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新:撬动历史的阿基米德支点!青岛日报访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
青岛区(市)委书记访谈
惟新:撬动历史的阿基米德支点
——访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
1994年5月,李村、沧口区域合并成立李沧区。如果说,“1994年5月”是李沧区的生日,那么,“十三五”时期就是李沧区的成人礼。在“十三五”期间,李沧区真正弥合了城与乡的间隙,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区域经济快速成长,都市文化日趋成熟。更为重要的是,从精神层面上,李沧区有了与市内另外三区比肩而行的豪迈底气。一座城与一个人一样,不是你的平易、谦和、素朴令人心生敬意,而是你的骄傲,你的价值,你的独特性。
每个时代都有机遇,关键看你能不能乘势而上,进入更高境界。在李沧区的历史长河中,“十三五”就是那惊心动魄的“一跃”。2014年的青岛世园会,是李沧区一直寻觅的机遇。这次盛会,是撬动李沧的一个支点。直接效应是,李沧东部板块迅速崛起,并以此为基,盘活全域的腾挪进退。间接效应是,给李沧区积累了可以傲视群雄的精神资源。这个黄金一般的支点,让李沧区以自信的姿态进入“十三五”。
历史的递进,总是隐含着内在逻辑。2016年6月3日,青岛国际院士港悄然启动。所谓的“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李沧区从传统工业区植入现代经济基因的又一个黄金支点。这个贯穿了李沧区整个“十三五”的“主线”,也正在改变着李沧区的未来,让这片土地的“十四五”,可以承载更宏阔的想象力。
2021年,力争青岛国际院士港产值达到千亿元、利税50亿元,聚力实施“经济倍增计划”、重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启动楼山片区约1平方公里的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建设……纵览这些“小目标”,可以真切感受到正在进行“基因重塑”的李沧区,绝非昔日“吴下阿蒙”。
李沧惟新。旧村改造、老工业企业集中搬迁……在发展的过程中,“转型”带给李沧区压力,也加速了李沧区的思考和判断——要实现弯道超车、凤凰涅公式,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塑区域发展生态,找到高质量发展的“李沧路径”。
创新:由青岛国际院士港到“院士创新特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是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核心,创新的主要方面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又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科技本身的创新,另一个是科技的体制机制创新,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谈及对创新的认识,王希静如是说。
主打“科技创新”,院士尤其是国际院士无疑是最优质、最顶尖的资源。“十三五”时期,青岛国际院士港的创造性探索进入国家视野,形成百名国际院士集聚效应,创设“青岛国际院士论坛”,构建“国际院士联系网络”,开启了打造“院士创新特区”的新探索。
激发青岛国际院士港科技策源力,王希静告诉记者,今年,青岛国际院士港将聚焦省市重点产业方向,大力引进院士及其团队,推进科研联合攻关,攻克一批受制于人的技术,为全市全省产业转型升级输出技术支持。其中,着力引进全年驻港院士,在目前已引进5名、达成意向8名的基础上,2021年确保全年驻港院士达到10名以上,力争20名,带动入港院士团队发展壮大,充分形成国际院士集聚生态。今年,青岛国际院士港产值计划达到千亿元、实现利税50亿元。
“如今,青岛国际院士港集聚了人才、形成了阵地,一批院士在其中研究、诞生了先进成果。”王希静说,与此同时,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五年实践中,如何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更好地激发院士科技创新热情、加速院士成果转化、服务院士生产生活等“新课题”的出现,需要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全力推进“院士创新特区”建设,以期“先行先试”取得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并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这些都为推动“院士创新特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时下,青岛国际院士港通过刚性引进全年驻港的海外院士,开辟了院士“举家搬”的路子,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成为吸引全球院士的重要窗口。同时,作为国家传统科研体系外的新事物,各国院士可以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以自主自愿、交叉融合、灵活多样的方式“揭榜挂帅”,并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可以为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立新:由四条千亿级产业链到六大产业集群
聚焦发展实体经济,时下的李沧,正加快推进“腾笼换鸟”,以期“凤凰涅槃”。
“李沧区正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实施‘项目落地年’,在已经启动培育四条千亿级产业链的基础上,强力突破六大产业集群,加快院士港产业核心区试验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中子科学国际研究院、氢能国际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门红’。”王希静表示。
六大产业集群即智慧新能源交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中子技术、经纪人经济等产业集群,通过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加速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推动产业由“链”到“群”的梯次发展和跃升。
