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探路互助养老,探索在胶东五市“通存通兑”,“时间银行”家底几何?
青岛老年人口已达191万人,在全市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探索在胶东五市“通存通兑”——探路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家底几何
作为应对城市老龄化的重要养老服务模式之一,探索实施互助养老、在全市推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是深化青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日前,青岛市民政局下发《关于推广使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通知》,明确在市南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开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项目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各区市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工作队伍,做好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宣传、维护和指导工作。各区(市)要于2021年4月底前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工作队伍并完成培训,于5月份开始进行时间银行常态化数据考核和通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新生事物,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服务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也亟须在探索中破题一些困扰供需双方的瓶颈。
“时间银行”缓解养老服务压力
时间银行是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理念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政策设计,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在全市统一的服务平台上按一定规则记录储存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当志愿者需要养老服务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通过这一互助养老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养老服务力量不足的矛盾。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对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岛市社科院副研究员刘振磊认为,面对目前我国日趋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推广“时间银行”这一志愿服务的创新模式,可以缓解不断扩大的老年照料和服务压力。
随着青岛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具备了推广的现实条件。截至2020年底,青岛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1万人,80岁及以上的老人达到了28万。
去年4月14日,青岛出台了《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我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制定了《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细则》,明确了时间银行管理机构和服务站点相关标准及管理制度;志愿者、服务对象审核、注册、退出等相关标准规范;时间银行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流程及服务标准;时间银行服务项目种类;时间银行服务安全管理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时间银行服务站点以及时间银行志愿者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
与此同时,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已在首批试点的市南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全面铺开。青岛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乔先华介绍,已专门开发全市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年满18周岁、有公益服务精神、有从事养老服务的时间,身体健康、无个人信用不良记录和严重违法记录的公民都可以注册成为志愿者,并根据发布的需求“接单”,80周岁以上城镇户口空巢独居老年人、60周岁以上农村留守老年人成为第一批接受“时间银行”服务的对象,他们每个周会获得4个小时的政府购买免费服务。
根据统计,志愿者们提供服务的意愿并不低。截至目前,市南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已有4084人注册为志愿者,服务对象(受益老人)3866人,订单量达到1539单,服务时长达到784.25小时。
在很多原先就投身于养老服务志愿者行列的志愿者看来,通过“时间银行”客户端“接单”,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种新的动力。“虽然说本来我做志愿者就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但是现在有了这个时间银行,我觉得对我的付出是一种记录和肯定。”已经从事养老志愿服务多年的西海岸新区志愿者罗瑞涛说。
志愿者罗瑞涛帮老人打扫卫生。
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统一标准
虽然“时间银行”已经成为养老服务的有力补充,但记者采访中发现,“时间银行”并不是社区养老服务的“万能药”,仍有诸多难题需要解决,才能进一步有效发展和应用。
在“时间银行”试点中,不同场景涉及的服务需求是不同的。据青岛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负责人曹齐介绍,时间银行以非专业服务项目为主,主要包括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和指导使用智能手机六大类。其中,助餐包括上门送餐和帮助购买食蔬等;助医包括陪同就医、按医嘱代为取药和购买药品等;助浴包括洗浴看护和接到养老服务站点洗浴等;助洁包括理发、家务整理、帮助清洗衣服等;助急包括各项日常生活应急协助服务项目以及心理疏导、陪伴聊天等。
根据青岛市目前的标准,上门送餐可存储0.25小时/次,帮助购买食蔬可存储0.5小时/次,陪同就医可存储0.25小时/次,洗澡看护可存储1小时/次,帮助清洗衣服、理发、家务料理等均可存储0.5小时/次,精神慰藉、指导使用智能手机等可存储1小时/次。“但是在运行过程中,有的志愿者反映,陪同就医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0.25小时/次可能会偏少,那么在实际运行中,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调整,使志愿者的付出和存储时间大致相当。”曹齐表示。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引入“时间银行”的理念较晚,除青岛外,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大城市展开试点,但后续这一范围在不断扩大,太原、杭州、南宁等地社区都在尝试创新本社区的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乔先华表示,随着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下一步将考虑将专业志愿者纳入其中,并考虑跨地域通存通兑。“这就需要对志愿服务种类、质量建立统一标准,进行统一换算。”
民政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标准制定参与者、南京养老服务联合会会长史秀莲认为,在“时间银行”模式下,不同专业程度的志愿服务按照同等时长相互通兑,其所涉及的资源投入和稀缺性往往不尽相同。“因此,可能导致更具专业性、更需投入精力的服务项目缺乏志愿者参与,而居民们则趋向于提供较为简易的服务项目。”史秀莲认为,目前“时间银行”尚缺少统一的制度标准,从而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只是简单地记录时间而不考虑服务的种类和质量,会打击志愿者的积极性,导致择轻避重。对此,她建议确定统一的时间计量标准,在记录存储时间时,不仅要记录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时间,还要考虑不同类型志愿服务所包含的不同劳动的市场价值。“可通过强化互联网技术使用,建立全国统一的‘时间银行’信息记录管理平台,保证时间货币和金融货币一样在全国的‘时间银行’都可以存储和兑换,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打破制约供需双方瓶颈
“时间银行”能够有效运转,归根到底取决于提供服务和使用服务的供需双方。
由于绝大多数居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能够投入到志愿服务的时间相对有限,再加上志愿服务时间“通存通兑”存在地域限制等因素,这都导致了“时间银行”在服务供给侧存在一定限制。与此同时,享受服务的群体需求侧因为年龄偏高等因素,使用智能手机发布需求存在一定困难,也成为影响“时间银行”有效运转的重要因素。
据乔先华介绍,针对志愿服务提供方的供给侧,青岛市采取发动在校高校学生、驻青部队官兵、辖区大型企业职工、退休的活力健康老人等办法,让他们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逐步充实年轻的新生力量。同时,也在积极对接青岛已有的注册志愿者,扩大养老志愿者队伍。
“对于志愿者储存的养老服务时间,我们也正在与南京市民政局合作,成为全国首个养老服务时间‘双城通存通兑’试点城市,并依托已经成立的胶东经济圈养老联盟,探索在胶东五市推行养老时间通存通兑。”乔先华表示,这是在允许志愿者个人将存储的养老服务时间可以转赠给他人、可以随时使用的同时,调动志愿者积极性的又一有力举措。
而针对养老志愿服务需求侧存在的难题,青岛也在着力破题。就在去年和今年,青岛市制定了两年行动计划,即2020年要在每一个街道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即98个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并在2021年覆盖到农村40个镇,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如果老人需要服务而无法发出订单,街道(镇)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者社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将会交给老人发布信息,如果教不会,那么他们就会代老人发布需求信息。同时,老人还可以指定亲属进行一机一号捆绑,由亲属根据老人的需求代为发布需求订单。“如果老人发布的订单没有志愿者接取,我们也会采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者社区服务站兜底服务的方式,让老人的订单‘不跑空’。”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争取到今年年底,青岛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注册志愿者达到13000人,服务对象数量将突破一万人,订单量突破一万单。”乔先华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