展史上书写了璀璨篇章。

发言中,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细数了自己和疾控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冲在前、不畏惧的不平凡经历,他们用专业、严谨和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助力了全市的抗疫工作。“每一场战疫都承载着无数疾控人的奉献,我们一直在坚守。”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在大会上发言

全国劳模王艳,又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她在33年的职业生涯中,扎根三尺架台,练就“一口清”绝活,自编导游图、街区画册、安全行车导则;连续16年当班中秋、除夕等节日的午夜末班车,用责任和爱心演绎出了许多“不平凡”。“我已经记不清有多久没和家人一起吃一顿年夜饭了,我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我的岗位上。”王艳在发言时如是说。

管延安是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沉管安装团队首席钳工,他在发言中回忆了自己投身港珠澳大桥这座圆梦桥的日夜奋战经历,“一年四季,一瓶小小的藿香正气水就是我们的防暑良药。”在他和工友的奋战下,让超级沉管在12米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完成了在业内人士看来难度系数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超级工程,让“青岛工匠”在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中熠熠生辉,“大桥建成那一刻,我忍不住呐喊‘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沉管安装团队首席钳工管延安在大会上发言

青岛市总工会给出的数据显示,自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以来,全市先后涌现出2.5万人次全国、省部、市级劳模,现在世的全国劳模154人、省部级劳模1292人、市级劳模6962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集中展现了青岛广大职工勇攀高峰的坚定志向和坚韧品格。

观象君仔细梳理这些数据发现,这些劳模与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相得益彰。

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劳模绝大多数是以工人、农民为主的体力劳动者,他们身上透着的是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社会开始发生急剧变化,劳模的范围突破了单纯生产范畴,劳模结构拓展到了交通运输、财贸、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行业。

这之后,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一系列重要论断下,专职技术人员、“知识型工人”和优秀企业家也进入了劳模行列,科技界开始涌现出杰出的代表。

进入21世纪后,劳模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兴起带来了劳模结构的变化,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愈来愈多,多样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与经济发展的特征越来越契合。同时,知识型、创新型人才,新型技工的比例在每年劳模评选中都在提高。从文化程度和专业技术结构看,专科及以上占比逐年提高。

眼下,青岛正积极顺应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新技术的浪潮,抢抓机遇,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对制造过程实现精密控制的智能制造领域的杰出产业工人也竞相涌现。如多次斩获世界大奖、青啤集团研发带头人尹花,微波毫米波测量技术及仪器的科学家年夫顺等。

02

劳模工匠与青岛互相成就,

创出多项青岛效率、青岛奇迹

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4万亿元,增长3.7%,总量居全国大城市第13位、北方城市第3位。今年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3037亿元,同比增长1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8%,呈现出良好开局态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劳模工匠群体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他们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用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创新创造的智慧给青岛这座城市做出最美的注脚。

而这样的因由早已存在。

“上青天”的辉煌时期,是郝建秀创造的“细纱工作法”,使皮辊花率降低到0.25%(当时全国最好的纺织厂皮辊花率在1.5%左右),看车能力由300锭提高到 600锭,实现了青岛棉纺织工业的增产增效。

得益于青岛的天然港口优势,许振超将自己的名字与新时代杰出的产业工人紧密相连,他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记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

传承于“振超精神“,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岛港口上又崛起一支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他们用3年半的时间自主攻关建成了中国首个全自动化码头,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全方位突破,用奋斗擘画出世界自动化码头领域的“中国身影”,用创新推开了未来港口的大门。

是青岛的产业基础成就了他们,也是他们用自己的思考、体悟、实践、绝活、科研成果、创新创意让世人惊艳,让外界每次提到他们时,都与青岛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也让青岛的城市内核里无法缺少产业工人这一要素。综观全市,如今高速列车、机械装备、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纺织、集成电路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规模都超过千亿元,又接续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随着那声‘滴’声,当脚迈上劳模通道时,心里是自豪的,这是城市对我们的认可和关怀。”这是青岛的劳模走过全国首条机场劳模VIP通道时的感慨。