智慧新能源交通产业集群,将以智能新能源汽车、现代轨道交通装备等为主攻方向,以氢能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智能汽车整车、自动驾驶部件等一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产品和品牌。今年将加快建设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和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孵化园区,在楼山片区启动建设占地1630亩的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推进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两座1000公斤级加氢站,推动氢能项目全面融入山东半岛“氢动走廊”建设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将以医药药物、医疗器械、医药工业互联网等为主攻方向,推动从基础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延伸。今年将重点引进中子治疗等项目20个。重点推进小核酸抗肿瘤新药、神经再生与康复、镇痛与抗成瘾药物等研发进度,加快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将研究制定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优化数字经济平台产业结构,加快头部企业招引,构筑全产业链和生态集群。今年将继续加强与亚马逊AWS、微软、ARM等平台合作,积极融入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布局,加快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深耕物联网,拓展车联网、衣联网等智能场景深层应用。计划建成启用院士港大数据中心一期,实现信联天地竣工交付,建成数字经济载体86万平方米,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圈。
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将以智能制造装备、机械装备和智能建造等为主攻方向,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保持自主可控领先优势。依托“同清吉湖”协同创新中心,建立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完成重庆中路学校、天水路幼儿园等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建造模式,打造完善的装配式智能建造产业链群。
中子技术产业集群,将高水平建设“中子科学国际研究院”,规划建设中子技术国际产业基地,推进院士团队“云光宝刀”系列技术产业化。计划两年内引进5名以上国际知名院士和20名以上国际知名专家,三到五年内形成500人的科研团队。积极推进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运营中子治疗医院及康养中心,以中子照相无损检测技术、中子精准治疗癌症技术产业化为突破口,集聚上下游产业链。项目计划今年开工,2022年下半年试运营、2023年正式运营。
经纪人经济产业集群,将着力引导科技服务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高端科技服务。大力引进一批经济师、审计师、律师、税务师等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化、国际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引进培育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证券、期货、信托、金融租赁、融资租赁等机构和业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股权基金投资作用,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推进资产证券化、股权并购,支持民间金融组织积极探索服务科技创新的新模式,多举措、有层次地推动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这也是李沧区今年起实施的“经济倍增计划”的主要环节之一。“经济倍增计划”是李沧区在“十四五”期间,直面区域发展短板、发力垂直崛起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实施国有企业巨人工程、民营企业壮大工程、上市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型企业蝶变工程。“我们确定了区内生产总值确保同比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确保增长6%以上,税比提高到全市水平以上的目标,将通过全区上下不断努力,实现李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希静说。
焕新:楼山片区启动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建设
城市更新既是一座城市的复兴之路,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全新增长点。
在青岛市“十四五”规划中,细化了城市有机更新的重点工程,李沧楼山片区在列。楼山片区位于李沧区西北部,占地约15.7平方公里,是青岛市传统老工业基地,青钢、石化、碱业、青汽等重化工企业在这里聚集。随着这些支柱工业企业集中环保搬迁,片区亟待注入活力和转型升级。
“片区更新发展,要更加综合、立体、全方位,不但要注重经济上的转型升级,更要在城市基础设施、民生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要求。”王希静说,“十四五”时期,李沧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在该片区打造科教产融合园区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2021年先期启动建设占地1630亩的新能源科技产业园。
而这个产业园,也是李沧区聚焦氢能发展,着力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生产和氢能与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孵化的园区,李沧区将以氢能与燃料电池实验室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入选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项目、《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将院士港定位为氢能技术创新核心区主载体为契机,加快建设氢能国际研究院,开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等环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装备研发等,创建国家级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创新基地。
同时,王希静介绍,聚焦城区建设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李沧区将加强统筹协调,攻坚克难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在机场净空释放后,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启动剩余城中村改造。
“‘十四五’期间,李沧区将加快枣山中学、虎山路第二小学等30所学校幼儿园建设,更好满足学生入学入园需求。促进医疗、养老、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建设。”王希静表示,李沧区将扎实办好为民实事,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精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的温度。(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杰 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