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线】去年青岛财政收入完成1253.8亿 用于"惠企利民"
青岛新闻网3月23日讯(记者 刘倩倩)今天下午,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红兵做客“民生在线”网谈直播室,围绕“公共财政惠企利民”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他谈到,财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财税政策和财政支出与广大市民群众生活和企业发展都息息相关,“惠企”和“利民”一直都是财政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着力点。
李红兵介绍,去年青岛有效发挥了财政政策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实现了“五个对冲”,全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3.8亿元,增长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0.5个百分点,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
用好国家政策资金 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去年,青岛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479亿元,增长54%,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分别于9月、10月完成债券发行、资金拨付任务,均比国家要求时限提前一个月。有力支持了公共卫生、市政交通、农田水利等317个项目建设,带动项目总投资4000多亿元。比如,15亿元用于中山路片区改造。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对冲企业经营困难
“与企业共渡时艰,财政责无旁贷。”李红兵说,去年,我们全面顶格落实国家、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等规模性纾困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340亿元,力度空前,六大困难行业(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展览、电影放映)、小微企业和就业群体受益最大、感受最深。特别是,率先出台全省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分类普惠困难减免税政策,政策覆盖面由小微企业扩大到大中型企业,为6.7万户企业减税15亿元。
这些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发挥了为企业纾困解难的关键作用,去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6.4万户,增长15.36%。
优化支出结构 对冲疫情对民生的影响
财政越困难,越要体现民生优先,把疫情对民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去年,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11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与疫情防控关联度较强的公共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68.1%和14.6%。
其中,公共卫生支出增长68.1%。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青岛及时筹措近30亿元,支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保障患者救治、防疫设备物资购置、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等支出;支持核酸检测基地、医院发热门诊和重症病区建设;提前拨付资金补助医护人员社保缴费;支持5天内完成超千万人次免费核酸检测等。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把保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去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就业创业资金6.6亿元,同比增长1.8倍;争取中央就业补助资金1.28亿元,同比增长7.9倍。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职业技能提升、失业保险等资金,支持实施援企稳岗、社保费减免以及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扶持等政策,打出“组合拳”,去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44.7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49%,在疫情冲击下保障了充分就业。
此外,统筹23.4亿元,支持12件36项市办实事全部落地,财政民生保障更有温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水平全面提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财政补助标准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第16年增长;8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11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05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进展顺利;普通高中录取率大幅提高至68%;新增城市供热配套634万平方米等。
推动财力下沉 对冲基层“三保”压力
去年市级下达区市转移支付249亿元,同比增长45.7%。对61亿元中央直达资金“一分不留”全部下达基层,在全国36个省市中下达进度排名第一,直接惠及1万余家企业和59万群众。从争取的387亿元新增政府专项债额度中拿出94%,优先保障区市重点项目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40个重点园区的基建项目破土动工。
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对冲地方财力不足
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腾出26亿元、统筹安排提前拨付23亿元,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李红兵还谈到,市财政局将继续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就业创业、公共卫生、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方面支持力度,稳步提高养老金、医疗、工伤和困难群体救助等社会保障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群众。另外,将围绕创业城市建设,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资金链促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打造从支持企业初创期到上市期的全生命周期资本生态,帮助更多创业主体在青岛成就梦想。