在他们为城市奉献之后,为了更好地服务他们,青岛用一年时间将8000多名市级以上劳模信息全部录入劳模区块链系统,依托此系统,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地设置劳模VIP通道,注册劳模的信息被识别后,可免费享受这些场所提供的VIP服务,此举是全国首创。

温暖不止这些,更体现在畅通机制让劳模工匠人才成长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生态发展环境,着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技能人才队伍,此前,青岛以市政府名义“顶格”出台了《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推动服务管理举措覆盖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使用、服务全链条。

同时,青岛也在逐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和专项培训计划,建立起“11 8”(培训政策覆盖11类人群,配套推出8类培训项目)的培训政策体系。2020年9月,针对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青岛更是首次推出专项培训政策,按照每培训合格1人最高不超过2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

《青岛市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聚焦工业互联网,向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向上承载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紧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技能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从奖励激励体系、工作支撑平台、收入分配改革、顶层制度设计、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意见,覆盖了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使用、服务全链条。

在15条工匠之城建设的主要任务中,着墨最多的是实打实的奖励激励。“要让工匠、产业技能人才真正有身份认同和职业自豪感,首先就要在物质基础上给予其相应的提升。”青岛市人社局职建处负责人说。

03

放眼未来:弘扬“三种精神”,

打造工匠之城,精雕“工业金花”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同时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企业、建设国家质量品牌示范区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工匠、劳模们的积极参与、创造奉献。

与这些目标相通的是,两年前,青岛就出台了《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技能人才支撑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市技能人才突破11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突破35万人,重点支持培养引进技能大师100人、首席技师500人、产业技能领军人才1000人、“金蓝领”骨干技能人才10000人。

今年将命名“青岛大工匠”10-20名、“青岛工匠”40-80名,全市新增命名各级工匠不少于200名,选树命名3名青岛大工匠、20家市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

劳动者素质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为此,青岛注重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努力为劳模全面发展、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为了给予工匠充分的空间和舞台,让工匠们发展得好,且有事干、干成事,青岛坚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长成才体系、奖励激励机制、产教研融合机制,助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擦亮“工匠之城”的金字招牌。

2018年,青岛率先在全省范围试点打破了“两条通道”之间的限制,实现职称、职业技能“贯通互评”。换句话说,高级工、高级技师可直接申报“工程师、高工”,而且不看论文、学历,看实际业绩,把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评定作为职称评审重点。

此外,破除技工院校毕业生身份限制,落实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比照认定制度,推进技能人才与学历人才融合培养。通过完善就业准入、用人评估和激励表彰三类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倾力打造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支持企业建立一般技能人才和特殊技能人才两线并行评价机制,并探索推行权威专家认证、薪酬认证、业绩认证、绝技绝活认证。

得益于这一系列打造“工匠之城”的谋划和部署,青岛才持续不断地涌现出职业技能突出、创新能力强的产业人才典型示范。而现在正在奋力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打造创业城市的青岛,未来必定是一个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加迸发的城市,必定是一个各类创业主体都能找到创业机会、实现创业梦想的城市。在这样一个蓝图下,劳模、工匠们自然不能缺席。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业已奏响的“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下,我们也期待会有更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制造高手、创造达人脱颖而出,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和先进制造业强市标配起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作者 |刘萍 摄影 |樊蓉 编辑 |疾风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惠新安同志任青岛市委副书记

2021-04-29    青岛时政

青岛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牟俊典4月29日14:30做客民生在线

2021-04-27   

出行注意 2021青岛马拉松赛5月4日开跑 78条公交线调流

2021-04-29    青岛新闻网

青岛西海岸新区今年将改造20个老旧小区

2021-04-2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齐鲁卫星”上天 山东这一面终于露了出来 有点燃!

2021-04-29    青岛新闻网

今年“五一”假期继续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

2021-04-29    人民日报

2021年青岛四区小升初最新划片发布!这些地方有变化

2021-04-29    青岛新闻网

青岛市表彰152名青岛市劳动模范 48名青岛市先进工作者

2021-04-29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