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城最近下了两场雨,都和人工增雨有关!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12日讯 从11日晚上开始,全市范围出现降雨。对于部分外出上班的人来说,这场雨未免有些烦人。可是对于干旱少雨的岛城来说,这场主要降在夜间的春雨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根据青岛市气象台发布的降水量报告来看,这场雨不算大,仅为小雨量级:4月11日19时至12日12时,全市平均降水量4.8毫米,最大点崂山区华严寺23.7毫米;各区市平均降水量分别为:崂山6.7毫米,西海岸5.9毫米,莱西5.8毫米,即墨5.3毫米,平度4.0毫米,胶州3.0毫米,城阳3.0毫米,市区2.8毫米。今年以来全市累计降水量85.2毫米,比去年同期少1.9毫米,比历年同期多35.5毫米。
可能很多市民不知道,近期岛城下了两场雨都和人工增雨有关。清明前后,我市普降中雨。记者从青岛市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获悉,针对4月2日至3日有利降水天气过程,我市成功开展3架次飞机增雨作业和较大规模地面火箭增雨作业,为“天降甘霖”催播种子,有效助力了清明森林防火工作,同时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土壤墒情、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月11日,市人影办又抓住有利天气条件,再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借机增加了降雨量。
其实,降雨不是无中生有,需要达到一定天气条件,比如云层厚度、零度层高度等,人工影响才能起作用。这段时间岛城遇上自然降雨,考虑到旱情和降雨形势,气象部门在原有降雨的基础上人工增加了降雨量。
青岛是北方重要的经济重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步履不停、旅游业突飞猛进、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切的高速发展,都离不开珍贵的水资源。而青岛先天就是严重缺水的城市,青岛市人均淡水资源量只有24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为此,为充分利用空中的云水资源,自1976年起,青岛开始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经过多年发展,青岛人工影响天气已形成空中1架飞机、地面增雨防雹30门高炮、35部火箭架、15部高山碘化银发生器的“空-地”立体化的作业体系。
近日,青岛市人影办党支部邀请财政局农业农村处党支部赴城阳机场开展联合共建,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人影安全保障工作进行现场交流和探讨。青岛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处党支部一行4人首次登上新一代“空中国王”增雨飞机,详细了解新增雨飞机的性能、飞行保障、增雨作业流程以及与“运12”增雨飞机的差异,交流了增雨效益评估等问题。双方就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天气分析技术来提高增雨效益,并就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据了解,2020年青岛市委印发《坚持党建统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尽最大可能助力青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市财政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依然保障了人影工作的资金需求,支持人工影响天气增雨飞机的迭代升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通讯员 姚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